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沖奧」時, 各國有哪些電影參賽

電影快訊 1929℃

雖然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要到2020年2月9日才會舉行,但最佳外語片的申報選送工作已經結束。確切地說,1956年誕生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自今年開始已換了新名字,應該稱之為「最佳國際影片」(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才對。

去年,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提交了報名影片,最終有九部影片進入短名單,五部影片進入最後提名環節,結果來自墨西哥的《羅馬》毫不意外地勝出。今年的規則有些許微調,入圍短名單的影片數量由九部增加到十部,提名資格則仍舊有五部。

今年的報名截止日是10月1日,超過80個國家或地區提交了送選影片,其中,加納、烏干達和烏茲別克斯坦都是首次「沖奧」。華語地區,中國台灣選送的是同志題材的喜劇《誰先愛上他的》;中國香港選送的是動作罪案題材的《掃毒2》。截至發稿,中國內地的送選片並未揭曉,按慣例還是要等到之後奧斯卡主辦方公布,才會知道究竟是哪部中選。去年,中國送選的姜文作品《邪不壓正》未能入圍短名單。

又到一年「沖奧」時, 各國有哪些電影參賽 - 陸劇吧

《掃毒2》海報

「歐洲三大」獲獎作品再戰奧斯卡

與往屆一樣,一批今年歐洲三大電影節上的獲獎作品,多數被各國派出征戰奧斯卡。先來看戛納電影節,拿到金棕櫚的《寄生蟲》代表韓國出賽,呼聲很高;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必是天堂》(It Must Be Heaven)代表巴勒斯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的《痛苦與榮耀》(Pain Glory)代表西班牙,獲得評審團獎的《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代表法國。

又到一年「沖奧」時, 各國有哪些電影參賽 - 陸劇吧

《痛苦與榮耀》海報

其中,《痛苦與榮耀》的導演阿爾莫多瓦今次已是第三次代表西班牙出賽,此前,《關於我母親的一切》獲得了第7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而《崩潰邊緣的女人》也入圍過第61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提名名單。

《悲慘世界》則是戰勝了另外兩部法國影片《燃燒女子的肖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和《比鄰星》(Proxima),才獲得代表法蘭西征戰奧斯卡的機會。法國雖是電影誕生地,也是全球電影大國,但過去二十多年裡一直都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無緣,上一次勝出,還要追溯到1992年的《印度支那》。今年,法國文化部對於「沖奧」作品的遴選相當重視,特意更改了審核流程,改組了審片委員會,並順應民意與輿論,特別重視女性導演作品,因此才有了最終的三部候選影片中有兩部來自女導演的局面。不過,最終中選的,還是男性導演的作品。

雖然近年「沖奧」戰績不佳,但歷史上,法國仍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次數最多的國家,高達40次,遙遙領先排第二的意大利。但反過來,意大利雖然獲提名次數不如法國,但命中率卻更高,共贏得過14次勝利,排名居首。今年,意大利送選的影片是來自老導演馬可·貝洛基奧的新作《叛徒》(The Traitor)。該片也參加了今年的戛納電影節,結果顆粒無收。

除上述幾部作品之外,參加了戛納主競賽單元的羅馬尼亞作品《戈梅拉島》(The Whistlers)和拿下「一種關注」大獎的巴西影片《隱形的女人》(The Invisible Life of Euridice Gusmão),以及該單元的入圍影片——俄羅斯的《高個兒》(Dylda)、烏克蘭的《歸途望鄉》(Homeward)、摩洛哥的《亞當》(Adam)、阿爾及利亞的《帕皮卡》(Papicha),也都將代表各國參加奧斯卡的競逐。再加上來自電影節平行單元「導演雙周」的突尼斯影片《親愛的兒子》(Dear Son)、瑞典影片《然後我們跳了舞》(And Then We Danced),以及「影評人周」單元的比利時影片《我們的母親》(Our Mothers)和冰島影片《白色白色的一天》(A White, White Day)——由此可見,戛納無疑每年都吸納了全球最優秀的電影作品。

又到一年「沖奧」時, 各國有哪些電影參賽 - 陸劇吧

《煽動》海報

相比之下,柏林和威尼斯兩大電影節就要遜色不少。柏林金熊獎得主《同義詞》未能獲得機會為國爭光,以色列最終選送的是前不久剛獲得以色列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的《煽動》(Incitement)。不過,獲得今年柏林電影節阿弗雷鮑爾獎的德國影片《系統破壞者》(Systemsprenger),獲得傑出藝術成就獎的挪威影片《外出偷馬》(Out Stealing Horses),入圍新生代導演單元的芬蘭影片《愚蠢成人心》(Stupid Young Heart),入圍全景單元的澳大利亞影片《浮力》(Buoyancy)都將踏上奧斯卡的征途。

至於不久前才結束的威尼斯電影節,大獎得主《小丑》自然沒機會衝擊這座小金人,但獲得最佳導演獎的瑞典影片《關於無盡》(About Endlessness)和獲得最佳劇本獎的中國香港電影《繼園台七號》也都無緣奧斯卡。如之前所提到的,中國香港的「沖奧片」為《掃毒2》,而瑞典的「沖奧片」《然後我們跳了舞》的導演是瑞典出生的格魯吉亞人列萬·阿金(Levan Akin),全片都在格魯吉亞拍攝,講格魯吉亞語。

各國話題作品紛紛「沖奧」

除了電影節的獲獎作品外,還有幾部「沖奧片」都屬於過去一段時間裏的話題作品,雖然不一定有機會入圍提名名單,但同樣值得一提。

捷克導演瓦茨拉夫·馬爾豪爾(Václav Marhoul)的《被塗污的鳥》(The Painted Bird)改編自同名小說,參加了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結果都遇上了不少現場觀眾受不了影片的畫面和劇情刺激,中途退場的情況。該片由一個猶太小男孩的視角來描述「二戰」時被納粹鐵蹄蹂躪下的歐洲大陸,片中出現了一些諸如挖人眼珠的暴力場面,讓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觀眾,看後大感不適。對此,導演表示:「我能理解他們中途退場的做法,那不是他們的錯,但我也不是在故意為暴力而暴力。」他強調,影片本身拍得並不血腥露骨,很多東西僅僅只是發生在觀眾腦海之中。「比如用勺子挖眼球的戲,你們是真的看到了那一幕嗎?其實並不是,那都是觀眾自己腦補出來的。」

來自柬埔寨的《穿越時空的情歌》(In the Life of Music),講的是38歲的導演Caylee So出生在美國加州,但父母親都是當初逃難來到異國的柬埔寨知識分子。影片通過一首當年風靡柬埔寨的流行金曲,跨越三個時代,串起了柬埔寨的近代史。

又到一年「沖奧」時, 各國有哪些電影參賽 - 陸劇吧

《猴子》海報

此外,哥倫比亞選送的《猴子》(Monos),曾拿到過今年年初舉行的聖丹斯電影節的「世界電影」單元評審團特別獎,該片講述一群哥倫比亞游擊隊少年在山區基地中看守一名美國俘虜的故事,被媒體人評價為戰爭片經典《現代啟示錄》與經典文學作品《蠅王》的一次相遇。該片八月在哥倫比亞國內上映之後,票房成績相當出色,但圍繞着導演故意模糊這支游擊隊真實屬性的做法,哥國國內觀眾對於《猴子》的反應,也明顯呈兩極化。有人覺得這是在故意調和矛盾,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反而更有力量。

印度尼西亞的選送影片《我身記憶》(Memories of My Body)涉及性別認同議題,講述一位印尼民間傳統舞者的心路歷程,當初在印尼國內上映時,曾引來了不少宗教團體的杯葛,甚至有五個省的影院,乾脆就決定不予上映。該片去年曾在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參賽,不僅獲得最佳影片獎,還是去年威尼斯「酷兒金獅獎」的提名作品之一,可謂是近年來最受西方媒體關注的一部印尼電影。本片導演加林·努格羅(Garin Nugroho)早在1998年就有過一部《枕上葉》(Leaf on a Pillow)代表祖國「沖奧」,但不管是他,還是他的同胞,至今都還沒有過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榮譽。

另外,日本的送選片為新海誠的動畫作品《天氣之子》。該片也很有可能參與「最佳動畫長片」的競逐。

由於明年奧斯卡頒獎禮的舉辦日期較以往提前兩周,各獎項的短名單很有可能從往年的12月中旬提前至11月末或12月初,而提名名單也可能從1月下旬提前至1月初。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