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推文帶貨流水超200萬, 公眾號如何打造爆品周邊?

電影快訊 1894℃

微信公眾號做周邊產品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僅靠一篇推文,一晚上賣出100w流水的還真不多見。

Sir電影在9月23日半夜,推送了一篇《滿分,破尺度,沒人提,我要逆流安利》的文章,推薦自家周邊《對她說》2020電影日曆。

當晚第一批預售6000份就全部賣空,一個晚上流水突破100w。

後續,Sir電影的兩個矩陣小號也推送了這篇文章,截至目前銷售額已經達到200w。

這篇軟文的閱讀曝光加起來不到40w,卻能賣出1.5w份日曆,達到了3.75%的轉化率。

這意味着,平均每27個看這篇文章的人里,就有一個人下單。

Sir電影是如何做出日曆爆品的?日曆的市場到底有多大?

為此,我們採訪了Sir電影的電商負責人陳盈,也收集了大量相關案例。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說說「日曆那些事兒」。

一、Sir電影的爆品打造

真正的內容IP品牌化

一年推薦上千部電影,「Sir電影」本身就是一個IP。通過創造電影領域值得信賴的、有價值的內容,Sir電影擁有大批忠實讀者。

作為起步早、發展相對成熟的大號,Sir電影有自己的電商平台。

去年推過一次別家的電影日曆,反響不錯。之後就經常有讀者在公眾號留言:「Sir什麼時候出個電影日曆啊」。

這份期待,更多的是對Sir電影內容水準的信賴。

言外之意,這個東西只要你做,我就買。

這就是所謂的「本命」產品,真正被用戶所需要的內容IP品牌化。粉絲覺得你就應該做這個,這個就適合你來做。

而Sir電影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

Sir曾說,「如果上路是對平庸生活的逃離,那麼電影就是這場反抗必要的中場休息」。

這本日曆選的366部片子,大部分是非商業的文藝片,但又是那些我們認為一生中不得不看一次的好片。

整個編輯部一起貢獻了500多部片子,最後篩選出366部。再從這366部片子里,選出出最動人的鏡頭和最震撼心靈的台詞。

一篇推文帶貨流水超200萬, 公眾號如何打造爆品周邊? - 陸劇吧

不用觀看人數、網站評分和獲獎份量來簡單衡量,而是編輯們通過經驗積累和用戶反饋,選出影史上真誠、充斥着表達欲,而且在審美上也相對應的好電影。

Sir電影希望大家能真正去看看這些片,把它當做一本「觀影指南」來打卡看電影,哪怕只看完一半,也已經獲益匪淺。

「一起看些真正的電影」。這更像是藉著日曆這個產品,來展現公眾號IP的精神內核。

滿足多重需求的爆品思維

「日曆+每日電影推薦」是用戶對這個產品的基本訴求。但僅能滿足基本需求的產品,說實話很難做爆。

尤其是在日曆井噴的當下。豆瓣早在2017年就推出過電影日曆,這早就不是什麼新奇品類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本普通電影推薦日曆,對於Sir電影的粉絲只是一個「生活必需品」。而要做出爆品,顯然得花更多心思。

傳統日曆是翻頁的,一天過去就要撕下。有讀者留言說之前買的電影日曆不捨得撕,都是買兩本,撕一本、收藏一本。

捕捉到對電影日曆的收藏需求,Sir電影打算做成單張卡片日曆

一篇推文帶貨流水超200萬, 公眾號如何打造爆品周邊? - 陸劇吧

366張厚實卡片,再加上質感盒子包裝,成本相當高。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日曆要賣到149元。一般的日曆,99也就封頂了。

到這裡它還僅僅是一盒日曆。

考慮到分享和交流需求,他們還將卡片日曆,做成了撕下日期就能變明信片的形式,並起了「對她說」這個名字。

「當時起這個名字,是想到,很多人看完一部好片,都會有一種迫不及待找人聊聊的慾望。

「不僅是分享,更是把從電影中獲得的『刺激』告訴別人。我們希望,這366部片會讓大家也產生想要聊,想交流的慾望。」陳盈說。

現在,這個產品已經為社交提供了一種高質量的解決方案。人們可以通過購買這件商品,「找點事做」。

做爆款產品,就是要深挖用戶需求,讓用戶可以花一件產品的錢,獲得多個生活問題的實用解決方法。

日曆+好片推薦+明信片+日記,這個產品的價值早已超越了日曆本身。它可以滿足文藝范兒、儀式感、好片收藏、自我成長、私密社交等多重需求。

如果一天花幾毛錢,就能為單調的生活增添意義和色彩,而且節奏掌握在自己手裡,你會不會願意買單?

自己做日曆,會經歷什麼?

「構思其實是去年底就有了,當時就想做能安利更多好片的日曆。真正着手準備到最後推文,大概花了半年時間,主要是自研品團隊的小夥伴在忙活。」

從零開始做產品並不容易。從最開始的概念設想,到設計落地、選材、採購、包裝,甚至最後發貨要怎麼包都必須親自去監督。

366個電影鏡頭的版權是一家一家買下來的,印刷廠也是自己去談的。光是選明信片用什麼紙張,都來回battle了幾輪。

一篇推文帶貨流水超200萬, 公眾號如何打造爆品周邊? - 陸劇吧

為了保證「收藏品」的水準,紙張、包裝盒都經過反覆挑選和比價。就算一張紙只貴1分錢,366張紙就是3塊6,6000份首發就是2萬多,必然得錙銖必較。

這些還只是能看得見的成本。如果說隱形成本,反覆的開會、打樣、推翻再來是最「折磨」人的。下班時間還被叫進會議室,對於做產品的小夥伴來說也見怪不怪了。

二、日曆市場到底有多大?

1933年出版的《故宮日曆》幾乎是市面上所有日曆的開山鼻祖。因為戰亂被迫停售,讓很多文人學者意難平。直到2009年《故宮日曆》重新發售,才再一次給生產商們開了個頭。

《故宮日曆2016》發行量超過30萬冊,這種水平放在現在,也足以比得上一本暢銷書。

同年出版的《單向歷2016》發行量達到7萬冊。單向街書店的創始人許知遠坦言,「賣《單向歷》拯救了公司兩年,使我們沒有走上一個破產的路。」

業內普遍認為,2016年是中國出版業的「日曆出版元年」,之後的勢頭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豆瓣電影生活日曆2017》,發售不到一周就被搶光;聚焦動植物科普的《2017果殼物種日曆》,72小時就賣出500萬的銷售額。

文創日曆的定價在50-200元不等,甚至比一些精裝書籍還高。日曆市場究竟為什麼如此狂熱?

過日子的儀式感

當下流行的文創日曆,除了提醒日期的基礎價值以外,更注重美觀

擺在辦公桌上賞心悅目,隨手一拍就是一張文藝大片,日曆主人的格調盡顯。

其實,很多人心底都有對文藝的追求。當現實生活的忙碌充斥着全部日常,追求心靈上偶爾短暫的解脫成為人之常情。

想將日子過成詩的年輕人們喜歡手賬、喜歡收藏,也喜歡日曆。除了文藝,也有着記錄生活的儀式感。

每天撕日曆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一整年撕下來,還會有一種成就感。

文創日曆在老黃曆的基礎上融合了個性與價值觀,它不僅僅是日曆,更代表了生活態度。

忙於生計的年輕人需要一個小物件寄託自己內心的情感,記錄生活中的小確幸。

文創日曆並不局限於翻頁形式,除了文藝,還有一些很好玩的創意融入其中。

比如大氣設計出品的「手環日曆」,可以每天撕下來一個手環,戴在手腕上記錄日程,使用過的手環可以粘到手賬本上做收藏。

一篇推文帶貨流水超200萬, 公眾號如何打造爆品周邊? - 陸劇吧

分享文學作品的《企鵝日曆》中暗藏了一個彩蛋,把十月的彩色插圖剪下來,可以當做拼圖組合成一張完整的圖畫。

碎片化閱讀習慣

文創日曆的暢銷,跟現代人習慣的碎片化閱讀關係很大。

《每天一首古詩詞》日曆,每天解讀一篇名家經典;

丁香醫生的《健康日曆》,每天一句大實話講講常見的健康問題;

國家地理中文網的《國家地理中文日曆》,每天分享一張地球萬物、深海高峰、宇宙星辰等攝影作品。

文創日曆看似是在對抗快餐化和電子屏的紙質產品,但一天一圖一文的短平快模式,實際上是屏幕碎片閱讀的紙化。

然而剁手一時爽,有些人跟風購買的日曆,只翻了幾頁就扔在桌上接灰。甚至一年到頭,日曆連春天都還沒翻過去。

就像單詞書都以「abandon(放棄)」開頭,一本書背來背去最後只記得「abandon」,堅持不了多久就放棄了。

當初沒有隨大流購買日曆的人會焦慮、後悔,買了之後又覺得血虧。當擺設可以,撕頁卻捨不得,這一年過去了好像又沒啥用了,活生生一個年更擺件。

社交需求:經濟實惠又有格調

年更日曆深得大眾喜愛,把它當做禮物送出的人不在少數。這種新型送禮方式是市場變化的結果。動輒百元的日曆,作為社交貨幣其實性價比高得很。

《紅樓夢日曆·錦色版·2019》以色彩為框架,從不同的視角詮釋《紅樓夢》中重要情節和人物性格。這本日曆的本職工作是記錄生活,但也是本可以精讀的「書」。

製作精美、性價比高的日曆成了一件拿得出手的禮物,送禮便成了文創日曆新的消費使用場景。

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己購買一本高價日曆,可能會有些猶豫。但如果是送人,二話不說就下單了。

光靠流量來實現廣告收入,對公眾號來說不是長久之計。現如今,很多公眾號都在圍繞IP做周邊產品,打造品牌。

畢竟,一個優質品牌能帶來的,是穩定的長期收益。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