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董建昌這個角色刻畫得非常成功,有很多人比較喜歡的。在劇中表現得可圈可點,其實他是由多個人物混合而成,經過藝術加工展現出來;那麼他在不同時期的原型分別是哪些?
1、董建昌在劇中初次出場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高官,並且還是粵系大佬。楊立青穿着他的軍裝到宴會上蹭吃蹭喝,並且為了姐姐報仇,打了老董一拳;老董壓根沒有生氣呢,可見董建昌的氣度不凡。
參加宴會的大多數都是粵系軍官,當時黃埔軍校初建,革命大本營在廣州,也需要粵系作堅強的後盾。後來楊立青考黃埔軍校,老董也是主考官之一。那麼老董的原型應該是陳炯明或許崇智的部下;考慮許崇智和蔣校長關係很好,楊立青又是黃埔三期的;結合時間點,此時原型大概率是許崇智部下。
2、在東征時期,老董作為粵軍的指揮官,把范希亮、楊立青、謝雨石三人調入第四軍參加戰鬥。劇中提到惠州,淡水,應該是第二次東征打陳炯明的時候。
電視劇中出現了三十四團,第十二師;現實中三十四團隸屬張發奎的第十二師,都屬於第四軍編製。劇中還提到葉挺,當然此時獨立團還沒有成立。此時粵軍早已分裂,陳炯明是被攻擊的對象,那麼老董自然是許崇智這邊,老董此時原型是第四軍中有威望的人物,大概率是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
3、中山艦事件爆發後,楚材來找老董,希望他出面支持蔣校長。劇中有提到老董是第四軍的,並且他在第四軍中地位很高。同時董建昌在其他五個軍中的也很有影響力,希望取得老董的支持;並且出面安撫其他五個軍,不使事態擴大化。
當時並沒有開始北伐,所以第七軍桂系和唐生智的第八軍並沒有加入革命陣營。許崇智因為廖仲愷案,已經被驅逐出廣州;此時粵軍第一師為主組建了第一軍,粵軍第十三師為主組建第五軍;再加上第四軍,在最初的六個軍中,有粵系成分的就佔了一半。那麼董建昌此時原型應該是第四軍軍長李濟深。
4、北伐時期,李濟深留守廣東革命大本營;第四軍在副軍長陳可鈺的帶領下,作為先鋒開始北伐。打下武昌城後,第四軍獲得了「鐵軍」的榮譽。隨後第四軍開始擴編;張發奎的第十二師為主,組建新的第四軍。
在大革命白色恐怖時期,寧漢分裂,一部分支持武漢,一部分支持南京。楊立青把瞿恩帶來求董建昌收留的時候,劇中提到第四軍的25師李漢魂部;同時也提到唐長官和張司令,這二人應該是唐生智和張發奎。那麼此時董建昌的原型應該是第四軍軍長黃琪翔。
5、南昌起義爆發,第四軍裏面大部分人都跟隨起義了,因為第四軍裏面有很多紅色革命志士;劇中還出現了李漢魂被瞿恩部下綁了。董建昌知道要起義的消息,趕快出來阻止,想勸他們回心轉意。可是他改變不了當時局面,楊立青此時也參加了起義。
董建昌在衛士的護送下離開火車,隨後火車完全被起義部隊控制;劇中有出現老董衛兵回到火車上面索要望遠鏡,這個情節與現實中張發奎的故事如出一轍;此時原型應該是張發奎。
6、在江西戰場的時候,老董的第四軍也有出場,並且四軍一個團長被楊立青擊敗。然後才出現范希亮帶部隊來,最後被楊立青俘虜,狠狠地敲了一筆。後面劇情有提到,董建昌說張發奎長官馬上要從日本回來了,又提到寄人籬下,有多少的痛苦等。由此可以說明老董以前是張發奎的部下。
結合歷史,應該是張發奎追隨汪精衛,多次參與反蔣失敗,差點變成光桿司令,沒有軍費來源,把自己的第四軍交給中央,然後自己隻身出國遊歷歐美了,然而老董卻成了第四軍的領導人。老董此時原型應該是吳奇偉。
7、董建昌和楊父在一起聊天,楊父很是贊同董建昌發表抗日言論,提出抗戰;同時他們也聊了當下的時局,一起喝茶聊天,怡然自得,老董此時是一個閑散之人。
1935年春,張發奎回國到南京見蔣校長,提出抗戰,蔣許他日後為抗日先鋒。此時原型是張發奎。
8、盧溝橋事變爆發,一直賦閑在家的老董,被告知參加廬山最高軍事會議。通過與楊立華的對話可知,老董已經很久沒有被委以重任了,老董說政見可以不同,但是愛國是必須的。很顯然老董以前追隨的是汪精衛,剛好汪與蔣政見不和;董建昌後面多次參與反蔣,才被賦閑在家的。
接下來淞滬會戰,老董和楊立仁對話中,提到自己防衛的海岸線是守衛浦東,從川沙、南匯、奉賢、金山衛,一直到杭州灣。在現實中淞滬會戰初期,張發奎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也確實在浦東防衛。後面蔣校長改任張發奎指揮左翼軍及中央軍。這個時候老董的原型是張發奎。
9、劇中有提到,抗戰中期董建昌被派往桂林做戰區司令,指揮對日作戰。
那麼結合歷史,張發奎被任命第四戰區司令長官,負責兩廣軍事。1940年,第四戰區遷往廣西,自然就要到到廣西任職。此時原型是張發奎。
10、解放戰爭時期,董建昌已經是地方軍政大佬了;穆正方找到楊立青,請求他派人去遊說老董陣前起義,和平解決。最終董建昌在歷史大潮流面前,選擇了和平起義。
這段歷史的是長沙起義,當時湖南大佬是程潛,陳明仁畢竟是晚輩。此時老董的原型應該是程潛。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董建昌早期一直是粵軍大佬的影子,其中張發奎的影子是最多的;只是在後面長沙起義的時候,才有程潛的影子。經過多個人物融合,藝術加工,呈現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