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仙I》評分暴跌、票房兩天破兩億! 肖戰令流量電影起死回生?

電影快訊 1910℃

冰火兩重天。

《誅仙I》評分暴跌、票房兩天破兩億! 肖戰令流量電影起死回生? - 陸劇吧

一方面是口碑坍塌。豆瓣從6.7急降到5.5。

《誅仙I》評分暴跌、票房兩天破兩億! 肖戰令流量電影起死回生? - 陸劇吧

央視點評「肖戰李沁中規中矩,孟美岐令人比較齣戲」,程青松diss「男女主只有流量沒演技」。

《誅仙I》評分暴跌、票房兩天破兩億! 肖戰令流量電影起死回生? - 陸劇吧

另一方面是票房堅挺。兩天破兩億,鎖定中秋檔票房冠軍。

如果套用曾經的知音體來描述《誅仙I》的票房現象大概就是:「苦命的流量電影啊,義薄雲天的肖戰哥哥為你撐起一片天」。

沒有不尊重孟美岐粉絲努力的意思,但肖戰從電影立項到電影上映期間人氣的意外飛漲,也許的確改變了這個系列乃至流量電影的命途。

從近幾年中秋檔首映最高的1.4億成績,到兩天破兩億,貓眼最新預測達到4.5億票房,這部電影,或者說是流量電影已經超出了很多人預料,畢竟有《上海堡壘》失利在前,之前許多評論認為這部普通的粉絲電影票房「最多也就一億封頂」。

但之前所有的不看好其實都源自一個簡單的判斷:流量電影已死。

事實卻證明:流量不死,它只是迭代。

業界和觀眾對《上海堡壘》流量意義的過度拔高,才造成一種流量過氣的「錯覺」。 但肖戰孟美岐的《誅仙》和鹿晗的《上海堡壘》,哪個數字更接近流量電影的真實體量?什麼樣的流量電影才能贏得市場?

答案或許在流量之外。

換言之,找出在肖戰的流量盛世之外,還有哪些因素成就了《誅仙1》令人意外的票房走勢,才是理解流量電影未來命運的關鍵,而不是將所有流量+IP電影的成敗歸結於簡單的「流量轉移」。

那麼,《誅仙I》究竟憑什麼超出所有人的票房預期?當然還有下一個問題:流量迭代加速的當下,《誅仙》系列能一直拍一直火嗎?

中國版「哈利波特」?到底行不行?

先說電影吧。僅憑5000萬預算,也就是不及導演程小東上一部電影《白蛇傳說》三分之一的預算拍出來的《誅仙》系列第一部,到底怎麼樣?

我的答案是在預期之內——不是一部不及格的爛片,這不是程小東這樣的老牌導演會幹的事;也不是爆款級別的優質商業電影,以現有預算,尤其是傳說中的徐克並沒有加盟的情況下,還能拍出驚世之作那也超出了程小東的能力範圍。

總體來說,電影對於劇情的處理偏向喜劇電影,在CCTV-6的影評中,影片在特效和動作場面也比較出色,可以滿足一批不那麼挑剔的觀眾。

至少在有限預算下,程小東的確拍出了原著的仙俠氣,可見程小東花小錢辦大事的能力。

但算不算中國版《哈利波特》呢,這件事就見仁見智了。

《誅仙》超越一般仙俠小說的地方,一是文學功底極好,借鑒吸收了大量中國神話傳說和古典文學因素,氣勢磅礴、想像恢宏。如果真的完全拍出來,至少需要《哈里波特》等級的預算,這個難度比較大。

比如七脈會武在小說中是重頭戲,但影版估計為了省錢直接跳過,幾場對決則幾乎拍成了武俠片,其實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二是相對許多仙俠爽文,《誅仙》的主線是人與命運的抗爭,光是主題厚重感就輕易甩開同類小說幾條街。

但這更是港片導演的軟肋。

別說程小東,即使是徐克《蜀山傳》在結局大戰和情感升華上也差了那麼一口氣。在港片導演打造下,影片註定在保持通俗性的同時,放棄部分對原著內核的挖掘和呈現,淪為一部工業流水線作品。

當然電影的成敗關鍵還是看演員。

胡建禮認為肖戰、李沁、唐藝昕等人中規中矩,而孟美岐則演得不太好,「令人比較齣戲」。

這樣的說法當然也惹來孟美岐粉絲的不滿。

其實早前金掃帚獎創始人程青松批評地更不客氣,說「男女主角明明只有流量,非要通過營銷號來吹捧演技,真是太可笑。」

換句話說是連肖戰、李沁都一塊嘲了。

所以流量的表現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此不濟呢?

我反倒有不同看法。

首先是肖戰的演技至少是在水準以上。

此前在《陳情令》中飾演夷陵老祖魏無羨,就能看出飾演前後期性格反差較大的角色算是肖戰的射程範圍之內的演技。這次肖戰表演同樣不錯,尤其是最後入魔時刻的表現,融合了委屈、憤怒、悲傷、痛苦等多種複雜情緒,這樣的表演水準顯然已經超出了流量的平均水平。

其次飾演陸雪琪的李沁本身和角色非常貼合,又為角色作了很多功課,在片中首先是很美,其次表演也沒什麼瑕疵。

如果一定要說嚴重不足,就是好幾個主角的配音都不貼口型,看得特別難受。這個真的是減分項了。

概括來說,這是一次港片風格與玄幻題材的交融,它更像程小東早期《倩女幽魂》+《笑傲江湖》風格的港片,但又缺了徐克的奇思妙想,如果是喜歡那種風格就看得來勁,否則就覺得無聊且老套。

流量粉和原著粉,到底誰撐起了《誅仙I》的兩天兩億票房?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樣一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仙俠大片,到底是怎麼實現票房「飛升」的?

一個關鍵動力當然是流量粉。

如果在《誅仙》上映前打開肖戰的超話,幾乎就是恰刷刷號召粉絲購買《誅仙1》預售票房的帖文。

這背後其實是這一代粉絲超強的組織力,甚至可以說,新一代粉絲已經成為票房營銷專家。

正是因為《誅1》沒有點映和媒體看片,預售票房成了影院唯一可以參考來進行排片的數據依據,而預售帶動下的首日和次日票房,又成為決定影片走勢的關鍵,所以在粉絲眼中,通過衝刺預售票房來影響影院排片是自己能為哥哥完成的關鍵大戰,畢竟這是肖戰第一部大螢幕電影。

而衝刺預售票房,主要靠粉絲包場和填場。

在距離電影正式上映前,小飛俠(肖戰粉絲稱呼)已經通過粉絲後援會組織在全國三十多個城市啟動了包場觀影,主要瞄準一二線城市高票房影院的黃金場次。在北京、上海這樣的票房重鎮參與粉絲數量都超過了兩千名。

不但要包場,還有粉絲後援會會篩選重要城市中人流大的影院,號召粉絲在原有觀影需求下,主動選擇冷門場次進行觀影,座位選擇上也要避開最佳觀影區。

國內飯圈文化業已成熟,分工精細,在各種情況下怎麼為愛豆應援,早有一套標準流程。粉絲的票房分析很可能已經專業過任何票房專業機構。

視頻時代,粉絲還少不了以片花為素材,在B站等短視頻社區投放飯制剪輯進行安利。

粉絲齊心協力下,《誅仙》的預售金額達到了4000萬,首日票房達到中秋檔首日新高的1.4億,努力的結果顯而易見。

但幫影片沖票房的,還有另一股重要力量:原著粉。

許多看了電影的流量粉都在總結中提到,發現身邊坐的都是大叔。

這當然是因為《誅仙》作為一個有十年歷史的老男頻IP,核心粉絲大多已經成家立業,即使娛樂消費有限,但關鍵時刻該支持還是要支持,只是已經很難拖家帶口,最多是好基友聯手支持張小凡。

不過原著粉的票房潛力很可能已經在影片上映前兩日消耗殆盡,主要是「原著黨」網友看完電影后紛紛發帖,稱自己「剛看完電影很暴躁」,非常想打編劇。

相對原著粉的開局穩定大盤在作用,影片持續票房走高和控評靠的還是流量粉。

這屆粉絲真是實在,不整虛的那一套,劇是用氪金表達愛。問題是僅靠粉絲,能為《誅仙》持續打開票房之門嗎?

肖戰孟美岐證明流量電影沒死,但《誅仙I》難成全民爆款

不能。

從故事的一開始,《誅仙I》就自帶流量電影的命門。

《誅仙Ⅰ》院線電影最早立項,在2017年10月份,時隔一年,2018年10月17日,有媒體曝出《誅仙Ⅰ》開機圖片,2019年1月29日,官方發佈了《誅仙Ⅰ》電影殺青,整個拍攝過程歷時104天。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電影的片名經歷了:《誅仙Ⅰ》—《誅仙》—《誅仙Ⅰ》的微妙變化。

從一開始,《誅仙Ⅰ》並不被業內看好,一方面,受累於《誅仙》電視劇版本失利,另一方面,電影本身在當時看來「流量」不足。

那時男主角肖戰還是X玖少年團成員之一,電影關機後5個月,他主演的《陳情令》才大火;女主角之一李沁雖然有《楚喬傳》《如懿傳》等多部作品加持,但也不算一線流量小花。

當時唯一的流量爆點反倒是孟美岐。

後來肖戰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

於是就在電影上映兩周前,電影《誅仙》更名為《誅仙Ⅰ》,同時片方公布了「續集正在籌備中」的消息。

目前看電影且結尾還包含彩蛋,隨着影片制霸中秋檔,如果不出意外能夠達到4-5億票房,換句話說,就是輕鬆跨越成本線。

第一部靠票房回本毫無壓力,續集當然可期。

但電影恐怕難成爆款。

首先是粉絲電影慣性。

作為一部「粉絲電影」,《誅仙Ⅰ》與《哪吒》等爆款影片後期漲勢強勁、不斷逆襲的情況相去甚遠。這樣的票房走勢,也正是粉絲向電影最常見的情況——粉絲第一時間湧進影院,為頭兩日票房貢獻力量,但在影片熱度和口碑沒有大規模擴散的情況下,票房的走勢開始疲軟。

上映第二天,票房迅速跌至8450萬,上映第三天或將繼續下跌,後續票房吸引力不足,整體的票房曲線預測,與《小時代》等粉絲電影趨同。

這就又引出第二個問題:粉絲團建已成行,路人實在帶不動。

某種意義上,《誅仙》就像一個流量試金石。當年劇版雖有當時的頂級流量李易峰、趙麗穎加持,還是遭遇了熱度及口碑上雙雙失利,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口碑帶動流量下滑。

在影評平台豆瓣上,《誅仙1》開畫6.7分,貓眼、淘票票8.6分和8.3分,這當然是超出預期的成績,但顯然看得出是有粉絲控分,目前已經大幅回落,豆瓣已經降到了5.6分。

如果說粉絲開場拚命拼出來的「高分」,勢必會帶動部分以為影片口碑還不錯的觀眾進入影院,成功穩住了前幾天的票房;那麼當泡沫褪去,三大平台評分均有所下滑,影片也會遭遇一定程度的反噬。

結論就是,在票房成績上,《誅仙Ⅰ》很難稱得上「全民爆款」,但卻是一部合格的粉絲電影。背後的原因是,普通觀眾走出影院可能沒有粉絲那種強烈的共鳴和共情。」而作為一部IP電影,影片也未能成功破圈,非粉絲觀眾的觀影熱情並未被全面調動。

流量電影不死,只是流量轉移!但觀眾喜歡什麼樣的流量電影?

無論如何,由《誅仙Ⅰ》可以得出的一個簡單結論是:流量電影不死。

關於系列粉絲電影,國內早有成功案例。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曾是國內最賺錢的系列電影,但也因為高票房和低口碑的倒置,帶來了粉絲電影嚴重的口碑反噬。郭敬明第二個系列粉絲電影《爵跡》,第一部推出之後罵聲不斷,直到今天《爵跡2》還未能定檔。

由此可見,流量電影的命運從來沒有定論。

當《上海堡壘》遭遇票房慘敗,許多影評人給出的結論是:謝天謝地,「流量思維」徹底失效了。

但我的結論是:不是流量思維失效了,而是流量思維在《上海堡壘》這裡失效了。

甚至說得更直白一點:能夠通過《上海堡壘》票房失敗推導出鹿晗流量失效嗎?答案是不能。

因為即使是流量電影,成敗也通常在流量之外。

以《誅仙Ⅰ》為例,什麼樣的流量電影可能取得票房成功?

首先是定檔正確。

《誅仙Ⅰ》最初定檔8月8日,面對強敵《哪吒》調檔至9月12日,退出暑期檔競爭;後又推後一天,9月13日上映,借力中秋小長假第一天開畫,事實證明這次調檔完全正確,從而避免了影片在《哪吒》的光環下成為炮灰。

中秋檔一直是票房潛力被忽視的檔期,相對情人節檔期等空有檔期之名的弱檔期,中秋檔有着三天實紅的假期紅利,2018年,有2部檔期電影都超過了3億票房,分別是《黃金兄弟》和《悲傷逆流成河》。

出品方將《誅仙》上映時間調整到了中秋檔,不僅避開了暑期檔的炮火,也避開了《陳情令》正式大結局,讓肖戰粉絲可以集中力量為《誅仙》逆天改命。

加上原定於該檔期上映的雷佳音、湯唯主演的《吹哨人》,張靜初、林柏宏主演的《冰風暴》,張家輝、張翰主演的《催眠·裁決》全部撤檔、換檔,《小小的願望》因為主演彭昱暢的維權讓影片票房有傷元氣, 最終令影片一家獨大。

二是口碑管理。正是因為《誅仙Ⅰ》無點映、無媒體看片、改檔期,令路人觀眾進入影院前對《誅仙》的期望值較低,反倒通過降低預期可以有效提升了一部電影的觀感。

那麼《誅仙Ⅰ》之後,粉絲電影回春了嗎?

答案是粉絲電影從未過氣。

影作為粉絲經濟的產物,粉絲經濟有一套獨立於大眾市場的運作體系和審美體系,只要粉絲經濟不消亡,粉絲電影的存在就有道理。

但粉絲電影要成為大眾爆款,還必須做到劇本紮實、有邏輯,在故事、情感上都達到優秀電影的標準,而不僅僅是從粉絲電影層面看做得好。

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能做出來還是太難了,所以 「流量思維」依然是最簡便的票房成功密碼。

《誅仙Ⅰ》也證明,只要檔期得當、內容達標,「IP+流量明星」這樣的票房公式,依然會在電影市場穩定保有一席之地。

唯一的問題是,流量電影其實是最大的風險投資,除了電影,還要賭流量明星的流量壽命。

國內流量早已進入迭代期,二代頂流莫過於去年的朱一龍、鄧倫、白宇、羅雲熙,今年的肖戰、李現。

二代流量粉絲能做到哪種程度,《誅仙I》即使最直接的答案。

那麼《誅仙》系列電影能否票房不敗,就要取決於肖戰、孟美岐是否流量不敗。

爭議,從來是流量欣欣向榮的標誌,人們的爭議是因為流量還在,罵你的人都是愛你的,真正嫌棄的人都不說話,當有一天,所有自發評論者都對某部流量電影避而不談的時候,沒有一句苛刻評論的時候,那不代表流量電影的崛起,而是徹底的覆沒。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