海上钢琴师——天才的墓志铭是孤独

电影快讯 1570℃
海上钢琴师——天才的墓志铭是孤独 - 陆剧吧

你去豆瓣上看影评的时候,会发现这部电影排在热门的评论几乎都是十几年前写下的,那时候的热词还是楼主,“我是你的FANS”这句话看起来还很潮流,刚刚接触互联网的人们都保留着一丝神秘,故作深沉的留言也不是特别通顺,好像总有一点时空穿越的感觉。

然而当十年之后这部电影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时候,有些热评的账号已经变成了已注销,他们或许还喜欢着电影,但是就如同1900所说,他们踏入了无止境的生活中去,没人记得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可怜他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弗吉尼亚号,他心疼我们庸庸碌碌,追逐着无穷无尽的理想与欢愉。

海上钢琴师——天才的墓志铭是孤独 - 陆剧吧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完美地继承了意大利人从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那种骨子里的浪漫,和法国人又不同,这种浪漫还掺进了发源于意大利特有的人文主义文学,如果你仔细品读他的时空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就会发现这种人文主义文学内核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所以它们三个的另外一种翻译方式可能会把这种内核体现的更加透彻:《星光伴我心》、《声光伴我飞》和《真爱伴我行》。托纳多雷在电影中对镜头的精细把控以及古典音乐的功底再加上人文主义文学不可多得的讲述故事的能力,让人再怎么爱不释手都不为过,《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拍出了人人推崇的情色片,那种压抑与渴望的少年情感让人觊觎,《天堂电影院》拍出了一生一个电影梦而《海上钢琴师》则拍出了旁人理解不了的幸福,无论时光孟浪如何荏苒,1900作为天才,从他的生辰记到墓志铭,都是孤独。

-1-除了自己,他没对手我相信就算是没有特意看过这部电影,对其中最经典的片段也一定是耳熟能详,那段斗琴不是片中最唯美的段落,但是却对1900整个人物作为钢琴师的形象的塑造铺下了最经典的一笔。整部电影没有反派,但是杰利·摩尔·罗顿的出现还是让电影的高潮出现了一点儿火药味。当他在船下向媒体大肆吹捧自己却贬低1900的时候,1900站在船上望着他,问了船员一句:“他是在说我吗?”一曲弹罢,杰利收获了全场的掌声,包括对手1900,可是这时候,坐拥主场之利的天才却只是在意他心爱的钢琴不要被烟烫到,并用一曲《平安夜》来表示他心中的快乐,毕竟船上的圣诞节,也就是他最开心的日子了,可是在杰利和我们眼中,好像这是1900的宣战,期待这场对决的观众也大失所望,可是1900并不在乎,他向那些嘘声鞠躬致意。

海上钢琴师——天才的墓志铭是孤独 - 陆剧吧

第二首曲子是杰利自己的作品《The Crave》,他自信,悠扬,就像是在爱抚琴键。而1900却好像不在乎输赢,给予对手最真诚的赞美的同时泪流满面,他不知道什么是比赛,对于他来说,音乐就是享受在有限的琴键上做出无限的创造,于是他满怀敬意,一下不差甚至更完美地弹奏了杰利的原创歌曲。杰利知道,没下过船的1900不可能听过他自己的原创音乐,尽管观众都觉得天才已败,但这个时候的杰利其实已经大乱阵脚,他自知已经比不过1900了,只好愤怒地使出最后一击,而1900仿佛从一个又一个的表现中看出了杰利的挑衅。终于,他回应了,手速快到重影,看到人目瞪口呆,把杰利赶下了船,赶回了美国。

这次他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他是个天才,天才享用音乐的方式从不通过竞赛,他是孤独的,因为无论比与不比,他都没有对手。

-2-除了麦克斯,他没朋友电影结束有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麦克斯不把1900打晕带走,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只是普通人,而只有麦克斯才能成为他的朋友吧。

虽然直到1900死前麦克斯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他不肯下船,但是纵使再多疑问,他也没有问过一句为什么,他知道1900并不羡慕甚至不理解那些像他一样普通的人们,1900曾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所有人都追名逐利,渴求更好的生活,而天才却总是孤独。

你们觉得他的身边会缺少不同种类的有趣的人吗?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他十二岁;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十八岁;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他二十九岁;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他三十九岁;1945年战争结束,弗吉尼亚号炸毁,他享年45岁。他见过爱因斯坦,也见过弗洛依德,经历过爵士乐的兴起,见证了美国梦的破碎,但他还是选择守在钢琴边,无论接触过谁,经历过什么,弗吉尼亚号就像是只属于他的大陆,只不过地图上从不会有它的标记,人来人往,天才却总是孤独。

他多孤独啊,闲暇时光去三等船舱为穷苦的人们弹奏他们想听的音乐,却没人渴望像他一样沉浸在里面,也没人过问他的身世生活,辛酸苦辣,音乐对他们来讲就是消磨时光的消遣,消磨到看见了自由女神像为止,然后会有一个人大喊一声:“America!”人群散去,没人再管刚才听过什么,见过什么,就只留下1900孤独的身影望着散去的人们,繁华散尽,天才却总是孤独。

可其实对于1900来讲,有一个少数派麦克斯就足够了,有一个愿意为他穿越人流献上一吻并留下住址的少女就足够了。也许对于他来说,那段在船上与钢琴一起跳起华尔兹时露出的笑容就好像肖申克靠在阳台上的笑容,那是自由,是欣喜,是对生活的笃定。1900,就算看似什么都不曾拥有,就算这一生从未存在,只要有钢琴,他在上帝面前也可以骄傲地举起两只右手,说自己的墓志铭是孤独。-3-除了大海,他没有归宿

1900离那片陆地最近的距离就只有半截舷梯,站在舷梯上看着密不透光的城市建筑群,他也只是取下自己的帽子任由它飘入大海,与世界擦肩而过。他曾说:“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他就生活在那艘承载着人与梦想的大船上,从生到死,除了大海,没有归宿。他和那么多人说了遥遥无期的再见,那么多次渴望走下船听一听大海的声音却都屈服于归宿之外无限的恐惧。有人说他重度社恐,有人说他只是喜欢逃避,或许都没有错,但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我们。或许在导演的脑海中,根本不存在1900和麦克斯的区别,换句话说,麦克斯就是下了船之后的1900,而1900就是还沉浸在自己梦幻之中的麦克斯,整个传奇的故事,就都是出自麦克斯的自述。而他们,又分别是我们的梦想与现实的真实写照。我们的梦想就像那88个琴键,它重度社恐,生怕出现被人嘲笑,它也喜欢逃避,最后也许烂在心里。可是在其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目标,每一个尽头,可我们又都不是天才,我们没办法演奏出梦想的无限种可能,最终只能悻悻地踏上陆地,陷入无止境的生活中去。我们走着别人安排好的道路,陷入一座座光怪陆离的城市,我们娶妻,相夫,生子,教子,我们被期待着有一座漂亮的房子,房子后面最好还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每个周末会有聚会,每段人生看似都充满希望但却无从下手。我们要面临的选择太多了啊,而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精神会崩溃的。然后我们再把这些经历告诉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模仿,就像是一头拉磨的驴子,与它的后代们陷入了一种“工业化温暖”当中,一圈一圈地绕着磨盘打转,看到门外一头拒绝拉磨自由自在的驴我们就会和自己的孩子说:“你看啊,不要学他,他只是在逃避生活。”可是它们也没办法模仿,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门外那只与门内那群,早就划分出了物种的区别。

或者我们也可以尝试着选择孤独,至少孤独比随波逐流要来得更心安理得一些,就算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销魂的船长,但是至少可以让梦想起航。天才必然是孤独的,而实现梦想的道路,也注定没人陪伴。踏上陆地不好么?或许很好,但我们仍愿意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走完漫长又绚烂的一生。

如果不够漫长,但至少足够绚烂。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