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動漫一出場,拿下8分以上高分,市場反饋幾乎清一色好評。
十月份的國內外大片幾乎淪陷在低分、差評漩渦,整個電影市場可以說一片沉寂。
改編自滕本樹漫畫的《驀然回首》卻突出重圍,一舉拿下高分。
一部漫畫竟有如此威力,不禁令人好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故事?
觀眾對這部漫畫給出的唯一缺點是:
時長太短,全片只有75分鐘,掐頭去尾,大概有50多分鐘的正片內容。
整個故事很簡單,以京本和藤野成為朋友,後來分開的故事。
久久不能走出來地方是情感表達,糅合純粹而豐富的情感情緒。
藤野給京本送畢業證,親眼目睹堆積如山的畫本。
隔着一道門,房間里的京本和房間外的藤野兩個校園風雲人物有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那扇門的阻隔屋裡屋外兩個世界,藤野那張紙悄然潛入屋內,宣布物理空間上的阻礙被打破
京本追在藤野身後,大聲表達對藤野的喜愛。
藤野故作鎮定離開後,一個人在田野間雀躍,昭示心理空間阻礙被打破。
回家田間小路上的藤野一腳一腳踩踏混濁水坑,大雨傾盆而下,從頭澆灌,輕盈的步子跟隨雨滴低落的速度越走越歡。
全片最深入的細節正是藤野在稻田小路上快樂蹦蹦跳跳的場景。
步伐是從慢走到快步,再到奔跑,力度由緩至重,中間部分是雙腳用力踩水,跑得身形扭曲,宛若在飛舞一般 。
濺起的水花跟從天而落的雨水在空中碰撞,是藤野心中歡樂跳躍樂符具象化。
旁邊的道路線條在後拉鏡頭下將人物前景後退,拉出延伸動感,周圍的景物在不斷變化,近景、全景、遠景,鏡頭構圖在一點點放大藤野的心境。
或是融合山頭田野的大場景鏡頭,或是在藤野腳上的特寫,多個鏡頭變換。
那一刻開始,那份快樂跟回家小路上的萬物和諧共振,構建心理涌動的愉悅情緒,目光所觸及小路、稻田皆是藤野的內心世界。
藤野的漫畫在學校校報大受歡迎,同學紛紛讚揚她的畫功。
同學們前來催更之時,藤野的自豪感達到頂峰。
外界的高度認可、積極反饋壘高自信心 ,優越感推動她繼續投入創作,追逐更多的讚美之詞。
然而從山巔跌入谷底,京本的出現奪走站在頂峰的位置。
校報四格漫畫優劣對比之下,藤野的漫畫落於下風,同學的「普通」打擊藤野所有的驕傲。
曾經擁有的自負頃刻之間遭遇重創。
不願意服輸,藤野的勝負心佔據理智。
在那之後,藤野拋開所有的娛樂時間,全身心投入提高畫技上。
為了能提高畫畫技巧,處理好細節之處,藤野遠離了朋友的圈子,跟家人保持距離。
她把目光留在桌面的畫稿上,舞動手上的筆,只留下筆划過紙的聲音和冷漠、隔絕的背影。
藤野刻苦練習,期待能打敗京本,重新找回當初的榮光。
失落心境在倔強中撐起奮鬥意志,渴求在創作取得更為突出表現。
直至堅持的支撐力值全部消耗完畢,證明自己的那股堅韌終究敗給現實。
面對這樣的結局,藤野不再固執,選擇融入親人、朋友,固執被丟在角落裡,她跟朋友一起吃冰棍,聽姐姐的話去學空手道。
不再困住於一方屋子,困住心靈,屏蔽隔絕身邊人的關心和愛,藤野回到正常的社交生活。
但落於人後始終是藤野不想面對的現實,所以當班主任讓她去送畢業證書,她驚慌失措不想去,拒絕班主任的請求。
無奈班主任一再勸說,她後來還是來了。
藤野見到京本家裡堆積如山的畫稿,又聽到一直以來視對手的強者競爭對手竟然是自己的粉絲。
失落、失望、不甘、自暴自棄的情緒全在見到京本的那一刻出現全局轉折,變成了另外一種相反的心境。
京本社恐卻又真摯地表達對偶像藤野的崇拜,歸結所寫的四方格漫畫正是追隨藤野的步伐前進。
一顆心從谷底飛躍山巔,比起同學誇讚催更的感覺,京本的一句話像是將藤野被扼殺的熱情全都找回來,破碎的心重新拼接在一起了。
同樣喜歡漫畫的人走到一起,兩股熱情一起崩發出強大力量,合作創作的漫畫獲得出版社主編認可。
共同創作漫畫讓她們賺得第一桶金。
讓熱愛變成支撐靈魂和物質生活的獎勵,源源不斷的動力就被激發出來。
她們逐漸在熟悉的領域拼搏,揮灑青春,奔向理想深處。
她們一起度過一年四季,一個人負責一個板塊,共同創作,一起分享喜悅哀樂。
導演用大量畫面展現時間流逝,延伸時間長度,見證為夢想努力的身影,也見證志趣相同的深厚友誼。
矛盾衝突的轉折點將主要視線引導到全片表達的「驀然回首」主題。
形影不離的友誼走向另一個終點。
京本做了一個決定,她想去學習美術,以此來提升畫技。
藤野聽到消息一臉不可置信,一番話暴露她複雜的內心情緒。
但高傲的她沒有說挽留的話,還諷刺地說學美術出來找不到工作。
藤野在京本身邊獲得成就感,京本的方格漫畫曾被同學認為是高水準製作,而京本的偶像是她,所做的漫畫是在模仿她。
順着這條能讓她在心中多一份自信驕傲的推理過程,藤野重拾那份自負感。
跟京本在一起,藤野佔據主動權,是把控一切的中心人物,那一份主導權同樣是她在跟京本相處過程中獲取的優越感的主要來源。
一方面她能讓一個人人稱讚的大師成為自己的粉絲、助手,這一點提醒她,她的實力強大。
另一方面藤野在領袖位置上指揮一切,事情和生活軌跡按照她的想法進行。
比如她們一起畫漫畫,京本只能畫背景,這些需要其她助手就能完成的部分,限制京本光環壓過自己。
比如,帶京本一起消費得到的第一桶金。
京本是社恐人,嚴重到不去學校,躲在房間里畫畫。
藤野提出的消費,京本最初不願意,因為社恐,不想見人。
後來藤野勸說之下才真正走出來,逛街消費全程是藤野帶領京本。
京本要去上學,學美術,意味着藤野的自豪感隨之京本不在身邊消失。
京本不再需要一個引領者。
京本學習美術提升畫功,將對她的畫功造成威脅。
這一切都跟原來的一切遠離。
曾經的失落再次襲來,哪怕不再如少年時期的執着,心中的煩悶卻未減半分。
處於心中的煩躁無處宣洩,藤野得知藤野的計劃,帶着嘲諷的語氣否定。
後來,一則新聞將京本的厄運傳來,徹底的分離取代藤野心中所有的在意。
暮然回首是幡然醒悟。
當心中重要的那個人不在了,沉痛的心情在後悔尋找一個可以後退的理由。
藤野後悔尋求心靈上的對比滿足以及固執、自私的想法。
她幻想另一個世界沒有遇見京本,以此逃離京本被殺害的事實,給京本創造一個躲過兇殺的結局。
她們未曾遇見過,也沒在一起畫漫畫,彼此走上各自的人生。
她聽從姐姐的建議去學空手道,京本上了美術學校。
京本在學校遇到兇犯,兇犯拿兇器亂刺亂砍的時候,她用學到了空手道一腳踢開兇器,將兇手制服。
京本沒有受傷,警察帶走兇犯,出現意外的只有她因為用力過猛有輕微腳骨折的歡樂結局。
這樣的幻想視角中,避開了她因為自負跟京本一起度過那些年的創作年華,抹去在京本身上獲得更上一層樓感覺的自私心。
但卻沒改變想要遇見京本的情節,只是她們的初次見面變成了藤野救下京本。
以驚艷的方式出場,在京本的面前留下美好的一面。
直到再次回到京本家門口 ,當她打開門,看到屋裡那件寫有她名字的衣服。
那是她們一次相遇,京本向她詢問簽名簽下的屬於她們彼此交匯的痕迹。
看到熟悉的痕迹,真實發生過的記憶淹沒藤野幻想中的另一種可能,她釋懷了。
藤野接受遇見京本,接受京本被害的過去種種。
曾經所發生過的一切並不意味着全是壞印象,不必懊悔發生過的事情,或許那些也曾擁有無法復刻美好瞬間。
她在幻想的時候,只是在懊悔那些不好的過程,不願意麵對的結果,卻忽略了也曾有過真切真摯的好,那些被她忽略在身後。
最後的故事結尾以一問一答結束。
藤野說不喜歡畫畫,覺得土裡土氣又很麻煩,說了一大堆抱怨和不想畫漫畫的理由。
京本提出疑問:那藤野為什麼還在畫呢?
藤野沒有回答,但那埋頭苦畫、堅定不移的背影給出了答案。
導演的以靜默的開放式回答留給觀眾思考空間,同時也給一個京本想看到聽到的答案。
暮然回首,一切皆在時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