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娛樂圈
張國榮早就「煙消雲散」了,但是,每年這個時間段,網絡上都會出現大量有關他的文章。而關於他的死因,一直以來,不同的人,不同的渠道,有多種說法。
張國榮的自殺成為當時轟動演藝界的事件,生前的歌壇勁敵譚詠麟猜測他是不敵內心的脆弱,喜劇之王周星馳認為他是為情所困,音樂教父羅大佑解釋他的離去是因為「不願看到自己老去」……
在當年,他們的說法,各有各的道理。
不同的人對張國榮的死給出了不同解釋,然而,加上粉絲對他長久的懷念與歌頌,所有這些對「張國榮」三字作為一個流行符號的塑造,日積月累,聚沙成塔,甚至早已掩蓋了逝者生前打磨出的自我形象。
對於張國榮的離世,他的家人也有自己的說法。
張國榮的大姐張綠萍幾年前接受採訪時透露,張國榮的病是因為腦部裏面化學物質不平衡所造成的,不快樂的童年和母愛的缺乏,讓張國榮幾乎成了抑鬱症的天然「宿體」。
張國榮在童年時,確實是處於長期的不快樂中。他是家裡的第十個孩子,張國榮生前的一段錄音採訪,他說,後母曾經虐待他,童年時候就這樣不開心地過……
張國榮生前好友關錦鵬回憶,在他生命的後期,一次見到張國榮,他的手一直在顫抖並不停地喝熱飲。
根據張國榮生前治療過的醫生說,如果狀況屬實,這已經不是抑鬱症通常的臨床表現,他很可能有了別的併發症。他長期的睡眠障礙,這是抑鬱症非常嚴重的臨床表現。
當然,一個人一直不睡覺,各種生理上的病痛都會出現。
最終的結局,張國榮用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方式離世,是為了脫離痛苦。無論是當年,還是現在,年紀稍大的人都認同這樣的解釋。
現在很多的95後和00後可能並不了解當年張國榮受歡迎的程度,冷絲這裡說一段往事一段往事,足以見得張國榮所到之處備受歡迎的盛景。
應該是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盧瑋鑾邀請張國榮給學生講座,主題是「文學與影像講座」,還邀請他擔任演講嘉賓。張國榮接受邀請,演講了《如何演繹李碧華小說中的人物》。
對於這次講座,大名鼎鼎的才女李碧華後來回憶說,那天是張國榮3月底病發前非常燦爛、迷人的日子。藝人在大學演講不是沒有過,但張國榮揮灑自如和談笑風生,學生難以忘懷,悄悄筆記下來。
當天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人文館內,人聲鼎沸、座無虛席,各系的教授和講師都去了,連過道都站滿了人。
張國榮出演過《我家的女人》《胭脂扣》和《霸王別姬》三部由李碧華小說改編的電影,在兩個小時的演講中,張國榮就他對「如何演繹《胭脂扣》中的十二少」「如花與十二少的愛情」「《霸王別姬》的結局處理」「同性戀角色的演繹」等等內容,做了深入的暢談。
在講座的問答環節,座上教授和同學們圍繞張國榮和李碧華的合作先後向張國榮提了二十來個問題,張國榮亦一一做出精彩的回答。
有同學希望張國榮分享一下他對中國人這個民族身份的看法和感受,張國榮表示,在他踏足內地拍電影期間,改變了對內地的看法。
根據現場學生的筆記記錄,張國榮在演講中還說:「後來因為要到內地拍戲,我有機會認識到祖國河山的秀麗壯闊,竟如此動人氣魄,從那時起我開始意識到,作為一個中國人原是有其值得驕傲的地方。」
再到後來,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向張國榮發出了一封表揚信。
一位娛樂圈的明星,張國榮為何至今被人們懷念,這恐怕不僅僅是他演繹的各種類型的作品,還有他的人品,以及他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各種正能量。
現在回頭看張國榮的不幸離世,不單單是抑鬱症,還有其他多種原因,至今也難以說清楚。
冷絲也覺得,一切都已經過去了,再去討論張國榮的生死,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只希望張國榮作為藝人的品格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