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偉大科幻片時代走來的《終結者6》, 最終走向了貧瘠美學

電影快訊 1578℃

也許因為這個系列的第四、五部質量較差,回歸的第六部口碑還不錯,豆瓣開畫分數7.3,爛番茄新鮮度70%,Metacritic評分54。

從偉大科幻片時代走來的《終結者6》, 最終走向了貧瘠美學 - 陸劇吧

回歸的《終結者6》首先是打好了一副情懷牌。

經典的開場「裸體穿越+搶衣服」的慣例鏡頭依舊如此熟悉;T-800(阿諾德·施瓦辛格 飾)和莎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 飾)兩位標誌性人物回歸;莎拉戴着墨鏡手持火箭筒喊出了經典的「I will be back」;

從偉大科幻片時代走來的《終結者6》, 最終走向了貧瘠美學 - 陸劇吧

T-800兩鬢斑白,台詞變成了「I won』t be back」,也真的沒回來;儘管舊瓶新酒,兩位標誌性人物並非主角,而是加入了新的主角在前台。但拋開情懷因素客觀評價,有卡梅隆把控的《終結者6》只能說是重回正軌,質量依然有些勉強。

《終結者6》的努力與掙扎

《終結者6》在敘事內容上銜接了這個系列的第二部《終結者2:審判日》。故事主時空設定在2020,作為保護者或殺手的終結者們從2042年穿越而至。2020年,「軍團」取代了「天網」,而且它們的機械人們更加強大。「軍團」派遣了最新型號的REV-9,前來殺害未來的重要人物丹妮。丹妮、格蕾絲、莎拉、T-800,組成了一支小型反抗聯盟。為了增強情懷牌的衝擊力,重啟故事還嵌入了一條莎拉和T-800的矛盾線。兒子約翰正是死在終結者T-800的追殺下,悲傷絕望試圖復仇的莎拉轉變成了一名「終結者獵人」。總體上,影片動作戲依然是值得一提的。

整個終結者系列最經典的動作場面是持續不斷的追殺戲,主人公們與反派互相切換着摩托車、大卡車、油罐車、警車、直升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入地上天。各種險象環生的飛車、撞擊、騰空和爆破場面不斷交叉剪輯,夾雜懵圈的路人被強行拉下車調整節奏。

從偉大科幻片時代走來的《終結者6》, 最終走向了貧瘠美學 - 陸劇吧

《終結者6》的開篇高速追車戲還原了經典一幕,也融入了新的特色,即反派人物REV-9「終極混合」技能。比如他融合了格蕾絲刺過來的鋼筋,順着鋼筋將軀體延伸出窗外。工廠車間大戰、邊境監獄大亂斗場面也各有特色,全片最精彩的是長時間的瀑布水下搏鬥鏡頭,從視覺上看完全屬於做電影特效出身的導演蒂姆·米勒的看家本領。IMAX屏的話,水下那種真實感和窒息感會分外突出。遺憾的是,動作場面設計和場面調度過於模式化。

要知道,這個系列的最佳,即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終結者2:審判日》,突出地運用了非常多節奏緩慢的搖鏡頭或跟拍鏡頭,配合著行動非常沉穩的T-800,觀眾的視點與其緩慢地縫合在一起,將恐怖的氣氛推到了極致。每一次反派終結者被消滅後的時刻,是我們最緊張的時刻。因為你知道,它還是會復生。

精彩之處在於電影如何渲染這種驚悚入骨的氣氛。而《終結者6》中,緊張的動作場面完全是靠短鏡頭、快速視點切換、音效設計等常規好萊塢剪輯技巧來後期製造那種緊張感的,在前期調度上的功夫看不到。以至於追擊戲與《速度與激情》系列的處理,沒啥差別。動作戲眼花繚亂,但卻消解了終結者殺手帶來的真正的恐怖氛圍。

恐怖氛圍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是反派角色偏弱而無特色。本部中的反派人物REV-9,是具有金屬骨骼的T-800和具有液化金屬的T-X「終極混合」版,不僅渾身上下都是武器,而且可以皮與骨分身成兩個不同的實體。你可以說這個反派人物REV-9,有一種目空一切的恐懼感,但在我看來他就是兩眼無神。

大家公認,整個終結者系列最經典的反派是第二部中的液化金屬T-1000。卡梅隆設計了很多細節去塑造這個讓人極端恐懼的角色。他是「警察制服控」,嘴角帶着似有非有的微笑,來無聲去無息,他的目標判斷和準備行動的過程比較緩慢,爆發時行動才會快起來,正是這樣才加劇了恐懼感。

作為戰鬥天使,女性成為絕對主角

《終結者6》的最大特點,是女性扛起了大旗,成為核心人物。

其中融入了一個年輕版的「莎拉」——丹妮,以及女性終結者格蕾絲(其實終結者3中就有女性終結者,不過是反派)。就角色功能性而言,丹妮相當於未來的人類反抗軍首領約翰·康納,格蕾絲相當於從未來穿越回來幫助丹妮脫難的凱爾·里斯。

丹妮是這部電影中努力去突出成長弧線的角色,前期她是關愛弟弟的好姐姐,也是關心父親的好女兒,後期成為不畏懼的女戰士。你可以在她身上看出簡化版「龍母」的影子,包括名字、外部形象設計也非常相似。可惜,實際上她是一個非常乏味並不能激起太多情感投射的符號化角色。

回顧第一部中莎拉是如何從寂寞、驚恐、誇張髮型的女服務生,轉變為眼神堅毅、充滿母性能量的幹練女戰士,《終結者6》中所謂的丹妮的成長和轉變,浮皮潦草,差得太遠。你在丹妮身上看不到任何不枯燥之處,除了她是墨西哥裔。

格蕾絲,是科技改造後加強版的人類。在一次抵抗行動中身受重傷,所以選擇了肉體改造,把自己變成了介於人類和機械人之間的終結者/「人機器」——整個終結者系列中常有的設置。格蕾絲這個角色的最大亮點,就是有「阿麗塔」的影子。

卡梅隆的「戰鬥天使」情結,使他將未來反抗軍領袖置換為女性。片中的一個重要反轉是,丹妮為什麼成為被保護和被追殺的人物呢?她是另一個莎拉嗎?不是,她跟之前的莎拉不一樣,她不會生下一名叫約翰的領袖兒子,她本身就是未來的領袖,女版約翰。能拯救未來的不再是女性的子宮,而是女性本人。

這個意義上說,women power 達到了制高點。

片中的老年莎拉也值得一說,這個順應潮流而勾勒的老年戰鬥天使,當她甫一出場,在高速公路上救下兩個年輕女性並喊出那句「I will be back」時,我相信大多數男性粉絲會笑場,大家可以接受,但絕不會信以為真,因為她替代不了施瓦辛格的T-800。何況她還搶了T-800的墨鏡。

由於好萊塢電影近兩年極端的女性主義立場,老年莎拉被塑造成了《第一滴血》系列的蘭博。她帶着仇恨和委屈,身上籠罩着疲憊和憤世嫉俗,戰鬥力和走位比蘭博還man,喪失了這個女性主角一如既往的討喜之處。

雖然身為女性,但我不能認同好萊塢電影近兩年試圖應和當下女權主義、種族問題的創作方向,包括出現很多過火的、矯枉過正的偏差——像《終結者6》的敘事邏輯一樣,活下來只有女性,死的都是男性角色。格蕾絲搶衣服都是搶男人的,漢密爾頓甚至奪去了施瓦辛格的經典台詞,然而,救世主必須是一個墨西哥裔女性。用不了兩年,好萊塢電影中可能看不到一個活到最後的白人男性角色了。

英雄遲暮,男性重返家庭

如果說《終結者6》中有一點打動我,那也是來自於T-800。最後大戰中T-800與反派同歸於盡,悲壯之極,是整部電影的高潮。

T-800與殺手終結者同歸於盡的結局,與《終結者2》《終結者3》相同,《終結者5》中是幾乎同歸於盡。不同的是,以前T-800的口號是「我還會回來」,這次成了「我再也不會回來了」。影片中刻意安排了一個細節,在出發行動之前,T-800端量着手裡的墨鏡,再三猶豫,最終還是放下了墨鏡沒戴。墨鏡最為一個有意設置的道具細節,是塑造T-800身份的因素之一。黑皮衣、黑墨鏡、火箭槍才是完整的、充滿力量的保護者T-800形象。墨鏡缺失,身份也變了,這預示了他的結局。

回過頭來,相信所有人被影片戳動的,還是對英雄遲暮的刻畫。對英雄遲暮的強化和突出,我們在休·傑克曼的《金剛狼3》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騾子》中也能找到。休·傑克曼51歲,施瓦辛格 72 歲,伊斯特伍德89 歲,他們曾經風華正茂,如今在影片中風燭殘年,讓人心酸。

更大的不同是,新片對經典的T-800進行了改造。這個T-800,比起此前的所有版本,都顯得更加「人性化」——他是一個拯救受丈夫虐待的女性及其兒子的「父親」。老年T-800斑白的雙鬢和鬍鬚,是他更具人類自主意思的體現。為了讓角色更豐滿,片中突出了他的人類名字——卡爾,牆上和貨車的廣告上大寫着這個名字;他還有一份特別接地氣的職業——自己製作窗帘、賣窗帘。角色過的是踏踏實實的普通人日子。

唯一的bug在於,整個系列所有的終結者都是臉頰光滑的青年,儘管T-800版本過舊了,但人工智能也會老得這麼外化嗎?鬍子拉碴?從另一個角度說,「男性重返家庭」成為近幾年好萊塢電影的一個主題。《金剛狼3》《終結者6》《騾子》均是遲暮之年的男性回歸家庭,他們重新發現和肯定家庭、家人的力量,並擁有了一個最溫柔體面的落幕。

有人說,27年後經典必須讓位了,新的女性英雄是時候登場了。但其實也要分情況,終結者系列放棄T-800,讓觀眾聚焦女性英雄,就像《金剛狼》系列弱化金剛狼一樣,這本身就是很滑稽的不可取之處,大家本來就是要看男性英雄的啊。

這麼多年過去了,特效直線上升,預算也似無上限,終結者系列拍到第六部了,始終沒有超越前兩部,那種驚人的、偉大的科幻片。那個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誕生了一批偉大科幻片的時代,那個將人類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恐懼突出得極端深刻的時代,讓人懷念。好萊塢模式再次證明了一種寡淡無味的保守性,視覺奇觀與美學貧瘠相伴而行。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