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呂世明
今夜所有電影人和影迷都在做什麼?
估計大家都在找尋金馬獎的直播鏈接,和幾年前香港金像獎給某部電影「強加」最佳影片不同,今年金馬獎儘管有多部國產片入圍,但最終卻遭遇到了 全網視頻的封殺 !
三大門戶網站、時光網和豆瓣均沒有在主頁顯著位置提前預留報道版面,甚至以往熱鬧的直播平台也全網封禁了直播,大家雖沒有錯過大部分獎項的頒佈,但 第55屆無疑是一次「消失的金馬獎」,也極有可能是兩岸三地長久之後都不願談及的一次金馬獎!
李安倉促上陣、鞏俐臨時救場、評委會大咖不見,內地影片佔據主流、港台影片數量銳減,這是第55屆金馬獎所能給予大家所有的信息,同時對於一些台灣電影的死忠和擁躉而言,這又是一屆無關痛癢的金馬獎。
被很多人冠以華語影壇目前NO.1的獎項,去年曾也出現了《大佛普拉斯》和《血觀音》兩部近年鮮見的純台灣電影,但到了今年不僅僅是台灣本地的重視程度又減弱,甚至內地對其報道也顯得非常拘謹和小心。
大贏家《影》《我不是葯神》
爭議熱點難掩內地鋒芒
本屆金馬獎來自中國內地的影片佔據絕對位置,張藝謀《影》獲得十二項提名領跑,《我不是葯神》則入圍七項大獎,姜文的《邪不壓正》(6項提名)、段奕宏主演的《暴雪將至》(6項提名)、畢贛執導的《地球最後的夜晚》(5項提名)、《後來的我們》(5項提名)等等,提名的數量要遠超台灣和香港影片。
台灣影片最受關注的入圍片當屬《誰先愛上他的》,該片入圍8項提名,包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頒獎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外。
《大象席地而坐》最終勝出,獲得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編劇本!
《影》和《我不是葯神》成為大贏家,《影》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我不是葯神》獲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新人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
第五代導演的黃金時期和金馬獎失之交臂,張藝謀的獲獎則是最好的補償!
新人導演文牧野首次執導便獲得如此之高的完成度和極高的人文價值觀體現,新人導演實至名歸。
大熱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也猶如畢贛之前令人迷醉的《路邊野餐》一樣迷人,胡波遺作《大象席地而坐》早就已經虜獲一大批兩岸三地影迷的芳心,青年電影節也用自己的實力證明未來中國電影也將無限美好。
甚至在內地無限被大部分影評人和影迷不待見的大鵬,也拿到了個人首座金馬獎,讓很多網友懷疑這個大鵬是我們所認識的那個大鵬嘛?
除此之外, 金馬獎的局限和狹隘性也在本屆凸顯出來 ,共青團中央也在第一時間發出反應, 這對於處于敏感時期的台灣局勢,有着非同凡響的意義和震懾力量。
客觀來說,本次金馬獎對於台灣(包括香港)是比較尷尬的一屆,不僅僅是名單中內地影片佔到主流,更可怕的是,在《大佛普拉斯》和《血觀音》之後,台灣電影再一次陷入低谷。
和中國香港完全開放市場被好萊塢電影衝擊一樣,台灣暨因台島的政治格局導致經濟的下滑,也因電影人的北上和離島,導致台灣電影業的嚴重下滑。
甚至本屆主席李安先生,在國際影壇對其認知,也更多是一個華裔的美國電影人,而絕非台灣人。這對於野心不小,地方不大的台灣,是一種莫名的打擊。即便目前台灣有諸多優秀的電影人,但萎縮不前的市場,和差強人意的經濟,以及內地不斷雄起的市場環境,都讓台灣電影和台灣電影人苦不堪言。
小小瑕疵並不會影響到華語電影未來美好的前程 ,徐崢的發言其實是代表了廣大中國電影人的對中國電影未來美好的希望。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那絲冷風並沒有影響到內地和中國香港電影的深入合作, 本次金馬獎上的「不悅」同樣也不會影響到華語電影逐步崛起的美好未來。
去政治符號的金馬獎
才會迎來全新的春天
因歷史遺留問題,金馬獎從誕生第一天開始,就 充滿了政治色彩和符號 。其來源兩岸冷戰時期的「橋頭堡」金門和馬祖兩外島首字,旨在鼓勵台灣電影界效法前線的國軍將士。
值得玩味的是,金馬獎堅持了差不多30餘年,並不斷汲取香港電影的優質資源,但伴隨香港和台灣政治經濟的落寞和電影產業的萎縮,其也不得不在九十年代起開始對內地開放。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6年33屆金馬獎七項大獎
即便如此,金馬獎在最初接納內地電影時,仍然有極強的政治色彩和符號化解讀,像《天浴》《榴槤飄飄》《藍宇》等影片均受到金馬獎的熱捧。
近十年,金馬獎逐步以更開放的姿態來應對內地電影,張涵予憑藉《集結號》拿到金馬影帝,李冰冰憑藉《風聲》拿到影后,這兩部影片甚至相當長的時間內都不能在台灣地區上映,包括周冬雨和馬思純雙黃蛋的《七月與安生》也極難在台灣地區上映。
去年金馬獎因出現了難得的兩部正宗台灣電影《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變得華彩異常,甚至金馬獎也在2013年(第50屆)把最佳影片頒給了 新加坡影片《爸媽不在家》 。
但整體來看,金馬獎仍然有較強的政治色彩和狹隘性,近兩年不少華語電影即便在多個地區獲得極高肯定和讚許,但仍然難以在金馬獎上獲得提名和獎項,雖然金馬獎一直鼓勵小成本和獨立電影,包括本屆多項提名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和之前獲獎的《八月》,《不成問題的問題》等影片,像之前能再一次給予《集結號》和《風聲》等內地該類型影片的機會仍然太少。
本屆提名的影片雖然內地佔據到絕對主流,但仍然 缺少一些更多類型和特色電影票 ,金馬獎想獲得更多認可和關注度,去掉政治色彩和增強包容性和多樣性才會變得更有吸引力。
學院獎,評委獎,人民獎
金馬未來將走向何方
現在華語地區普遍都相對認可金馬獎是目前華語電影的最高標準,甚至有更極端的言論認為,未來華語地區兩岸三地根本沒有必要分別送選三部影片,直接把金馬獎最佳影片送選即可。
很多華語演員對於拿獎其實並不care,但特別在意拿到金馬獎,拿到了內地的華表和百花獎固然好,拿到金像獎也很開心,但拿到金馬獎,似乎就已經取得了華語影壇的最高榮譽。
但客觀來看,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 無論是台灣地區的金馬獎,還是中國香港的金像獎包括內地的最高政府和民間獎華表、百花獎,均不能真切的代表當年華語電影的最高水平。
內地的獎項和電影自然不用說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甚至在前兩年推出了幾部政治色彩極強的影片,台灣電影金馬獎去年則把爭議極大的影片《擺渡人》提名七項大獎。
其實從最初,台灣金馬獎也希望效法奧斯卡金像獎的評獎機制,這是基於台灣和香港電影地區擁有了較高的電影產業系統,但 想達到好萊塢的電影產業體系,仍然有巨大的差距和空間。
好萊塢的奧斯卡獎項之所以有全世界最高的關注度,離不開其特殊獨一無二的學院獎評獎機制,數千張的學院選票和其最高的電影產業系統,能夠保證其擁有最平衡的評選機制。
但金馬獎和其他一些歐洲的電影節的評獎,多使用評委會制度,入選的評委個人審美、政治傾向、意識形態會受到主委會以及當局的影響極大,同時人員的數量較少,不能形成較好的差異化評選,更多是少數人的一種意願表達。
政府獎自然不能成為一種公信力,評委會又有較強的局限性,人民獎又容易產生刷票和作弊的行為,那麼金馬獎想在之後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再次效法好萊塢的學院評獎方式,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這也需要整個華語影壇的通力合作,需 要兩岸三地的電影人摒棄以往意識形態上的異同,建立整個大的華語電影工業協會,納入更多範圍更廣的華語電影高水準、高素質人才,將一個小小的金馬獎升級為真正意義上的華語奧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