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 美國電影為何在中國遇冷?

電影快訊 1909℃
藝評 | 美國電影為何在中國遇冷? - 陸劇吧

美國電影特別是好萊塢大片,近期在中國連遭冷遇一一

8月,《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這部爆款大片的票房比同系列的前一集減少50%;9月,動作片《冷血追擊》、災難片《巨鱷風暴》這兩部以前均受歡迎的類型片更是慘敗,分別只收入500萬元人民幣和7400萬元人民幣;10月「折戟」的有《雙子殺手》和《沉睡魔咒2》,須知這2部A級製作投入1.38億美元和1.5億美元,前一部打李安牌,後一部由大明星安·裘莉領銜主演;11月,《終結者:黑暗命運》和《決戰中途島》成本各為1.85億美元和1.1億美元,但是中國觀眾對此類狂轟濫炸的「奇觀」大片早已漸漸無感,結果票房僅收3.5億元人民幣和2.5億元人民幣。下一部引進的《冰雪奇緣2》被美媒捧為「年度最受期待的力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但目前看來,在中國市場也很難收回太多。

究其原因,一是好萊塢大片不思進取,大多數為續集和翻拍,《雙子殺手》《冷血追擊》等在情節上「套路化」。今年北美地區20部最賣座影片中有18部皆為續集片和翻拍片。思維和創意瀕於枯竭,於是只能祭出「炒冷飯」的「拿手絕活」。二是國產電影欣欣向榮,近3個月內票房逾10億的多達4部,《攀登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和《少年的我》題材各異,風格多樣,而且全是原創。中國電影人正煥發出旺盛的創造力。

再者,奧斯卡光環也已不管用。

奧斯卡獲獎影片一度封為「經典」,但是上映後票房常常不甚理想。例如《藝術家》票房僅417萬元,黑白加無對白這種「返祖化」處理似難引起中國觀眾共鳴。《國王的演講》1年後在我國公映,票房才628萬元。事實上,有些獲獎影片在本國票房就不高,如《拆彈部隊》在美國本土只收1700萬美元,《聚焦》只收2400萬美元,《月光男孩》只收2000萬美元,在其他國家上映市口也很差。受眾文化背景不同,審美需求也不一樣,尤其是近幾屆奧斯卡獲獎影片有太濃的政治色彩,無法引起中國受眾的共鳴毫不奇怪。

面對商業大片和奧斯卡影片在中國遇冷,美國電影業者尤其是好萊塢大公司不去糾偏,反而頻出惡招。去年8月華納推出《瘋狂的亞洲富豪》,就以獵奇心理和偷窺欲,大肆呈現華裔富豪的炫富言行和奢侈生活,作為笑料大加嘲弄。今年6月漫威新片《尚氣與十戒傳奇》立項,美媒捧其為「首部華裔超級英雄電影「。誰知該片中蓄意給片名主角安排了一個大反派父親,叫滿大人,源自西方銀幕上的辱華符號——傅滿洲。如此人設和劇設自然激起華裔們的憤怒批評。而今年10月昆丁·塔倫提諾的新片《好萊塢往事》又將華人觀眾的偶像李小龍描寫為「傲慢的混蛋」,引起李小龍女兒的不滿,投訴到電影局。

歪招疊出,其實是無招可用了。要想挽回敗局,靠的還應該是真正的尊重、平等、對話。(嚴敏)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