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電影快訊 1512℃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精英律師如何成為一名救援隊隊員?他在團隊里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這些答案都可以在《追光者》中找到。救援人員中不僅需要「飛檐走壁」、「移山倒海」的本領,也需要運籌帷幄、把握大局的智慧。

出品 | 博客天下大文娛報道組

作者 | 魏僑

編輯 | 丁宇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時做着自己的本職工作,一旦災難發生,就立刻換上裝備火速奔赴現場,無償參與到社會救援中。這不是什麼超級英雄的故事,而是我國民間公益救援隊的真實寫照。

電視劇《追光者》就將故事聚焦到了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身上。作為國內首部以民間公益救援組織為題材的劇集,很多觀眾正是通過這部劇才知道,那些在洪災、地震、山火中奔赴前線、搶險救災的人,還有很多是來自於公益救援隊,他們是真正隱藏於街頭巷尾的平凡英雄。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在劇中,律師羅本(羅雲熙飾)因為被公益救援隊員的精神所感動,決定加入其中。他和夥伴們因愛而聚,經過「魔鬼訓練」之後參與搶險任務,一起成為了救援精英。這些夥伴們也是擁有「雙重職業」的人:展顏(吳倩飾)是醫生,周明明(李明德飾)是個衣食無憂的富二代,丁丁丁(李婷婷飾)是漫畫家,……

導演張彤希望通過群像的故事,讓更多的觀眾看到民間公益救援隊隊員的付出和犧牲精神。是他在接受《博客天下》專訪時說:「希望更多的觀眾能夠支持他們、理解他們,甚至加入到他們的隊伍當中。」

此前,在張彤執導的《你是我的城池營壘》中,也有關於應急救援的情節,但《追光者》的內核與其並不相同。在前者中,邢克壘白敬亭飾)本身就是特警精英,警察是他的職業和專業;而後者的設定,則是普通人和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導演張彤


民間公益救援隊是國家應急救援的重要輔助力量,在生命救援、人道救助、防災減災以及災後重建等各個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2008年汶川地震時開始逐漸發展,到如今已經頗具規模。2021年夏天,河南水災肆虐,公益救援隊深入一線,在救援中貢獻了極大的力量,也發生了許多感人故事。張彤覺得,此時將他們的故事搬上熒屏,是恰逢其時。

接下這部戲後,張彤就將「光」作為創作思路。救援題材注重災難的真實呈現和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但光的運用則是一種升華,因為「每一次贏得勝利,都是迎着光的」。災難之後的第一道光芒,是人性之光也是希望之光,這正是《追光者》的意義之所在。

雙重職業

剛接觸《追光者》這個項目,導演張彤就被它新穎的題材和豐富的人物吸引了。他覺得,這部劇通過不同的救援事件來展示人物的成長和自我的救贖,主要角色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找到很多相似的原型,他們是普通人,但與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擁有本職工作與救援隊隊員的雙重職業身份,這將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開拍之前,《追光者》的劇本已經籌備了3年之久。編劇團隊進行了多處救援隊的實地採訪,收集了大量的真實案例和人物素材。

接下這個項目後,張彤又和主創團隊一起找到專家進行評估和篩選,將救援類型和人物職業盡量豐富地展現。劇中,律師、醫生、快遞員、漫畫家、老師等職業,都是現實志願者中比較有代表的職業。

《追光者》中,律師羅本是貫穿始終的人物。鳳棲發生地震後,羅本到災區尋找妹妹羅源,第一次接觸到以青山隊長為首的公益救援隊員,這是他日後成為志願者的契機。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實際上,初次見到羅雲熙的時候,張彤就發現羅雲熙對人物的理解和琢磨非常到位,與角色有着很強的契合之處。

「他(羅雲熙)說我(羅本)先是一個律師,然後才能是一個加入到追光者當中的一個公益救援隊員,所以我得先把律師演像了。」張彤告訴《博客天下》,這恰好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精英律師如何成為一名救援隊隊員?他在團隊里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這些答案都可以在《追光者》中找到。救援人員中不僅需要「飛檐走壁」、「移山倒海」的本領,也需要運籌帷幄、把握大局的智慧。

張彤表示,羅雲熙在表演時,通過一些自己增加的細節,為人物的成長線做了更好的鋪墊。劇中,最初的那次地震救援,羅本還沒有加入救援隊,但他看到熊非(徐紹瑛飾)用探針探測廢墟內的情況,便提醒熊非要變換角度才能看到完整構造。雖然僅僅是一句台詞,但羅本這個人物的知識面的廣博與頭腦的縝密就被準確描畫出來,也為他之後加入救援隊埋下了伏筆。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災難發生時,難免會有傷員,所以救援隊中醫生是不可缺少角色。劇中,展顏是一名外冷內熱的醫生,她性格內斂,但救死扶傷時絕不猶豫。由於參與了公益救援,展顏慢慢解開了對於兒時父親沒能救下母親的心結,性格也逐漸開朗。

在張彤看來,吳倩的表演細緻入微,將展顏性格的變化自然地呈現了出來。在片場,吳倩與張彤交流最多的,就是在剖析一場戲中人物的心理動機和行為邏輯。其他時間,她保持着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將自己調整成為角色的狀態。

「她前後的人設變化很大,後期有很大的成長。其實『展顏』這個名字,意思就是一步一步地展開笑顏。」張彤對《博客天下》說。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除了主角之外,劇中還向觀眾展現了救援隊隊員們生動的群像。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不同的經歷和背景,雙重職業、多線敘事,每個角色都有着豐沛的骨血和廣闊的成長空間。

渴望成為超級英雄的富二代周明明和天馬行空的漫畫家丁丁丁都十分鮮活。熊非是劇中最接地氣的人物。他曾為了救姐姐過失殺人而入獄,刑滿釋放後一邊送快遞維生,一邊參與救援任務。

羅本的妹妹羅源是一個後天的失語者,只能依靠手語和人交流。為此,扮演羅源的楊安琪請了手語老師在劇組同住,在開拍之前她就「背」好了所有台詞,表演時運用自如,不需要口型去輔助表演。後來,張彤考慮到觀眾觀劇便利,為羅源加上了配音。

《追光者》中的角色都不完美,卻在一次次搶險救援的過程中完成了各自的成長。在張彤眼裡,這些充滿朝氣、性格各異的年輕人既是災難故事裏的亮色,也是連接年輕觀眾共情的抓手。

真實再現災難

《追光者》播出後,有心的觀眾從開篇第一場車禍救援戲開始,逐秒分析主角、警察、救援隊的抵達的時間;逐幀分析地震救援時救援隊運用的工具和救援分工和災難現場的場景布置。

隨着劇集的熱播,相關的防災知識、自救技巧也受到關注,海姆立克急救、心肺復蘇、高樓火災如何逃生……這些劇中出現過的救命方法也成為了熱議話題。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看到這些網上的反饋,張彤很感慨,「現在的觀眾,這麼仔細,所以我們在拍的時候細節要做到位,有不好的人家馬上就要提出來。」《追光者》的細節經受住了放大鏡的考驗,也讓拍攝時的艱難變得更有意義。

對於張彤來說,拍攝救援題材最大的挑戰就是災難現場的還原和救援場面的調度,稍微忽略掉一些細節,就會顯得不真實。

為了拍攝地震的外景,主創特意找到一個正在拆除的村子,在真正已經坍塌的廢墟旁邊布景拍攝。而房屋損毀的內景中,都是由真實的水泥和碎石搭建。

劇中的災難場面大部分採用肩抗拍攝,晃動的主觀鏡頭呈現出緊張不安、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讓觀眾的對災難的感同身受。此外,拍攝之前劇組準備了很多針孔攝影機,大小像一根小棍子,可以插到任何的縫隙裡邊去拍攝。豐富的視角加強了代入感,也對場景道具、演員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張彤向《博客天下》詳細描述了地震營救拍攝的工序,「實拍的時候要把機器先藏到坍塌的石頭縫裡,然後把演員安全地放到他應該待的位置,再把那些假的那些碎石壓到身上去,拍一次很麻煩。」

更艱難的是溶洞營救,前半部分的驢友探險,張彤和主創人員在真實的溶洞里取景拍攝。到了危險的營救部分,則是搭了一個溶洞的景,根據不同場景的水深要求往搭好的「溶洞」里加水。

張彤回憶,這個景一共用了四次。第一次拍沒有水,演員在洞裏面行走。第二次拍,洞里的空間越走越窄,外面開始下暴雨,溶洞進水,我們就往裡灌水,淹沒到演員的腿根。第三次,所有人撤出以後再灌水,整個溶洞灌滿水時大概水深4米,救援隊要潛水經過各種各樣的環境,找到驢友被困的位置。最後一次又要將水放掉,把場景改成滿地泥漿的出口。

《追光者》在拍攝過程中,藍天救援隊的多名志願者全程參與並進行專業指導。藍天救援隊參與了2007年以後國內所有大型災害的救援工作,每年救援案例超過1000起。全國登記在冊的志願者超過20萬名,其中有超過10000 名志願者經過了專業的救援培訓與認證。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劇中涉及救援的動作和場景都經過了嚴格的把關。小到打繩結,大到搭建繩索系統,都不能出錯。尋找天坑的繩索系統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搭建完善,才能讓演員下去看一看是否是天坑

長期在複雜的環境里拍戲,劇組中最昂貴的攝像設備幾乎成了「耗材」。在江蘇無錫藍天救援隊的水上訓練基地拍攝時,暴雨驟降,那是一場乘坐快艇撈人的戲,快艇上的兩台攝像機來不及回程就被大雨淋壞。

《追光者》在去年7月開機,演員們在40多度的環境里演室外救援,在炎炎夏日下訓練,在廢墟里爬進爬出,滿頭的汗珠不用特效化妝,都是真實的反應。

追溫情之光

張彤跟隨毛衛寧拍了23年戲,從《戰旗》《平凡的世界》再到此前熱播的《麓山之歌》,他學到的最重要的創作方法就是現實主義,拍戲不能浮在表面,而是要真實——不僅包括場景「形」上的真實,還包括人物情感上「魂」的真實。

劇中有一場戲,展顏被泥石流困住,同伴蔡宇蕭(何明翰飾)卻拋下她自己逃命。這個行為顯得懦弱又沒缺乏責任感,但在張彤看來並不能證明他是個壞人,而是人性在危難時的一種生物本能。「他可以在手術台上救死扶傷,但在自然災害面前,他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做不到也是很正常的。」

正因如此,救援隊的隊員們,在訓練中克服人性的弱點,以凡人之軀義無反顧地拯救生命,才顯現出他們超越人性的大愛。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隊員們都是努力求生的普通人,穿上救援裝備要面對災難中的生命威脅,脫下救援裝備還要應對救援工作給生活帶來的影響。《追光者》中將這種現實的困境展現出來,無償的公益救援佔用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大鵬(紀煥博飾)遭遇了家庭的危機,熊非則因業績不達標而被快遞公司辭退。

劇中沒有給這些平民英雄套上假大空的高調外殼,而是細緻入微地勾勒了他們在救援隊中的心靈的成長與情感的變化,隊員們的堅定和勇氣都落地有聲。

張彤印象最深的,是獵鷹(范雷飾)因病去世的那場戲。「他是三對年輕人的引路人,和他們每個人感情都很深,那一段戲裏每個演員都讓我感動。」獵鷹的離去,堅定了羅本加入追光救援隊的決心,也在所有人心中烙下了濃重的一筆,包含着溫情、奉獻、責任感和信念感。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在公益救援中,隊員們一次又一次面臨無情的災難,面對鮮活生命的逝去,他們感受到生命的價值與自身的責任。於是羅本逐漸打消了曾經對熊非、大鵬等隊友的誤解,展顏消解了與父親之間二十年的隔閡。

如張彤所說,救援不止救人,也治心。在劇中治療隊員心理問題的是親切的心理醫生阮姐,而他們從無數細微小愛中匯聚的大愛,也成為了治癒人心的力量。

在成長、治癒的主題下,羅本與展顏之間的愛情也少了些甜膩,多了溫情和責任。他們都經歷過地震後失去親人的心理創傷,又一起救人,這都是兩個人心意相通的鋪墊。劇中情感層層遞進,娓娓道來。

第13集播出後,有位觀眾的評價讓張彤記憶猶新——「泥石流之吻,是苦難中的浪漫。」兩位演員的充滿化學反應的表演是這段感情的點睛一筆。

《追光者》追的是什麼光? - 陸劇吧

這是羅雲熙和吳倩的第三次合作,他們彼此熟悉,有了足夠的默契。所以,兩人在《追光者》中的對手戲,張彤總是不加干涉地讓他們先自己發揮,他們也的確有着令人驚喜的表演。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追光者》中唯一不那麼「現實」部分,就是對「光」的運用,這是張彤賦予該劇的一種浪漫情懷。

在那場地震救援的戲,一個叫樂樂的孩子在被營救時說自己的媽媽睡著了。救援過程中,樂樂媽媽的情況一直沒有交代,劇里劇外的人或許都認為媽媽已經被廢墟掩埋,去世了。當樂樂被救出時,一道光打下來,母親的輪廓被勾勒出來——她用身體完全護住了自己的孩子。許多觀眾都記得那一道震撼心靈的光芒,「這個光來得沒有道理,但是我們的觀眾會理解的,因為這個母親太偉大了。」

對於張彤來說,一些超越現實的鏡頭,與現實主義的創作理念並不矛盾。《追光者》不是紀錄片,而是電視劇,應有其象徵意義。他說:「每一次贏得勝利,都是迎着光的。」災難之後的第一道光芒,是災難中的人性閃光,也是人與人的溫情之光,是勇於擔當的社會責任,也是積極向善的正能量引導。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