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業是拍宣傳片,副業才是拍電影。」說這話的是一位「窩」在家鄉浙江德清的「90後」青年導演陳小雨,言語中有些戲謔。
這話倒也不錯。很長一段時間,陳小雨的日常開銷就靠宣傳片,剛開始接的多是鄉鎮宣傳片,後來逐漸升級。記者採訪當天下午,他正要去洽談德清縣國際宣傳片的製作工作。最近一個月內,陳小雨一邊忙着前期策劃德清宣傳片,一邊製作了兩條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委託的「詩畫浙江」宣傳片。
陳小雨等主創人員參加2024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抽空去參加電影頒獎禮,反而像是「不務正業」。11月中旬舉行的第3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演員劉丹憑藉在《乘船而去》中飾演蘇念真一角,斬獲最佳女配角,這部電影便由陳小雨這位「業餘」導演執導,用時28天、資金投入190萬元。當時陳小雨等主創人員就在現場,當聽到最佳女配角的獎項授予劉丹時,陳小雨一激動,從座位上彈了起來。
劉丹獲得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
2023年6月,這部以陳小雨外婆的人生故事為靈感的《乘船而去》,在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陳小雨身兼電影編劇、導演和剪輯。憑藉該作品,1994年出生的陳小雨在上影節金爵獎亞洲新人單元獲最佳編劇獎。影片主要講述留守故鄉的老太太周瑾突發急病,已紮根大城市的大女兒蘇念真和四處漂泊的兒子蘇念清,不得不返鄉照顧母親的故事。
船是整部電影的核心意象,曾在江南鄉村隨處可見,如今乘船而去的是人,是物,也是那個時代。換個視角,這部電影亦可作為我們觀察鏡頭內外中國鄉村的底片。
最高興的反而是外婆
《乘船而去》的開頭一幕,便是在家中有人過世的事主家裡,三五個村裡的老阿太圍坐在方桌旁,手持繩子捆紮的秸稈,口中為往生者念經。這是電影中的場景,更是外婆在日漸凋零的鄉村裡的日常生活,當地流行這種「念佛」活動,不僅是送別,也是在世人聊家常的社交場所,正如電影中周瑾所說,「陪小姐妹做做伴」。
2015年,陳小雨與現在的妻子鄧曉珍回到老家德清縣新安鎮新橋村,一個靠近大運河的典型江南村落。
村子住的多是老人,不少同齡老人陸續過世,死亡成了外婆必須面對的最後的「人生大事」。2015年的一天,外婆與陳小雨討論起了死亡,之後一段時間,陳小雨每次幫外婆用美顏相機拍照,她都會說,「這個好,以後我死了就拿這個做遺照」,並且叮囑他,在她死後摸一下她的衣服口袋,裏面放了三萬塊錢,不要一起火化了。這時,陳小雨才意識到,外婆已經在有意無意給他做死亡「脫敏」。這段經歷,讓時年21歲的陳小雨開始直面死亡這一話題,並決定創作一個關於親情與生死的故事,這是《乘船而去》創作的原點。
2018年底,陳小雨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學院完成學業後,與鄧曉珍回到德清定居。陳小雨發現,外婆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老,「再不拍就來不及了」。2019年,陳小雨完成《乘船而去》劇本創作,前後修改32稿。經歷了兩年籌備,其中主要工作是尋找投資,最終在2021年9月,《乘船而去》在外婆的老宅正式開拍。
電影中有一場戲,是為因病離世的周瑾舉行追悼會。當天身處拍攝現場,屋子裡氛圍凝滯,沉默良久之後,直到有人說「電影是反的呀,跟夢一樣」,大家紛紛附和,以此消解不吉利帶來的不悅感。
陳小雨外婆與電影中場景合照
最高興的反而是外婆。看完「自己」的追悼會後,她不僅沒有生氣,還在拍攝結束後要求與片中的追悼會場景合照,並跟外孫打趣道:「你要是去別人家裡拍,別人會樂意嗎?還是外婆對你好吧!」在看完最後那場追悼會和周瑾穿着白裙、提着花籃乘船而去的戲後,外婆說:「弄得好看,以後我走了,也給我這樣弄。」
《乘船而去》電影劇照
「電影拍攝和上映,本身對我們都是一個大的『脫敏』過程,恐懼感會慢慢被沖淡。」陳小雨說,去年6月12日,《乘船而去》在上影節首映,來自天南海北的幾十個朋友前往現場觀影。當晚首映結束後,在上海新華路的上海影城附近,他找了一家飯店,請大家吃飯,外婆一桌接一桌地敬酒,「她很高興,就像我結婚那天一樣」。
這桌菜又有人吃了
2021年9月,陳小雨的電影拍攝之初,曾在村裡引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剛開機時,外婆的房子附近,每天都停了好多車,人也很多。」陳小雨說,「外婆跟我開玩笑說,『村裡人都以為我是不是死了,來辦喪事,才來這麼多人了』。」當看到外婆忙前忙後,村裡人這才知道是在拍電影,原來平時村裡少見幾十個年輕人聚在一起。
陳小雨及其外婆(中)與電影中周瑾扮演者合影
不過,外婆並未參演這部電影,陳小雨給出解釋,電影拍攝要重複多遍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對外婆這樣1944年出生的表演素人來說,難度太大、過於辛苦,專業演員能呈現更好的表演。但片場內外,總能看到外婆的身影。外婆現居的新房,就在拍攝所用的老屋前面,不僅老屋院子和窗台上的花由外婆親手種植,她還每天在拍攝現場,跑前跑後幫忙,時不時還拿出好吃的分給劇組演職人員,大家都覺得她很親切。
外婆有三個女兒、四個孫輩,還有兩個曾孫,有着「操不完的心」,陳小雨小時候一到假期就回到外婆家,後來在迪拜生活的幾年,也是由外婆照顧。但正如電影中所展現的,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並非天倫之樂。「做好一桌菜,沒人陪着吃」,甚至「就連送給女兒的鹹鴨蛋也會被丟掉」,這對老年人來說心理落差巨大。
自陳小雨與妻子回到家鄉定居,這種情況有所改變。以前一年見不上幾面,現在只要沒有出差行程,陳小雨幾乎每周都會回去陪外婆吃吃飯、聊聊天,「這桌菜,又有人吃了」。拍攝中的熱鬧景象,讓外婆尤為高興,「吃盒飯都覺得很好吃」。
電影中,阿真與阿清帶着母親坐船的戲
電影中有一場阿真與阿清帶着母親坐船的戲,就在陳小雨辦公室遠眺便可看到的德清下渚湖取景。2023年9月,陳小雨在緊鄰德清高鐵站的天安雲谷成立浙江反射星影視製作有限公司,這裡不僅可以遠眺下渚湖,又因緊鄰高鐵站,前往北京、杭州等地交通方便,到杭州開車僅需40分鐘,乘高鐵13分鐘。
在回鄉的6年里,陳小雨有時也考慮,是不是要去北京才能實現電影夢?今年,他已跑北京不下5趟,每次要待上一兩周。即便如此,他依舊不斷否定這個想法。雖然北京各類影視資源富集,但也容易讓導演成為純技術工種,「自主創作空間尤為重要」。陳小雨說,他從心底里認為「回家來,自己做」,是一個正確選擇。
另一個留在家鄉的理由,是家鄉的變化。幾年前,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在德清召開,慢慢地,這裡的外國人多了起來,現在不少外企高管等選擇到莫干山度假,德清被逐步「盤活」。同時,這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陳小雨有時會有一種錯覺,在咖啡館裏社交的年輕人,和村裡聚在一起聊天的外婆及其同齡人,並沒有太大區別。
家鄉對於陳小雨也很慷慨。按照德清的相關獎補政策,獲得金雞獎後,陳小雨有望獲得300萬元獎勵。自2019年籌備電影以來,陳小雨平均每年虧損十幾萬元,這筆獎勵對他來說實屬雪中送炭。
「出海」直面刻板印象
一年多來,《乘船而去》藉著上影節的平台,實現電影「借船出海」,參加第22屆都柏林國際電影節、柬埔寨亞洲電影節等國際影展,卻意外成為打破國外刻板印象的一扇小窗。
「打破他們對於中國農村的想像,中國電影出海的必要性和難點都集中在這裡。」陳小雨說。今年2月底,影片在都柏林展映時,陳小雨被一位美國影評人質疑道,片子里呈現的是不是假象?因為最早出海的那一批電影,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狀況,「中國農村都很窮」的刻板印象,早已根深蒂固。
對於中國的一些刻板印象,在國外並不鮮見。在多倫多讀書期間,陳小雨曾與一位70歲左右的白人老頭在一家比薩店內,不知不覺聊了一個多小時。臨近分別,這個老頭好奇陳小雨來自哪個國家,接連把日本、韓國等東亞鄰國猜了個遍,當陳小雨說自己來自中國時,他仍以為是港台地區,當得知來自中國大陸時,老頭臉上一副不可思議,這讓陳小雨意識到,「在他的刻板印象中,在中國產生不了如此自由的思想」。
用影像呈現看到的真實世界,是陳小雨的追求,為此他給自己的公司取名「反射星」。他解釋,有一種星雲叫反射星雲,本身沒有顏色,但可以反射周圍其他天體的顏色,感覺像是一張宇宙膠片,就像是膠片顯影的狀態。
生活中的陳小雨
為了更好地向外界介紹德清,打破對於小縣城的刻板印象,他計劃在宣傳片中突出個人視角,比如德清提出的「八大產業鏈」,宏大表述不利於外國人的理解,他將突出「與我相關」,將八大產業鏈表述為八大領域的創業機會;再比如,不再簡單講德清與杭州、上海的距離,而用「從杭州出發還沒找到座位或者兩三首歌的時間就到了」,來向外界傳遞距離之近。
從小,陳小雨有個特別的愛好——看西湖,這不僅是他的童年記憶,至今他仍會每月至少去看一次西湖。多年來,往返杭州與德清之間,他見證這兩地交通越來越方便。在他記憶中,從杭州回德清,最初需要在杭州環北小商品市場乘坐大巴車,後來可以從武林門乘坐588路跨市公交車,現在是乘高鐵,未來還可以乘坐地鐵往返杭州與德清兩地。陳小雨想通過影像,講述他眼中的這些變化。
12月,陳小雨將出國一趟,送外婆到迪拜,到姐姐家住上幾個月。而自己大概一周後就會回到家鄉德清,繼續他的電影夢。對於新的一年,在他的計劃里,如果新電影和電視劇順利推進,加上劇本創作等,「估計明年就沒空接宣傳片了」,不過他依舊希望,「未來在家鄉待的時間能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