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崛起了嗎?

電影快訊 1869℃

去年《我不是葯神》以31億元票房成為現象級影片之後,今年《少年的你》在超高口碑下以15億元票房再次成為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爆款。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崛起了嗎? - 陸劇吧

加上剛剛上映的《受益人》和《長安道》,以及接下來在賀歲檔與春節檔上映的《只有芸知道》《中國女排》等,近兩年這類影片的不斷湧現,不斷引起市場對這一題材電影的關注。

與一些大製作突顯的視覺特效影片不同,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往往並不需要過高的成本,然而卻能憑藉高品質的內容,以及與現實社會的契合度,它們總能突破影片與觀眾的距離,獲得他們的情感認同,繼而成為市場黑馬。

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相繼取得票房成功,也讓外界看到這一題材的市場前景,那麼屬於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高光時刻是否已經到來了呢?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創作高峰已經到來

雖然《我不是葯神》掀起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一波熱潮,但這類題材影片的創作並非從這部電影開啟。

在此之前,市場上不乏《我們天上見》《海洋天堂》《歲月神偷》《桃姐》這類高口碑的影片出現,甚至不少作品還有着強大的明星陣容。但在商業大片成為市場主力下,這些影片都未能獲得理想的票房成績,始終都帶着小眾的標籤。

直到近幾年《歸來》《親愛的》《滾蛋吧!腫瘤君》這類影片相繼邁入票房億元時代,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才有了崛起之勢。當然它們票房體量雖然有不小的突破,但與商業類型片的票房相比,巨大的差距也意味着屬於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時代還遠未到來。

直到去年《我不是葯神》的出現,豆瓣9.0的評分成為近十年評分最高的國產影片,票房31億元,也將這一題材的票房上限提高到十億元的級別。

緊接着,中小成本影片《無名之輩》再次以小博大,成為市場爆款。影片首日雖然只獲得800多萬元票房,與《毒液:致命守護者》與《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在單日票房上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憑藉豆瓣評分8.1的超強口碑,影片卻迎來票房的逆襲之路,在上映第六日即躍居單日票房冠軍,最終拿下7.9億元的票房成績。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崛起了嗎? - 陸劇吧

今年,《少年的你》的出現續寫了現實主義題材的神話。

豆瓣8.4的評分目前已位居今年國產劇情片最高評分,連續17日獲得單日票房冠軍,以及15億元的票房,讓其成為今年電影市場的大熱門。

除了本月上映的《受益人》《長安道》依舊有着比同檔期更高的口碑的表現,下個月還有馮小剛執導的《只有芸知道》等影片上映,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力量已經不可小覷,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票房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崛起了嗎? - 陸劇吧

是什麼成就了這類電影的輝煌局面?

對於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範疇,業內還未達到共識。廣義上,能讓觀眾產生與自我生活或現實社會的聯繫,引發情感共鳴的影片均可稱為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因此即便是《紅海行動》《快把我哥帶走》《超時空同居》這類動作片、奇幻片以及喜劇片等類型影片,因為具備以上特徵也都均屬於此列。

而狹義上,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主要特指那些反映當下人物的影片,這類作品帶有強烈的社會、學校或家庭等現實中普遍存在的各種問題。比如《我不是葯神》探討的看病貴,《少年的你》指向校園暴力問題,《狗十三》反映的是家庭教育,《長安道》針對的是家庭問題。

但無論從廣義還是狹義上區分,一個共同點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確實在近兩年獲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背後的因素則是與成熟的商業類型片的成功結合。

最為明顯的就是《我不是葯神》,影片的主創人員在做這部影片時,就已經明確了按商業類型片的思維去做,而影片前半部分喜劇的定位以及後半部分悲劇的基調也讓觀眾笑中有淚,最終成為現象級作品。

《無名之輩》也用同樣的模式,社會底層人物的內容引人深有共鳴,而通過喜劇類型的結合以及非線性敘事,也讓這部影片的受眾不再停留在小眾範圍,進而獲得了市場的成功。

《少年的你》雖然不再套用喜劇的類型,但影片兩個同病相憐的少年互相扶持幫助的處理也讓其不同於以往《海洋天堂》《桃姐》這類純粹的文藝片。

現實主義題材與成熟商業類型片融合,這是這類影片取得票房突破的前提,而至於是否在類型上選擇喜劇,也並非決定性因素。

其次,如今的影片要想成為爆款,越來越依靠影片的社會性話題,它能夠引起全民關注討論,對於《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這些類型片如此,對於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更是如此。

《我不是葯神》的原型事件更多停留在家庭層面,而為了讓影片具有更廣泛的關注,影片主創人員特意將影片處理成具有社會普遍性的問題。

事實也證明,影片能夠獲得遠超外界預期的高票房背後,都離不開影片在大眾層面引發的強烈共鳴,而能做到這點的影片都具有社會普適性。

最後是共情性,《少年的你》在這方面最為明顯,影片中反映的校園暴力,因為過於直接而沒有刻意迴避,反而更能觸動觀眾的內心。觀眾內心越是被震撼到,影片的影響力越大。

一枝獨秀還是全面開花?

雖然《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少年的你》等多部影片在市場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如果以此斷定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已經全面崛起,似乎也言之過早。

畢竟每年上映的這類題材影片眾多,而真正能夠成為爆款的仍然寥寥。

究其原因,有這幾個因素仍然困擾着這類影片的突破。

首先,多數影片的品質不高,口碑不夠過硬也未能讓它們實現突圍的可能。而縱觀《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少年的你》這幾部黑馬影片,從豆瓣高達8分以上的評分,不難看出影片都具有過硬的品質。但目前市場上能夠達到有口皆碑的影片依舊很少。

其次,影片的商業類型不夠成熟。去年口碑勁爆的《暴裂無聲》《狗十三》在業內廣受認可,豆瓣評分均在8分以上,然而這兩部影片均未按商業類型片的包裝去做,過於的文藝色彩也未實現破圈,沒能引發大眾的集體觀影。

實際上,並不是只要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就能獲得市場的成功。即便影片是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如果做不到品質足夠硬,內容「不好看」,那它也不會激起觀眾的共鳴,不會引發自來水軍的口口相傳,也不會走上成功。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藝術的真實不同於生活的真實,它需要在其基礎上有更多的藝術創作。

現實主義題材能夠給一些影片加分,但其作用畢竟有限,而要想獲得巨大的市場突破,商業類型片包裝,精彩的故事,娛樂性與社會性的結合,引發觀眾情感上的強烈共鳴也都成為關鍵。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