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北風雪林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被80後的許多人奉為「顏值巔峰」,因此在我國很有觀眾緣。
因為『萊昂納多』的另一個「音譯名」是——李昂那多,因此國內一些人稱他為「小李子」,這是愛稱!
但實際上,萊昂納多對於遠隔重洋的中國,認知很蒼白,但是他和絕大多數好萊塢明星一樣,有着根深蒂固的無知與傲慢。
直白點說,就是涉及中國的問題,小李子「完全不懂,還愛裝X」,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前天,「小李子」突然在國外社交平台連發多條信息,斥責我國民眾海鮮及魚類攝入過多,並且過度捕撈侵害別國權益。
這種「責怪中國人不該吃魚」的論調,好萊塢明星不是第一次冒犯,而「小李子」幾年前就有類似的言論多次爆出。
所以今天的「小李子」,彷彿是某些資本身邊的小太監,傳聲筒,所以「小李子」,已經變成蔑稱!
壹,「小李子」的控訴從何而來?
「小李子」認為他的控訴不是空穴來風,細節數據都「有根有據」。
通過小李子9月29日多個「文章截圖」查找來源,可以發現他是閱讀了《紐約時報》9月26日~27日的兩篇攻擊「中國漁業」的文章。
所以這次小李子的社交平台「指責中國」,並不是他的「個人嘴炮」,而是無知又傲慢的他,隨便看了紐約時報反華記者的兩篇文章,就「隨意開噴」。
比起小李子的「攻擊言論」,《紐約時報》的兩篇文章才更惡毒。
比如《中國如何把靶子對準了全球漁業供應》這篇文章,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有圖表,有數據,有案例的「學術分析」文章。這種文章得出的觀點才更有殺傷力,也更容易忽悠「無知民眾」。
我國14億人口的基數擺在那裡,即便我們的人均魚類和海鮮的攝入量很低,一旦把全世界各國「消耗魚類總量」進行排名,我國總量肯定第一。
但是這篇文章卻刻意「罔顧兩個事實」不報道,將中國人描述成吞噬別國利益的「蝗蟲」。
第一個事實真相,就是我國漁民總量確實較多,漁船數量自然激增,可我們漁民在國際海域捕魚遵循國際法,並沒有侵害別國專屬經濟區的「集體行為」。
更重要的是,我國漁民每年魚類和海鮮捕撈量全球第一的背後,有60%以上的海鮮和深海魚,全部都是出口訂單,最後都銷往歐美。
也就是說,我國漁民雖然擔著深海捕撈的「臟活累活」,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海鮮和深海魚類,最終都端上了歐美人的餐桌。
歐美人只需要吃着美食,可以繼續唱着「保護魚類」的高調,因為捕撈的臟活都交給了中國漁民。
第二個事實真相,就是我國是全球主要國家裡,花最大力氣推動淡水養殖的國家。我國每年的「淡水養殖魚類」,佔全球魚類飲食的50%以上,也佔據國際消費市場的25%。
也就是說,因為我國的淡水養殖業,讓歐美國家少「吃了25%的野生魚類」。
在我國國內市場,普通老百姓吃的魚類更是絕大多數都是「淡水養殖」的,比如「小李子」經常吹噓的「已經戒吃金槍魚XX天」,我從小就只在影視作品中見過金槍魚,都從來沒吃過。
我相信絕大多數朋友,從小到大,也是吃淡水養殖魚遠多於遠洋捕撈的海魚。
根據我國農業農村部發佈的《中國遠洋漁業捕撈白皮書》介紹,我國是全世界主要漁業國家裡,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唯一國家】。
這個「唯一國家」背後透出的「君子操守」,讓我看了都感到心疼。
美國和日本才是全世界以捕撈漁業為主,消耗也以捕撈野生魚類與海鮮為主的國家。
這樣國家的明星,居然有資格站着說話不腰疼的指責我國「魚類消耗太多?捕撈太多?」
貳,「環保」背後的產業爭奪,殺人誅心!
小李子打着「環保」,愛護自然資源的名號批評我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這次他瞄準的是魚類捕撈和食用,他幾年前指責我國的,是他認為「畜牧養殖」排出了大量的溫室氣體。
表面看起來是「環保」,但背後都是生意。因為小李子宣稱自己是「素食主義者」,他還投資了多家人造肉品牌公司。
抨擊「畜牧養殖」破壞地球環境,背後的目標,就是要把自己投資的人造肉公司的產品推向全世界。
可是人造肉公司生產人造肉的過程並不環保,而且把控專利源頭,還要硬推價格昂貴,口感卻極差的人造肉。
也難怪必須依靠明星影響力,用「道德綁架」的素食正義,拿到我過來宣傳推廣。
不僅僅是「畜牧業」與人造肉之爭,在遠洋捕撈業,我們二十年前就吃過大虧,有深刻的血淚教訓。
當年國際環保組織以保護鯊魚為切入點,在我國推行「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的廣告,形成的『輿論民意』直接將我國的「魚翅加工業」徹底摧毀。
可是等到我國的「魚翅加工業」被幹掉之後,我們才發現全球鯊魚的捕撈總量連年增長,從國外銷往我國的魚翅產品連年賺取高額利潤。
因此所謂的「西方環保」,不過是以環保之名,壓迫我國放棄相關產業,然後西方多家在相關產業的「無聲殺戮」卻無人指責,繼續壟斷經營高額利潤。
這次「紐約時報」和小李子指責我國「公海過度捕撈」就是相同的套路。
比如有些人就陷入西方邏輯,既然你說你捕撈的60%以上,都是西方人自己消耗的。那你不去捕撈,不擔這個份額的罵名,不就沒事么?
歐美人這60%的海鮮魚類飲食需求是存在的,我們公海捕撈,憑藉的是漁業規模優勢,最終合理合法的賺取外匯。
如果我們擔心「環保殺戮」的指責,再次向20年前一樣束手束腳,最終全球公海的捕撈總量「會繼續增長」,只是我們合理創造外匯的產業,被其他國家的漁民瓜分而已。
我們最近幾年經常提到一個觀點:「建設強大海軍,維護我國海權。」
我們過去認知的海權,主要是領海主權,以及遠洋貿易的保護權。
但實際上,遠洋捕撈的漁業權,也是海權的基礎。
如果我們連漁權都喪失了,又談何海權?
叄,好萊塢脫鉤,未來的「傲慢炮彈」會更多!
這次「小李子」傲慢指責我國民眾魚類消費以及漁民遠洋捕撈的攻擊言論,讓我們想起了一些不好的回憶。
以好萊塢明星為代表的西方名人,公開傲慢而無知的指責我國,類似的事件發生規律是「一陣陣」的。
在上個世紀,我國相對美國比較落後,經濟也只是美國的一個零頭,因此西方名人談到中國,用的絕大多數都是「悠久而神秘」這樣帶些恭維,更多代表「不了解」的陌生描述。
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我國加入世貿之後,經濟每年都以西方沒有見過的高速度增長,而美國卻陷入次貸危機。
因此在2008年美國爆出次貸危機,我國經濟風景獨好的時候,好萊塢爆發第一輪「反華潮」。
當時少量好萊塢明星就喜歡用我國的人權狀況和民族政策,用來標榜他們符合西方的「政治正確」。
這種反華聲浪,很快就消散,並且在隨後十年,好萊塢明星扎堆吹捧我國,並且多次到我國做電影宣傳。
因為接下來的十年,我們又創造了全球電影市場前所未有的奇蹟,我國每年新增的電影院數量,新增熒幕數量,每年票房增長率都高的嚇人。
我國成為好萊塢電影最大的海外市場,並且當時全球預判我國電影總票房將在幾年後超越北美市場。
好萊塢面對最大的海外市場,身段是「柔軟的」,那段時間稱不上中美意識形態的蜜月期,但絕對稱得上中美影視文化產業的「蜜月期」。
但是在2018年特朗普發起貿易戰之後,特朗普在美國打造「美國的所有病,都是中國導致的」這一氛圍。
隨着美國的「反華意識」不斷向好萊塢滲透,也伴隨着好萊塢被「政治正確」綁架的那一套說教敘事讓我們越來越審美疲勞,好萊塢電影在我國的大舉圈錢時代就此終結。
隨着我國年輕人觀影口味的變化,好萊塢無限向黑人,變性人,LGBT群體妥協的電影,將越來越失去我國市場。
隨着好萊塢電影在我國市場無法圈錢,好萊塢明星的「反華言論」一定會重新增加。
因為以前我們是他們看重的收割市場,能賺大錢,身段當然足夠柔軟。
未來好萊塢在中國無法賺錢,我們將很大概率,成為未來好萊塢電影里,取代蘇聯和俄羅斯的新反派。
除了在美國電影里成為反派,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會成為其他好萊塢明星「刷民眾好感度」的現實攻擊把子!
看到「小李子」關於我國「漁業稱霸全球」的指責,我內心百感交集。因為這多半是美國反華記者的污衊與杜撰。
但我內心深處,多希望「中國漁船稱霸全球公海」的指責是真的。
漁權就是海權!我愛死了「西方小李子們」無能狂怒又干不掉我們的美妙感覺!
我是遠方青木,未來幾個月會在新公眾號「海中青木」更新文章,歡迎大家關注,希望每天晚上都能和大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