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不哭》: 周杰倫的懷舊牌和「過時」的性別觀

電影快訊 1767℃

記者 | 林子人

1

『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和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原型兇手確認。

《說好不哭》:8090後的懷舊能讓周杰倫重返樂壇巔峰嗎?

9月16日晚11時,周杰倫最新單曲《說好不哭》上線。新歌上線24小時就刷屏了各大社交媒體,銷量屢破記錄,某在線音樂平台服務器甚至一度崩潰。單曲的火爆銷量和超高討論度反映了周杰倫依舊是「華語流行樂壇天王級人物」的事實。

實際上,雖然近年來周杰倫的發歌速度有所下降,但他作為一個文化現象在龐大樂迷基礎的加持下持續影響着流行文化。此前的7月,一個年輕樂迷的無心之問「周杰倫為什麼不用做數據」引爆了社交媒體上8090後周杰倫歌迷與流量明星蔡徐坤粉絲之間的「超級話題」大戰,在主流媒體、各色官微的聲援下,周杰倫的「時代標杆」形象似乎愈發鮮明。很大程度上來說,周杰倫最新單曲破紀錄的銷量,亦是7月份周蔡之爭的延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說好不哭》似乎並不是一首叫座又叫好的作品。截至9月22日,這首單曲在豆瓣上被4.3萬人打出了5.8分,其中15.9%的豆瓣用戶僅給出了一星評價,點贊數最高的一則短評稱:「當周杰倫也到了販賣情懷而非才華的這天,我們是真的老了。」

《說好不哭》: 周杰倫的懷舊牌和「過時」的性別觀 - 陸劇吧

《說好不哭》的賣點之一就是邀請到五月天的阿信一起合作

周杰倫的「時代標杆」形象是如何樹立起來的?在他如日中天的2000年代,這就是一個被文化評論者熱議的問題。原《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作家王小峰在肯定了周杰倫發明全新的話語說唱方式、顛覆華語樂壇既定創作規則的同時,也從時代發展和中國社會的精神狀態角度分析了他脫穎而出的原因。王小峰在《只有大眾,沒有文化:反抗一個平庸時代》一書中指出:周杰倫不同於羅大佑、李宗盛、黃舒駿、崔健等樂壇前輩,不像他們致力於通過歌詞來闡釋時代、批判現實,從中尋找一種與時代相符合的人文、生命和社會價值。周杰倫(及其創作夥伴、詞作者方文山)代表的是新一代年輕人的思維模式:他們不再遵循前輩的標準和價值體系,而用炫目的時尚感來填補意義缺失,並因此成為一個新的時代符號。

這個時代符號的核心是「酷」。王小峰寫道:

「『酷』可以用來解釋今天一切人們解釋不清的事物,『酷』消解了前輩們思想中沉重的一面,這也使人們很難從周杰倫的音樂或方文山的歌詞中找到沉重、深刻的內容。周杰倫的音樂很雜,方文山歌詞的主題涉及面也很廣,這些看上去雜亂無章的內容,最終用『酷』串聯到一起。方文山的歌詞讓周杰倫變得更酷,他看似前言不搭後語的歌詞實際上為我們解釋了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審美習慣。」

然而在自媒體人「孟大明白」看來,現在回過頭去看周杰倫的早期作品,會發現他亦有自己獨特又廣泛的人文關懷,比如說批判八卦新聞的《四面楚歌》、揭露家暴問題的《爸我回來了》、講述年輕人夢想的《蝸牛》、回憶兒時童年生活的《稻香》。除此之外,周杰倫最難能可貴的是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的不少作品擁有一種帶領聽眾在不同時空中穿梭的強烈畫面感和百變曲風,「《娘子》是『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悲傷,《刀馬旦》是東西方融合的碰頭彩,《以父之名》是教父的沉重肅殺,《上海一九四三》讓你回到了二戰現場,《威廉古堡》長着吸血鬼的獠牙,《布拉格廣場》上裙擺飛揚的少女,《半島鐵盒》打開的塵封日記。」

有如此多的珠玉在前,難怪周杰倫的老歌迷會對《說好不哭》不滿意。「孟大明白」認為,周杰倫近年來的格局越來越小,歌曲半徑越來越窄,《說好不哭》延續了《等你下課》《告白氣球》《不愛我就拉倒》《說好不哭》的芭樂小情歌循環,從中再也難覓他早年作品的新意和深入思考。我們不能說40多歲的周杰倫已經成了一個「油膩中年大叔」——畢竟他在作品中吟唱的還是少年心事——但他的問題也正在於此:在擁有富足生活和美滿家庭後,步入中年的周杰倫是否已經喪失了表達慾望,不再對社會和外界有敏感的好奇心?在將目光停留在年輕人的小情小愛上之後,現在的周杰倫是否已經是盛名難副?

這種質疑並非是指責中年人的懷舊——隨着年齡漸長,我們每個人都會懷舊,然而懷舊具有不同的層次。公眾號「虹膜」指出,同樣是懷舊,宋冬野的懷舊不是裝嫩,而是中年人在千帆過後回首往昔的慨然(「我知道,吹過的牛逼也會隨青春一笑了之」《安和橋》);羅大佑的懷舊則在思考時代變遷對個體的影響、展望未來(「每一個來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他們的未來」《未來的主人翁》)。「《說好不哭》則是最淺薄的一種懷念,這倒不是說青春就是淺薄的,而是它只剝下了青春最招搖的那層糖衣,用最意淫式的話語去企圖把這種童話敘述變成一個共通故事,而這個歌曲/故事的創作者,早就已經從這個童話里走出來,並明確地知道那並不是真的。」

《說好不哭》: 周杰倫的懷舊牌和「過時」的性別觀 - 陸劇吧

另外,對於女性歌迷來說,《說好不哭》流露出的價值觀也令人尷尬。單曲MV講述的故事是:一位奶茶店女孩為了攝影師男友存錢買了一台20多萬日元的相機,幫他申請了國外藝術學院,送他去留學,兩人因此天各一方。女孩一直留在原來的地方發傳單、賣奶茶,學成歸來的男主角找到了女主角,女孩與他含淚相擁。豆瓣點贊數最高的一篇長評以「爛透的三觀」為題發表批評:「能讓自己不斷進步或試圖向上攀登的,才是絕美的愛情;讓自己被生活泥潭拉入無盡深淵的,那不叫愛情,叫鬼迷心竅!」

《說好不哭》: 周杰倫的懷舊牌和「過時」的性別觀 - 陸劇吧

《說好不哭》MV

媒體人侯虹斌在其個人公眾號上刊文指出,這種貌美女性為心上人無限付出、無怨無悔的敘事實際上在中國是個悠久的創作母題。宋元南戲《王魁》《趙貞女》的故事梗概如出一轍:赴考的落魄書生被女子所救,書生飛黃騰達後卻將曾經的山盟海誓拋到腦後翻臉不認人,最後又因自己的負心之舉遭到報應。

「即便是在古代,也是知道,女人耗盡所有、投資男人,是要回報的,是要等着你成功之後一起共享榮華富貴,甚至領一個誥命夫人的。如果你收了人家以命博來的巨資風投,賺了大錢之後又想翻臉不認賬,那是壞了規矩,必須五雷轟頂。」侯虹斌認為,古代女性將全部人生希望寄託於男性是出於時代局限,但在21世紀的今天,女性已經無需依靠男性來獲得人生價值,再來歌頌女性為了「愛情」無限付出不求回報,不僅不符合女性的利益,也是違反人性的。

歌仔戲《王魁負桂英》

2018年1月,周杰倫2003年專輯《葉惠美》中的歌曲《晴天》在網易雲音樂的評論突破了200萬條。網易數讀分析評論熱詞發現,「懷舊」是網友們在收聽周杰倫歌曲時最常被喚起的情緒之一。歌迷們一邊反覆收聽周杰倫的老歌,一邊敦促「周董」發新歌新專輯。然而周杰倫似乎已經不再擁有旺盛的創作熱情,即使他承載着8090後的懷舊心態,也難以重返樂壇巔峰了——當然,我們在這裡說的並不是流量。

《殺人回憶》原型兇手確認:抓捕犯人的技術提升了,但我們能安心了嗎?

9月18日,韓國警方宣布,通過DNA比對,「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嫌疑人已被確認。據報道,兇手李某現年50歲,因1994年對自己妻子的妹妹實施強姦後殺害並棄屍被判處無期徒刑,現在正在釜山監獄裏服刑,其作案手法和棄屍手法與華城連環殺人案相似,因此在被抓捕的當年也曾備受關注。

「華城連環殺人案」是上世紀末韓國影響最惡劣的一起懸案。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10位女性受害,僅一人倖存。被害者年齡從13歲到71歲不等,行兇過程大多為先綁架,再強姦,最後勒死。韓國警方搜查了兩萬名嫌犯,鑒定了570組DNA、180根毛髮、40116枚指紋,但依然未能在截至2006年4月2日的公訴期內將嫌疑人抓獲。

這一案件在韓國社會引起了極大反響,先後被改編為電影《殺人回憶》和電視劇《信號》。在電影《殺人回憶》中,由宋康昊飾演的刑警朴斗滿與同事全力奔走,卻一次次徒勞無功。在影片結尾——首起案件發生的17年後——早已轉行成為生意人的朴斗滿回到案發現場,得知兇手還活着,曾回來看過,是個看上去很普通的人。朴斗滿直視鏡頭的那雙沉思中帶着一絲驚懼的眼睛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現實中,韓國警方亦一直對兇手的逍遙法外耿耿於懷。曾任連環殺人案現場搜查組組長的河升均在退休之際曾在《給殺人犯的一封信》中寫道:

「我們中間,有人因為過勞而倒下,至今半身不遂;還有人因為審問嫌疑人致死而被重罰。這期間,我們毫無頭緒,你卻像嘲笑我們似的,不緊不慢地再次犯罪。在這個案子被擱置之後,我又送了幾千人進牢房,也有了名望地位,可是這又能怎樣?始終沒有把手銬戴到你手上。如今,我快要退休了,不過還有後輩,大家照樣不會放過你。」

《殺人回憶》劇照

在電影中,嫌犯的樣本被送到美國進行DNA比對,然而等待時間過久,結果也對案件推進無甚幫助。在現實中,DNA技術的突破終於為韓國警方破案帶來了希望。韓國國立科學搜查研究院從罪犯數據庫中發現了一名李姓在押囚犯的DNA與華城連環殺人案第5、7、9次事件受害者衣服上殘留取樣的DNA完全一致,因此鎖定了真兇。

《三聯生活周刊》指出,近年來DNA信息已經成為分析刑事案件的利器,各國警察通過這一技術手段破獲了多起懸案。2016年,中國甘肅省白銀市連環殺人案在28年後告破,也是通過DNA檢測。在美國,基於遺傳數據庫的法醫系譜學(forensic genealogy)正在蓬勃發展,2018年4月,美國警方通過遺傳數據庫破獲了一起40多年的懸案:73歲的退休警員約瑟夫·詹姆斯·德安吉洛(Joseph James DeAngelo)被發現就是「金州殺手」,他曾於1976年至1986年間在加利福尼亞州犯下一系列強姦和謀殺罪行。

據媒體報道,法醫系譜學的迅猛發展與遺傳數據庫規模的擴大息息相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技術所需的數據量其實出乎意料的小。有研究指出,美國GEDmatch數據庫包含的數據只佔美國成年人口的0.5%左右,但一旦它的數據量上升到2%,超過90%的歐洲裔美國人就可以通過數據庫中的三代表親或血緣更近的親屬被鎖定。當然,這一技術的隱私道德風險也正在被公眾質疑和討論。

無論如何,DNA技術等刑偵手段的進步意味着嫌犯逍遙法外的幾率大大下降,《中國新聞周刊》刊文認為,雖然這對普通公民的人身安全來說是好事,但對文藝創作來說就不一定了——連環殺手、古典探案式的文藝作品將逐漸走下歷史舞台,《殺人回憶》這樣的電影恐怕將成絕響。這從近年來上映的犯罪電影中就可見端倪:「近年來的所謂犯罪電影,諸如《心迷宮》《烈日灼心》《暴裂無聲》《踏血尋梅》等,對於案件本身的描寫篇幅都相當有限,更多都是藉著案件在探討社會問題和人性。在敘事技法上,也都喜歡將時間打亂,引導觀眾從不同視角接受信息。」

作者認為,敘事手法的變化實際上在說明這樣一個事實:當故事一定要靠打亂時空和視覺順序才能講好,說明案件本身是平鋪直敘的。「如今這個時代,是對普通人最好的時代,也是對犯罪者最壞的時代。因為犯罪就一定會留下痕迹,留下痕迹就等於被抓。誰也不要試圖用自己看小說得來的那點小聰明去挑戰刑事科學技術,就像不要和計算機去比誰背圓周率背得多一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殺人回憶》原型兇手被確認身份並不意味着這個恐怖故事獲得了一個光明結局。由於「華城連環殺人案」已過公訴期,如果不是因為這名兇手已因其他案件被判處無期徒刑,他也將不會面對任何法律制裁。韓國公眾上一次質疑法律問題是在今年年初:在「素媛案」中性侵8歲女孩娜英,造成其生殖器和內臟器官永久性損傷的趙斗順僅被法院判處12年徒刑。2020年,他就將刑滿出獄。他以「醉酒」為由的減刑遭至韓國民眾的強烈抗議。

微博女性公益大V「橙雨傘」刊文指出,除了「華城連環殺人案」「素媛案」這樣震驚整個韓國的重大案件以外,針對女性的性暴力、性犯罪行為實際上司空見慣,給韓國女性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全感,在韓國年輕女性中,甚至出現了越來越多的「4B運動」支持者,即抵制約會、抵制性行為、抵制婚姻和抵制生育。文章援引韓國犯罪學研究所的一項調查指出,在2000名韓國男性中,1593人(79.7%)曾在身體上或心理上虐待過女朋友,37.9%承認自己實施過性騷擾,36.6%承認使用過暴力,約100人表示曾毆打過伴侶或讓她們留下了傷疤。另外,偷拍性愛視頻在韓國也是一個泛濫的問題。僅2017年,警方就接到超過6400起非法錄像案件。

「這些暴力行為大多數源於韓國根深蒂固的父權制,在這種文化土壤之中生長起來的男人們,本身並不知道或不承認他們的行為是性暴力或者性犯罪。」從這個角度來看,僅僅是一名臭名昭著的連環殺人犯被繩之以法,也並不能抹去女性心底的恐懼。

《殺人回憶》劇照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