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經典重映, 《肖申克的救贖》幕後全解析了解一下

電影快訊 1894℃

1994年9月23日,《肖申克的救贖》在北美公映。時至今日,25年過去,這部電影早已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最佳影片,長年高居IMDb和豆瓣影史評分冠軍寶座。

近日,北美率先宣布,將在《肖申克的救贖》25周年之際,在9月22、24、25日登陸部分院線,開啟經典重映,引發無限感慨。

25年經典重映, 《肖申克的救贖》幕後全解析了解一下 - 陸劇吧

1994年堪稱影史「大年」,《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獅子王》《低俗小說》等一系列優秀影片扎堆上映,造就無數經典。25年後的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了真人版「獅子王」再創佳績,《肖申克的救贖》必然也會引發一場猛烈地懷舊情懷。

在1995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肖申克的救贖》獲得七項提名,包含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配樂、最佳混音,但最終未能獲得任何獎項。

25年經典重映, 《肖申克的救贖》幕後全解析了解一下 - 陸劇吧

後來隨着時間流逝,人們發現《肖申克的救贖》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內涵都完美至極,沒有一個多餘的鏡頭,沒有一句多餘的台詞,同時也拯救了許多人的心靈。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部經典「神片」當年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的不懈努力

八十年代,那時的弗蘭克·德拉邦特還是個在好萊塢底層打拚的小人物。職業軌跡雖然慘淡,作為史蒂芬·金忠實粉絲的他卻胸懷志向:誓要拍出一部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

史蒂芬·金小說向來是好萊塢一大金礦,喜歡提攜後進的他有個著名規矩:需要敲門磚的新人導演買他的短篇小說只需支付一美元。1983年,二十齣頭的弗蘭克·德拉邦特遞給史蒂芬·金一塊錢,拿後者小說《房間里的女人》拍成了業餘短片。

但弗蘭克·德拉邦特真正的心頭肉是中篇集《不同的季節》里那篇監獄奇譚《麗塔·海華絲和肖申克的救贖》。不過,雖然想把它改成長片,但弗蘭克·德拉邦特還是決定等自己混出點模樣再來嘗試。

25年經典重映, 《肖申克的救贖》幕後全解析了解一下 - 陸劇吧

1987年,弗蘭克·德拉邦特終於拿到了在好萊塢的首個編劇頭銜——《猛鬼街3》編劇,他心想,也許是時候了。得到史蒂芬·金首肯後,弗蘭克·德拉邦特開始着手劇本改編。

96頁長的原著看上去很不電影化,大部分內容是瑞德對獄友安迪的追憶,與好萊塢偏愛的高概念素材大相徑庭。照弗蘭克·德拉邦特的話來說,史蒂芬·金本人都「不真正明白怎麼能改齣電影來,可對我來說這再明顯不過。」即便如此,弗蘭克·德拉邦特自覺時機尚未成熟,五年後才真正上馬改編。

改編過程中,一心要「忠實原著」的弗蘭克·德拉邦特沿用了小說的敘事手法,甚至將一些對白直接搬上銀幕。他也發揮創造了一些新的故事點,來加深電影主題,一併添上些電影特有的暴力佐料。

在史蒂芬·金的小說里,Brooks這個小角色最後平淡無奇在養老院過世,電影里Brooks的角色更凸顯,給他安排的結局更是引得無數觀眾為之唏噓;小說里Tommy拿知曉安迪冤情作籌碼,換去了輕囚監獄,電影里的他「被槍火擊成碎片」;弗蘭克·德拉邦特還把小說中諸位監獄長濃縮成諾頓一人,他的結局也由鋃鐺入獄變為飲彈自盡。

蒂姆·羅賓斯將完稿稱為「我所讀過最好的劇本。沒有之一。」摩根·弗里曼的誇讚沒那麼誇張,但也表示:不是最好,至少也是最好的之一。

拚老命八周寫完後,弗蘭克·德拉邦特的運氣來了:劇本落到了「監獄沉迷」的Castle Rock(城堡石娛樂公司)老牌女製片Liz Glotzer手上。「不知啥緣故,我就是喜歡讀監獄本子。任何監獄電影劇本過來,(同事們)都會說:『噢,Liz會讀的。』」

看完劇本之後,Liz甚至向老闆表示「不投拍肖申克自己就走人」。監獄電影從來算不上是票房保障,這讓人為Liz捏了把汗。但她的激情純是讀了劇本後的真情回應,「(都)不忍心讀完,是我這輩子讀過最好的劇本。」

Liz Glotzer

不過關於《肖申克的救贖》的劇本,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城堡石娛樂公司創始人兼「教父」,同時也是大導演的羅伯·萊納(《公主新娘》導演)對這劇本也「怦然心動」。羅伯·萊納給弗蘭克·德拉邦特開出一個無法抗拒的價碼:300萬美元買下劇本,由羅伯·萊納來導。

這數字「大體上對路」,弗蘭克·德拉邦特說,出生於法國難民營,幼時在洛城貧窮度日的弗蘭克·德拉邦特感到了誘惑。「在我熬編劇的日子裏,幾乎連房租都交不起。」肖申克這票買賣還能讓他在編劇這門職業里登堂入室。

羅伯·萊納

更讓人難以抗拒的是,城堡石娛樂公司還答應:要是這次能妥協,會資助弗蘭克·德拉邦特拍任何其他想導的電影。不過,弗蘭克·德拉邦特最終還是拒絕了,他說自己的想法是「你可以不斷為金錢推延自己的夢想,然後,一直到死都沒做成想做的事。」

幸好,《肖申克的救贖》拍攝是順利而且成功地,雖然說在阿諾、老布當道的那個年代,肖申克票房一敗塗地,這部2500萬預算的中等製作初發行只勉強收回1600萬,但是時過境遷,如今的肖申克已在IMDB評分榜獨佔鰲頭多年,海報里那個在暴雨中仰天長嘯的男人,為重獲自由歡呼,也定格成影史上最經典的形象之一。

羅傑·狄金斯的匠心獨運

《肖申克的救贖》是羅傑·狄金斯首次獲得提名的影片,片中幾乎所有的攝影都是為了故事和角色而存在的。導演弗蘭克·德拉邦得就曾稱讚羅傑·狄金斯:他像是一個敘事者去思考,而不僅僅只是打光拍攝。

羅傑·狄金斯

敘事者的思考

影片開頭坐在車裡的安迪拿槍一個鏡頭,喝酒一個鏡頭。展現出安迪的猶疑,他身上人性和獸性並存。

安迪在思考要不要殺掉偷情的妻子和其情夫,整個車內的光線是偏些暗紅色的,打在他的肩膀上,巧妙的烘託了他內心的憤怒、迷茫和狂亂的情感。

安迪和其他犯人被送到肖申克監獄的戲裏面,羅傑簡單的半分鐘左右的航拍鏡頭,交代了整個肖申克監獄的布局,突出了監獄的戒備森嚴。從高空看進去囚犯們像是螞蟻一樣被圍在監獄的高牆內,無處可逃。

在安迪走進監獄牢房時,鏡頭給到安迪的視角,用一個仰拍鏡頭,體現肖申克監獄的高大,給人一種壓制感。同樣的鏡頭在《魔戒》中也運用過,《護戒使者》中仰拍索倫,體現黑暗魔君在人類面前的高大。這個鏡頭巧妙且自然並且帶有着寓意:監獄高牆似乎要將安迪吞沒,他從銀行家的光明生活走進監獄的黑暗生活之中。

環境背景經常可以來塑造角色

《肖申克的救贖》正是如此。例如在監獄廣場上拍犯人們對話的戲,鏡頭大多都是在讓監獄的高牆和建築籠罩在角色上方,好不時地提醒着觀眾這些觀眾這些囚犯的受困處境。

而監獄內部的環境和外部一樣,毫無生氣的氛圍讓人感到壓抑,一些描述監獄的空鏡頭,傳遞一種無奈感。並且配上此時是摩根弗里曼的旁白「第一天入獄總會有人承受不住」,更讓人感到監獄壓抑的氣氛。

攝影就是光影明暗的藝術

這點在《肖申克的救贖》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例如在監獄長諾頓出來「歡迎」他們的時候,窗戶的光線從後面射入,犯人們在明處,暗示着犯人們的脆弱,而監獄長諾頓和哈德利的背景顏色都是精心測試的,背景則是灰黑色的顏色,凸顯了他們的陰狠。

在安迪進入監獄的第一個晚上,看守長哈德利把一個胖子從牢房裡拖出來暴打的時候,這段戲沒有用近景或者特寫渲染暴力,而是用遠景露出了監獄這個壓抑冷酷的大環境,而施暴的哈德利幾乎失去了人的特徵變成了黑色的剪影,暗示了哈德利的冷酷和非人性。

瑞德在影片開始、中段和後段有三場假釋戲,內心經歷了從第一次忐忑到第三次泰然的轉變。三次的鏡頭機位與景別都是類似,但每次都有細微的變化,從上到下畫面越來越亮,瑞德的服裝也從暗色變成了淺色,暗示着瑞德光明越來越近。

最令人深刻的就是肖申克歷來最狠的獄官請客這一段,羅杰特意選在攝影中的「黃金時刻」夕陽時拍攝,充分表現了希望與自由,這裡也是羅傑最喜歡的鏡頭。

用鏡頭角度塑造角色

在拍攝監獄長諾頓和看守長哈德利時就經常使用仰拍,從而可以體現他們的權威和力量,而拍攝囚犯時就經常用俯拍甚至是鳥瞰鏡頭,表現他們的弱小無力。

在影片的這個著名結尾,安迪和瑞德兩人在相隔20年後在這個陽光海灘上重聚的場景,景別切到了整個影片中少有的一兩個大遠景並向後拉遠,象徵著被壓抑了差不多整個一部影片的時間後,兩人獲得了最大程度上的自由,也使得觀眾們最大程度上宣洩情感和滿足。

剪輯中的技巧

《肖申克的救贖》熱衷於精練飽滿的四幕鏡,一切讓位於故事。四幕鏡喜歡由長開幕切入,有時帶一個序鏡,如果是雙人對話,經常一鏡推到正反打。有長鏡頭的靈活樸實,又區別於固定長鏡頭的呆板

首鏡,分場開幕鏡為運動長鏡頭,信息有序呈現,交代空間關係。

次鏡,承上啟下,帶重複動作減少時空切割感。

中鏡,尾鏡之前的一或若干個鏡頭,持續鋪墊,能量積蓄到臨界點。

尾鏡,分場最後一鏡,能量總爆發,呈現主題。

有趣的是,瑞德剛出獄的那一段,更老布的極為相似,不過最後兩人卻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結局。而這是用了對比剪輯的手法,從影片細節上看,對比蒙太奇也運用得恰到好處。

如老布和瑞德獲得假釋後在同樣的房間居住,做同樣的工作,有過同樣的想法,認為自己不屬於外面的世界,想再回到肖申克監獄,但兩個人的結局卻是迥然不同。深刻揭示了本片的主題之一——人無論身處怎樣的窘境中都要心存希望,對美好自由的明天充滿渴望。

配樂的恰到好處

影片以音樂《If I Didn'T Care》拉開序幕,這首歌是1939年著名爵士樂組合the Ink Spot(墨水點樂隊)的一首輕柔的歌曲,開場主人公安迪坐在車內,安迪喝了一口酒,然後往左輪手槍上裝彈,猶豫着是否要殺掉與高球教練私通的妻子,這首歌的歌名意思是如果我不在乎,此時用這首歌是烘托出安迪當時憤怒且糾結的心情。

隨着押運着安迪的車開向肖申克的大門音樂《Shawshank Prison (Stoic Theme)》漸入,此時鏡頭以大全景鏡頭俯瞰整座監獄,然後下降,肖申克的內部情況映入眼帘,後面又以安迪的視覺仰拍冰冷的監獄,突出監獄的陰森壓抑,而低音組樂器和管弦樂的交替使用也強化了這時的氣氛。

《Suds On The Roof》安迪擔保幫獄警哈雷填表免稅得到哥哥留給他的一部分遺產,換來了每個同事三瓶酒的結果,這段音樂配合著畫面中暖黃的陽光很好的詮釋了瑞德所說的「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給人以舒服的感受。

《TheMarriage of Figaro(費加羅的婚禮)》這段安迪無視獄警和典獄長的阻撓,將這段音樂響徹操場,自己則坐在椅子上享受此時此刻的悠閑,正如瑞德所說,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石牆消失無蹤,肖申克總犯彷彿重獲自由,結果是被罰了兩個星期的禁閉,但是那一刻安迪的爽快感油然而生,我想他毫不在意這兩周的禁閉。

《End Title》片尾,瑞德與安迪在芝華塔尼歐的海灘邊相遇,激動相擁,旋律明朗的管弦配樂,一片大海,一片沙灘,一艘小船,一個令人熱淚盈眶的擁抱,這種神奇的組合令人雞皮疙瘩,讓我感受到了全片的主旨——希望的力量而影片的主題,也正是希望與救贖。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