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一夏出圈,所以,音樂的鄙視鏈是真的存在嗎?

電視劇快訊 1415℃
「樂隊」一夏出圈,所以,音樂的鄙視鏈是真的存在嗎? - 陸劇吧

上周,《樂隊的夏天》收官了。於是,在過去一周粉絲們的驚艷、不舍和關注、期待當中,節目又完成了巡演首場官宣、首場預售票1分鐘售罄、巡演第二場官宣、首場線下主題活動官宣……就在剛結束這個周末,《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海選又正式啟動了!沒錯,「樂隊」一夏出圈了,樂隊火了、演出多了、樂手流量漲了……以前在livehouse演出的「小眾」搖滾樂如今炙手可熱,最近搖滾樂迷們正在憂心忡忡地「嚴防」飯圈文化「入侵」……所以,是時候討論下:音樂的鄙視鏈是存在的嗎?

巡演門票秒光,新褲子粉絲破百萬,

十年,「樂隊」從溫飽到「出圈」

在本季《樂隊的夏天》中刺蝟樂隊一戰成名,鼓手石璐曾有句名言:「全國程序員都是子健的同事,因為他老換工作」。為啥?因為他一演出就要請假,而程序員又是出了名的忙,這次錄「樂夏」,子健不得已又辭職了,因為公司不準假……這也說明了國內樂隊至少在這個夏天之前的生存狀態:大部分樂手必須兼職搞樂隊。盤尼西林的貝斯手熊花也在互聯網公司上班;「九連真人」在小鎮當老師;CLICK#15說上節目之前月收入1000元,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靠音樂養活自己……哪怕是最後的冠軍新褲子樂隊,他們有作品有才華有資歷,然而主唱彭磊也曾做過動畫、做過廣告,甚至為了省中介費想去中介公司上班……冠亞軍的新褲子和痛仰都是圈內外認同度最高的資深樂隊,然而他們都表示很長一段時間演出一場就一兩百塊錢。甚至在參加節目之前,新褲子樂隊的微博粉絲只有4萬!於是彭磊屢次調侃「馬東承諾我們粉絲能過百萬」,於是「新褲子今天破百萬粉了嗎」在節目過程中成了網友的流行梗。好在,馬東沒有食言,節目火了,新褲子粉絲很快破了百萬,如今痛仰、刺蝟、旅行團等樂隊的粉絲也統統過了百萬!

「樂隊」一夏出圈,所以,音樂的鄙視鏈是真的存在嗎? - 陸劇吧

不僅如此,參加節目的人氣樂隊的檔期幾乎都爆了,除了節目的巡演,前三樂隊如今手裡的音樂節邀約已經都達到了兩位數;品牌或者活動的音樂作品邀請源源不斷;好幾支樂隊接到了商業合作、上了時尚雜誌封面;緊接着就有《一起樂隊吧》《中國樂隊》等節目一起聚焦樂隊……「樂隊」終於火了!新的程序員可能無法跟子健當同事了,因為人氣樂隊的樂手們終於不用再兼職了,據悉最近「樂夏」的多支樂隊在音樂節的出場費上身價都翻了數倍,有消息稱刺蝟的演出費翻了約10倍。

《樂夏》從開播豆瓣7分到收官8.7分,「樂隊」終於一夏出圈了!但其實這個群體生態的改變當然不是一朝一夕就達成的事,在節目中屢次被彭磊吐槽「摳門」的摩登天空CEO沈黎暉最近爆料說一個朋友突然給他轉了一萬塊,「讓我轉給彭磊,說他太不容易了,我說你知道他一年賺多少錢么?」他坦言很多新樂隊之前身價是沒有的,但幾支老樂隊起點已經很高了,據他透露新褲子這種級別的樂隊出場費之前達到40萬一場,有人算了筆賬,新褲子每年靠音樂節演出收入就可能達千萬。

最近參加了《圓桌派》的二手玫瑰樂隊主唱梁龍也從側面佐證了這個說法,他坦言之前樂隊的生存狀況並不好,「2008年之前,大多數樂隊在經濟收入上沒見着錢,音樂節只有迷笛一個」。轉折點發生在2008年音樂節的井噴之後,「音樂節從一個到上百個,改變了這個行業、改變了樂隊的命運,從2008年到現在,我們演出從2萬到4萬、8萬再到10萬、15、20萬……」也就是說「樂隊」從溫飽到「出圈」,差不多用了10年。

搖滾樂迷擔心飯圈文化入侵,

音樂的鄙視鏈是真的存在嗎?

梁龍在《圓桌派》上提到:之前節目組曾極力邀請二手玫瑰參加,包括馬東本人也找梁龍談過,但他當初以為這就是個普通綜藝,所以拒絕了。包括新褲子的彭磊也表示最初並不想參加,節目中他透露自己想邀請「重塑偶像的權利」樂隊助演遭拒絕……很多資深樂隊對一般意義上評委點評制的選秀性「綜藝」有天然的排斥,在節目中張亞東曾感慨「樂隊,你知道他們多難伺候嗎」,其實搖滾樂本身就是個性極強的文化圈層,「樂夏」節目火了,也不止一次觸及了「音樂鄙視鏈」的問題——就像看劇有鄙視鏈一樣,據說聽音樂也存在着所謂鄙視鏈:大致就是古典看不起爵士,爵士看不起電音,電音看不起搖滾,搖滾看不上民謠,民謠嫌棄流行,流行又覺得說唱那算歌嗎……

有一期節目的主題是改編其他音樂人的作品,其中王菲、朴樹、范曉萱的作品都是樂隊們比較傾向於選擇的,但刺蝟、盤尼西林等幾支樂隊則直接或委婉地表達了並不想改編張傑作品的想法,大概在樂隊人眼中,張傑的歌多數屬於比較純粹的流行歌曲,但流行歌曲就該被鄙視嗎?當時也引起了部分張傑粉絲的不滿。

刺蝟樂隊和偏民謠的「斯斯與帆」合作那一期,老狼擔任嘉賓,他感慨這個合作「還挺搖滾的」,「民謠和搖滾是有所謂鄙視鏈的,我覺得音樂的相互理解和融合是很高的境界」。之前,知名度還算高的「鹿先森」在節目中得到了不算高的打分和評價,最終他們將自己的早早止步歸因於圈子裡的「音樂鄙視鏈」,因為他們是偏民謠和流行的,張亞東也坦言:「在製作人的圈子裡,有人可能覺得,民謠就是土」。現場寫民謠出身的高曉松則感慨:「你寫什麼樣的音樂,沒有一定之規,更沒有所謂的鄙視鏈。每種類型里都有特別好的,也都有『臭大糞』」。

跟梁龍同一期參加《圓桌派》的還有張亞東,主持人竇文濤談到了「鄙視鏈」的問題,有着圈內權威地位的張亞東感慨:「其實音樂審美隨着年齡會轉變,但其實和弦、音符及音樂風格並不承載你的情緒那個部分,那是你強行賦予他的。所謂的鄙視,所謂的誰比誰高級,不就是一點聲音的震動嗎?喜歡就聽,不喜歡但還是要尊重」。但他也不表示處於所謂「鄙視鏈」最高級的「古典樂」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高級,而如今的流行樂和「網絡神曲」有簡單化的趨勢,「儘管古典音樂在創作出來的時候也是當時的流行樂,其中也有比較猛的,比如貝多芬就相當於當時的搖滾樂。但古典樂還是存在着從創作方式和長度等各個方面的不同,現在的流行歌只有三分鐘,還有一半是重複的。而現在還有很多人寫這麼短都要死要活的,那寫交響樂不要活了」……

「鄙視鏈」源於「優越感」,

另外,江蘇本土的「樂隊」現狀如何?

其實所謂鄙視鏈源於某種優越感,比如很多粉絲既希望自己的偶像被認同,可偶像真的紅了又感慨「藏不住了」,比如有些樂迷不希望某個小眾歌手大紅特紅,因為所有人都喜歡就顯示不出自己的品味和優越感了。「樂夏」火了以後,很多搖滾樂迷擔心「獨立音樂被飯圈文化侵蝕」,於是自發科普獨立音樂的環境和搖滾現場知識,希望維持原有秩序,大家關注音樂本身,而不是用飯圈那一套去過度將樂手們偶像化、流量化,這種粉絲行為可不可行有沒有用呢?目前還有待觀望,但就像比較年輕的Click#15的主唱Ricky就不認為自己的新粉和老粉之間有太大差別,粉絲與樂迷之間也不該有明確的界限,因為歌手很帥或者個性去關注一支樂隊也沒太大問題,至於音樂鑒賞能力,他也覺得音樂並無貴賤之分,多多接觸慢慢培養總沒錯。

樂隊的「夏天」來了,江蘇本土樂隊怎麼樣呢?記者採訪了江蘇省目前唯一一支職業的流行樂團「飛揚樂團」團長陳罕罕,他不贊同「鄙視鏈」的說法,「歌劇高級,喜歡歌劇當然很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懂欣賞,如果你喜歡聽流行歌曲也沒問題,主要是要存在多樣化多元化的音樂類型給大家選擇」。對於「樂夏」促進了整個樂隊生存的狀況這件事他深有感觸,「雖然輻射到全國所有樂隊還沒那麼快,但這是個潤物細無聲的現象。之前《中國好聲音》《歌手》好幾季下來,觀眾從開始只關注哪個歌手或哪一首歌,慢慢開始發覺:原來樂隊現場演奏效果完全不一樣,好的設備效果這麼棒……所以大家漸漸對於唱現場、幕後製作等有了審美要求」。

陳罕罕感慨樂隊的發展的確不容易,飛揚樂團2007年成立,12年間他最心痛的就是好幾個成員的出走,「很多時候是現實問題,去音樂培訓機構當老師都比做樂隊賺錢,我沒理由攔着不讓走啊」。他感慨更多觀眾和平台的關注對整個生態的變化將是全方位的,「首先是硬件,包括好的設備、樂器,還有最重要的軟件:樂隊成員,只有更多年輕人願意來玩樂隊,這個群體的人才才會越來越多。另外平台和演出機會太重要了,永遠在排練室里是唱不出去的」。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張艷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