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樂·宣萱主演電影《犯罪現場》很值得一看

電影快訊 1609℃

都說「港片已死」,但香港電影卻以它熟悉的犯罪、諜戰等題材以及穩定的產出向我們宣告,它還活着。

古天樂·宣萱主演電影《犯罪現場》很值得一看 - 陸劇吧

你沒看錯,主演又是古天樂。

沒記錯的話,這已經是今年上映的第五部由他主演的電影。此前的四部是《反貪風暴4》《追龍2》《掃毒2》《使徒行者2》,無一例外,都是IP續作。

從這四部的成色來看,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唱衰《犯罪現場》。

但看過後我想說,它並不差,甚至是近兩年古仔主演的最好的一部電影。

儘管它問題不少,比如劇情的bug、人物不夠豐滿等,但亮點也同樣明顯,只可惜不在古仔身上。

古天樂·宣萱主演電影《犯罪現場》很值得一看 - 陸劇吧

影片講述的是一樁撲朔迷離的案件。

珠寶店搶劫案發生後,搶劫團伙的三個成員相繼離奇身亡,只剩下頭目汪新元(古天樂飾)一人在逃。

所有人都猜測,是汪新元因為分贓不均殺死了同夥,但種種證據又表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隨後,影片分為兩條線敘事。

一條是汪新元踏上追兇之路,企圖為死去的兄弟報仇;另一條是警官林法梁不斷逼近真相,但他所能依靠的,僅僅是一隻「鸚鵡」。

古天樂·宣萱主演電影《犯罪現場》很值得一看 - 陸劇吧

這是影片比較有趣的一處設計。

犯罪現場的唯一目擊者是一隻鸚鵡,於是林法梁想要訓練這隻鸚鵡說話,告訴他誰是真兇。

相信看過《巴別塔之犬》的人一定想到了,這個創意正來自於這部小說。小說中的妻子獨自在家中身亡,愛犬是唯一目擊者,於是丈夫想盡辦法教狗說話,告訴他真相。

但不同的是,《巴別塔之犬》通過一隻不會說話的狗,實際在隱喻着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艱難;而《犯罪現場》中的「鸚鵡」則是另一種存在,它所暗示的並不是溝通的艱難,而是推理的艱難。

難在哪?

難點在於,我們尋求「客觀真相」的唯一手段是「主觀推定」。而兩者之間的落差,卻一再讓我們犯錯。

從這個角度看,你會發現「鸚鵡」這一意象的運用,是很巧妙的。

「鸚鵡」是什麼?

其實,「鸚鵡」就是「犯罪現場」。

它不會說話,卻裝下了所有的事實。而探案人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它說話,讓它說出真相。

但問題在於,當鸚鵡真的被訓練說出了人話時,它所說的到底它真的想說的,還是我們因為自己想聽而教給它的呢?

不知道,也無從判斷。

這正是影片通過「鸚鵡」這一意象想要表達的,即真相在很多時候會因人的偏見和短視而被歪曲。

儘管犯罪現場不會說謊,但人會。

當然,我也只能說,這個創意的原點是好的,但很可惜,它並沒有延續下去。

隨後的故事,又進入到我們熟悉的追兇模式。

你一定也猜到了,它勢必會經歷多次反轉。這也從事實層面證明了通往真相的不易。

可是,不得不說,影片的反轉設計實在太生硬了。

為了強造反轉,編劇們甚至不惜以生產bug為代價。

我隨便說兩個例子吧。

一個是警官林法梁提着鸚鵡去找嫌疑人何兆東,結果他的上司葉sir也在現場。這時鸚鵡開始大叫「救命」,於是林法梁開始懷疑葉sir。

表面看這沒什麼問題,鏡頭交代也很清楚。

但你仔細想,從最終的反轉中我們得知,鸚鵡實際同時看見了兩個人,當它大叫「救命」時,林法梁會第一時間懷疑自己的上司嗎?

不會的。

他一定會先把懷疑指向何兆東,因為他提着鸚鵡來找的人正是何兆東,鸚鵡叫了,豈不正印證了他的猜測?

而影片之所以先讓我們懷疑葉sir,不過是想生造一個反轉而已。

再說一個bug,就是最後真兇們合謀除掉葉sir的戲碼。

這個設計也太蠢了,完全不合邏輯。

試想一下,真兇們復仇殺人都是在葉sir默許下進行的。後來他們見財起意,私吞了珠寶,葉sir得知後想一起分贓,他們會選擇殺死葉sir嗎?

這簡直是不可理解的。

葉sir可是唯一知情的警官,能夠給他們提供庇護,讓他們殺人、斂財依然可以逍遙法外。

這幫真兇再傻,也不會為了少分一份珠寶而把這麼大個庇護傘幹掉吧?

說到底,還是那個原因。編劇之所以這麼編,就是為了弄死葉sir,這樣當所有證據都指向葉sir時,他好拋出葉sir已死的情節,再生造一個反轉出來。

這確實太糟了。

老毛病,為反轉而反轉。完全不顧故事邏輯和人物心理的合理性,並企圖通過帶節奏矇混過去。

但這等硬拗的噱頭,明眼人一看便知。

接下來,我們聊聊人物。

這部電影另一個比較大的亮點,是塑造了一個不太一樣的警察林法梁。

哪不一樣?

恰恰是區別於以古仔為首的那些港片里常見的正義警察形象。

林法梁從一出場開始,就是一個「犬儒主義者」的人設。

他在警界摸爬滾打了多年,沒有升職,所以也就不再拚命,只把「探案」當作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平日里把心思都花在養貓上,借錢還不上,就東躲西躲……

這哪是什麼正義的人民衛士呀?

完全就是個混日子的小人物。

直到影片最後,你以為這個小人物會有什麼高光時刻,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嗎?

完全沒有。

至始至終,他都沒做成任何一件事,也沒有救下任何一個人。他在片中開的唯一有效的一槍,實際也是對方利用他完成了自殺而已。

這個人物設計,是很不尋常的,當然也很大膽。

如果要是放在大陸刑警身上,多半會過不了審。

但與此同時,他又很鮮活,很真實。

他存在的目的,就不是為了獨具慧眼地看透真相,而是為了告訴我們,真相是如何一步步遠離我們的。

正如影片開始時,上演的那個莫名其妙的橋段。

一隻蜘蛛從結的網上跌落在地,被一群螞蟻蠶食。

很顯然,這是一個寓言式的劇透段落。

它講的是什麼?

首先,它講了真兇就像螞蟻一樣貪婪,而且不止一個。

其次,它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法網之外」的事件。

最終,這個故事的「正義」並沒有通過「法」來實現,而是在法網之外,試圖用「私刑」的方式獲得。但這樣做的後果,又必定會衍生出不可控的新的罪惡來。

於是在整個故事裏,「法」是失效的,捍衛「法」的體制也是失效的。

警官林法梁最終發現了真相,但整個過程,他就像是看了一遍真人出演的新聞事件一樣,他只是個看客,始終被劇中人牽着走。

這無疑是個略帶諷刺的事情。

所有觀眾在無形中也都做了回林法梁。

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裏,我們都是盲目的。直到影片最後,我們才換上了新的眼角膜,得以看清整件事。

但別忘了,那是殺手的眼角膜。

我們之所以能看清,僅僅是因為殺手不想再逃亡了而已。

於是他在臨死前,說出了全部的真相。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