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有情,大愛無聲
愛是風雨來臨的一件蓑衣
愛是牢牢拴緊的一根粗繩
愛是懷中暖暖的一杯溫水
愛是十字路口的一直等待
愛是毫無保留的彼此信賴
愛是苦難來臨的相互扶持
愛是不言回報的無私奉獻
愛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
愛是於無聲處的持續付出
愛是相濡以沫的終身陪伴
愛是溫暖柔和的一束晨光
愛是心有靈犀的一個眼神
愛是埋藏心底的一股思念
愛是隱入塵煙的一縷溫存
今天和大家賞析一部直擊你靈魂的國產影片《隱入塵煙》。《隱入塵煙》講述的是在西北農村,被各自家庭遺棄的一對中年人,在艱難困苦的耕耘歲月里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相守相依的故事。
《隱入塵煙》
影片是一部典型的後現代寫實主義記錄型電影,通過對人物和事件真實細膩的刻畫描寫,再加上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真實地還原再現了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
影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馬有鐵和曹貴英兩口子樸素而真摯的相互關愛之情。兩口子日子雖然過得非常艱苦,但兩人之間相濡以沫、相互關愛的真摯感情還是令人動容。再艱困的條件,再苦難的歲月,只要兩個人相互關愛、相守相依,日子再苦心裏也會覺着甜,心中也會懷揣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希望。
相濡以沫的馬有鐵和曹貴英
影片全劇都沒有提到任何一個「苦」字,卻苦到了天際,沒有提到任何一個「愛」字,卻愛到了骨髓。馬有鐵和曹貴英之間的相互關愛,其實也是一種無聲的愛,兩個人之間的關愛沒有多少言語,但舉手投足之間都顯露出對對方的暖暖愛意。
這暖暖愛意體現在馬有鐵在沙丘之上給曹貴英遞過去的饃饃之中,體現在馬有鐵在暴雨之中給曹貴英披上的塑料之中,體現在馬有鐵在房頂之上拴住曹貴英的粗繩之中,體現在曹貴英懷中給馬有鐵捂熱的溫水之中,體現在曹貴英給馬有鐵親手編織的小毛驢之中,體現在一碗荷包蛋清湯麵兩個人的互相謙讓之中。影片中跟隨兩口子不斷遷徙的大紅喜字代表了兩人之間樸素而真摯的關愛之情。
一直跟隨兩口子的大紅喜字
曾經有一對夫妻,夏天天熱家裡沒有空調,兩口子就在地板上打地鋪,丈夫每次都睡在靠近窗戶的一側,老婆心裏就不高興丈夫每次睡在更涼快的一側。冬天晚上丈夫每次都是先衝進衛生間洗澡,老婆心裏就更不高興了。
有一天老婆終於忍不住爆發了,衝著丈夫大聲嚷嚷道:「為什麼每次你總睡在涼快的一側,每次你總是先洗澡?你心裏還有我嗎?」丈夫和顏悅色地勸說道:「老婆大人你別生氣,你仔細聽我說,夏天我為什麼睡在外側?那是因為後半夜天氣變涼,我怕你睡在外側後半夜容易着涼;冬天我之所以要先去洗澡,是因為天氣寒冷,我先洗澡可以使衛生間的溫度升高,你後面再洗澡就不會覺得冷。」老婆聽到老公對自己如此細緻入微的關愛之後瞬間淚目。
其實真正的愛不需要太多言語,都顯露在一舉一動之間,都匯聚在一點一滴之中,正所謂微塵有情,大愛無聲。
影片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被風刮來刮去,麥子能說個啥?被飛過的麻雀啄食,麥子能說個啥?被自家驢啃了,麥子能說個啥?被夏天的鐮刀割去,麥子能說個啥?被當作種子,麥子又能說個啥?這句台詞道盡了底層的辛酸與無奈。麥子和韭菜一樣,總是免不了被收割的命運。
金黃的麥穗
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作為在甘肅生活長大的筆者,對甘肅的情況還算比較了解,這部影片還原了11年前西北農村地區的貧窮落後景象。筆者在2012年曾深入定西岷縣開展幫扶工作。當年乘車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的路上,途經了許多當時非常貧困的村落,很多農戶家裡的房子比影片中馬有鐵家的土坯房子還要破舊,甚至院子都沒有圍牆,是用樹枝圍起來的簡陋籬笆牆。有的農戶家裡真的是家徒四壁,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甚至還有農戶家裡窮的四口人只能蓋一床被子。當時這些真實的極度貧困景象令長期生活在城市的筆者非常震撼!
筆者當時就深刻認識到,要想徹底擺脫貧困,開展精準的對戶幫扶是非常有必要的政策舉措。由先富起來的城市,精準對接幫扶每一個貧困縣、貧困村,逐漸幫扶帶動窮苦的村民們脫貧致富。
經過全國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徹底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
當然,影片也揭露了人性的陰暗一面,這就是冷漠。馬有鐵和曹貴英都是窮苦大眾,兩個人的身世一樣悲慘。村民們都看不起他們,每次遇見他們都是冷嘲熱諷。他們居無定所,每次都是寄居在別人家廢棄不住的破舊屋子裡,每次也都被從外地趕回來領取拆遷款的屋主趕出門,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裏搬了三次家。
影片尾聲發高燒的曹貴英在給馬有鐵送飯的路上,突然頭暈摔倒進水溝里,聚集在水溝旁的村民們一開始都冷漠地袖手旁觀,後來才有一個人下去救人,最終導致曹貴英溺水而亡。隨着曹貴英的離世,馬有鐵艱苦生活中的最後一縷光芒也徹底熄滅了,他對未來的生活失去了一切希望,最後也追隨曹貴英而去,兩個人最終相互依偎隨風而逝,隱入塵煙。
馬有鐵握着小毛驢隱入塵煙
冷漠源於自私。在一些人眼中,別人出了任何事都是別人的事,只要事不關己,就漠不關心。魯迅先生在1933年就對人們的冷漠與麻木不仁提出了尖銳批評:「在國內,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
魯迅先生
隨着社會的進步,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的冷漠程度也逐漸降低。我們在現實中可以看到,很多時候在他人遇到危難之時,總會有人挺身而出、見義勇為、英勇救人。只要我們每個人多一點無私,多一點勇氣,多一點對社會和他人的關愛,這種無私的愛會使社會變得更加美好,也會使我們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