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波
10月10日,《明日戰記》在香港電影市場的票房突破6801萬港幣,超過韓國電影《釜山行》(6800萬港幣)在香港的票房,成為中國香港影史亞洲電影票房冠軍。
此前兩天,該片剛以6700萬港幣票房超過《寒戰2》的6682萬港幣,成為中國香港影史華語片票房冠軍。
僅隔兩天後再次打破紀錄,充分表明這部由古天樂擔任總監製,古天樂、劉青雲、劉嘉玲領銜主演的科幻片深受香港觀眾喜歡,以及古天樂在香港的強大票房號召力。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明日戰記》兩次打破香港影史華語片票房紀錄背後,好萊塢大片從本世紀初開始逐漸稱霸香港電影市場。
今年迄今為止,香港影市年度票房冠軍依然是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壯志凌雲2》,票房超過1億港幣。
自從2004年周星馳的《功夫》以6128萬港幣奪得香港影市票房冠軍之後,從2005年至今18年,每年香港電影市場票房冠軍都被好萊塢大片佔據。
2017年至2019年,港片甚至連續三年未能躋身香港年度票房前十名。這樣的窘境,與香港電影鼎盛時期有天壤之別。
香港電影黃金年代,港片包攬票房榜前十名
上世紀80至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電影年產量最高超過300部,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雙周一成」(周潤發、周星馳和成龍)、李連杰、劉德華、梁朝偉等香港電影明星紅遍全球華人世界。香港因此被譽為「東方好萊塢」。
那個年代,在香港本土電影市場,港片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好萊塢大片甚至很難擠進年度票房前十名。
1982年,香港電影史上第一次出現年度票房前十名全被港片包攬的現象。當年香港電影市場票房冠軍是許冠傑主演的《最佳拍檔》(2604萬港幣),至今仍然保持着港片在香港本土市場的觀影人次紀錄。
在內地大火特火的《少林寺》,以1615萬港幣票房名列第三名。進口片票房最高的是《奪寶奇兵》,票房僅865萬港幣,被擠出第十名開外。
1983年只有兩部好萊塢大片進入香港票房榜前十,1984年至1986年都只有一部好萊塢大片進入票房榜十強。
1987年,港片第二次包攬香港影市年度票房榜前十名。1992年,港片第三次包攬票房榜TOP10。在那個年代,港片不僅在香港電影市場把好萊塢大片打得落花流水,而且風靡兩岸三地、全球華人世界、東南亞、日本、韓國,乃至影響了眾多西方影迷和電影人。
不過,1993年,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侏羅紀公園》成為第一部香港票房過6000萬港幣的電影,奪得當年香港影市票房冠軍。
從那一年起,好萊塢大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香港年度票房榜TOP10中,但港片依然佔據上風。
上世紀90年代末起,好萊塢大片稱霸香港影市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泰坦尼克號》風靡全世界,創造全球電影票房最高紀錄,攻陷了整個亞洲影市,在香港也拿到了超過1億港幣的高票房。
《泰坦尼克號》的上映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從此以後,好萊塢大片不僅逐漸稱霸中國香港電影市場,而且開始在全球電影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在本世紀前幾年,港片雖然開始走下坡路,但還能在本土電影市場與好萊塢大片相抗衡。
2001年,周星馳的《少林足球》以6074萬港幣打破香港華語片票房紀錄並拿下年度冠軍,是第一部票房破6000萬港幣的香港本土電影;2002年,《無間道》以5505萬港幣奪得年度冠軍;2004年,《功夫》以6128萬港幣再度打破香港本土電影票房紀錄,但這也是香港電影最後一次拿下香港票房年冠。
從2005年至今長達18年里,好萊塢大片年年奪得香港電影市場年度票房冠軍,不斷打破票房紀錄。2019年,《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香港的票房超過2億港幣,已經令在香港上映的華語片望塵莫及。
2017年至2019年,港片連續三年未能躋身香港年度票房前十名,與三十多年前形成鮮明對比。真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趁美國電影受到疫情嚴重衝擊之際,港片《乜代宗師》以2945萬港幣票房勇奪當年香港影市票房榜亞軍,但冠軍依然被好萊塢大片《信條》奪得。
2021年,《梅艷芳》以6180萬港幣票房奪得香港影市票房榜亞軍,票房成績非常亮眼,但當年香港影市票房冠軍《蜘蛛俠:英雄無歸》的票房高達1.1億港幣。
當年香港影市票房榜前十名有九部引進片,包括八部好萊塢大片和一部日本動畫片《鬼滅之刃:無線列車篇》。港片的黃金年代一去不復返。
如今,每年的香港電影市場票房排行榜TOP10,往往要做兩個榜單,一個是外語電影票房前十名,一個是華語電影票房前十名。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少一點尷尬。
這次《明日戰記》打破華語片乃至亞洲電影在香港電影市場的票房紀錄,雖然令很多港片影迷感到驚喜,但像去年的《梅艷芳》一樣,無法憑一己之力改變好萊塢大片稱霸香港的局面。
香港導演北上,開啟內地與香港合拍片時代
好在,香港電影和電影人的主戰場,如今早已不再是香港,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用武之地是在中國內地。
從本世紀初開始,近二十年來,隨着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迅猛發展,文雋、王晶、陳嘉上、陳可辛、吳宇森、徐克、林超賢、邱禮濤、陳國輝等越來越多的香港導演北上內地,開啟了內地與香港的合拍片時代。
近年來,中國內地已經成為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2020年和2021年,更是連續兩年擊敗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北美,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
香港電影作為中國電影的一部分,儘管在香港本土電影市場無法與好萊塢大片相抗衡,但是香港電影人和內地電影人聯手拍攝的華語片,近些年卻在中國內地影市多次擊敗美國大片。
比如,香港導演徐克、林超賢和內地導演陳凱歌執導的《長津湖》在中國內地豪取57.75億元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徐克執導的《長津湖之水門橋》內地票房40.67億元,林超賢執導的《紅海行動》36.52億元,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33.91億元,劉偉強執導的《中國機長》29.13億元。
這些香港著名導演執導的作品在內地都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
《明日戰記》在香港取得超過6800萬港幣票房,打破華語片和亞洲電影在港票房紀錄,這固然可喜,但依然只有其內地6.74億元人民幣票房的十分之一。
由此可見,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巨大容量和發展潛力,是小小的中國香港電影市場完全無法相比的。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香港電影和電影人的未來在內地。
如今,香港電影和電影人已經與內地電影及電影人融為一體,一起為中國電影的繁榮發展發光發熱,一起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做大做強貢獻力量。
(本文香港電影票房數據表格主要轉載自世界電影票房吧小吧主ZYH1607的原創貼子《香港歷年票房top10(1969年-2019年)》,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