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電影是呈現想像的結果

娛樂頭條 7858℃

四季成詩,江山化圖,宋式美學,只此青綠。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在春晚上的驚鴻一瞥便令全國觀眾為之傾倒,而那僅僅只是這部出圈爆款舞蹈詩劇一個短短的片段。

在2024年的國慶檔中,導演周莉亞、韓真執導的電影《只此青綠》將完整舞蹈詩劇搬上大銀幕,以更自由的視角、更絢麗的光影、更華美的幻想,全景再現壯哉美哉的宋式美學,帶觀眾賞析穿越千年的宋風雅韻。

《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電影是呈現想像的結果 - 陸劇吧

《只此青綠》源於北宋天才少年希孟,在十八歲時創作的著名傳世畫作《千里江山圖》。這幅流傳千古的瑰麗長卷,憑高超的技法與《清明上河圖》等佳作並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畫中蘊藏獨到高遠之意境,猶若靈思之泉,助歷代創作者迸發數不盡之靈感。電影《只此青綠》亦用曼妙舞蹈相隔千年時空與北宋天才少年對話,以視聽盛宴向觀眾展現出中式傳統文化的魅力,「只此青綠,這很中國。」

近日,南都娛樂記者對話電影《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聽她們共同講述影片背後的故事。如何用舞蹈演繹出一幅畫?為何選擇在大銀幕上呈現出舞蹈詩劇?

「電影本來就應該是多元的,既然以舞劇作為本體,以舞劇作為支點,用戲劇,用舞蹈,用身體可以表達清楚時,它已經包含了千言萬語在裏面了,這恰恰也是這部電影的勇氣和決心。」導演韓真說。

01 由來

「前所未有的挑戰」

南都娛樂:《千里江山圖》和希孟的故事如何吸引到你們的創作熱情?用舞蹈講述一幅畫的故事,有哪些難度和挑戰?

韓真:《千里江山圖》的青綠設色極美,你只要見過它,就會知道,這次的創作在我們兩個人的生命中一定是必然的,我們一定會去創作它。它太美了,是在腦海中很難被忽視的一個作品。希孟也是,他充滿神秘感,都是創作者,他才十八歲,十八歲已經可以完成這樣史詩級的長卷,這太刺激了。從創作者本身而言,這裏面包含了無數的、可以想到的,但又很難想像的所有東西都會在這裏面。

用舞蹈去詮釋一幅畫,也是讓我們一開始最興奮的地方。作為創作者,可能跟普通觀眾看到的不一樣,由演員的肢體去描繪出山巒,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情。所有的難度都是出現在向下深挖的時刻,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對於繪畫的理解、對於宋代美學的理解,整個結構中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所有的這些都是難度。

《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電影是呈現想像的結果 - 陸劇吧

南都娛樂:如何看待電影《只此青綠》影視化?當得知《只此青綠》真的要被搬上大銀幕時,有何感受?

周莉亞:既興奮又忐忑,興奮來自於知道自己的舞台劇作品將要搬上大銀幕,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它。忐忑是因為我們畢竟是從事舞台劇創作的,需要重新真正地去了解一部電影的創作,它和舞台劇的創作還是兩個維度的。

韓真: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它的優勢,我們也希望通過電影的傳播讓更多人看到這個作品,因為它的傳播量級肯定是不一樣的。第一次接到這部電影的拍攝計劃時,內心是有很多問號的,《只此青綠》是要重新做一個故事,拍一個故事片嗎?直到他們說要把舞蹈拍成電影時,我們還挺驚訝的,也挺佩服他們的勇氣。

南都娛樂:觀眾熟知的春晚上的《只此青綠》,電影里的佔比大概有多少?

周莉亞:長度大概有6分多鐘左右,佔比並沒有很多。很感謝有了春晚這樣的傳播途徑,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了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里的這個段落,並且為這個段落走進劇場來觀看關於《千里江山圖》、關於希孟的故事。

南都娛樂:兩位認為電影和舞劇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韓真:主觀和客觀、虛實之間的不同,一個是給你支點,展開想像,另外一個是把支點落實,把想像具體。

周莉亞:舞台上的空間會更多維一些,電影則會更加依靠鏡頭的幫助。不同的是在舞台上的表演有時候會誇張一點,因為觀眾離得很遠。但在電影鏡頭中,可以看到演員的微表演,能很清晰地看到眼眶裡的淚水。在電影里看整個表演會更加細膩一些。

韓真:舞台是產生想像的開始,電影是呈現想像的結果。

《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電影是呈現想像的結果 - 陸劇吧

南都娛樂:還記得第一次進入片場的感受嗎?看到電影的各個場景的實景時,感受是怎樣的?

周莉亞:感覺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到了拍攝現場,我們發現,比如翰林畫院它完全不存在我們舞台的一個點,它是多角度的。最大的挑戰在於要把舞台的一些畫面、隊形,包括一些節奏的處理,要進行打碎,放到真實的空間里。第一次進棚,我腦海里瞬間就有了創作者的一種本能吧,我想的是我的演員站上去是什麼樣子的,演員和畫面應該怎麼調度……在腦海里構思了以後,真正地進入到鏡頭時又會不一樣,又要去調整一次。

韓真:我進棚的第一眼,跟熟悉舞劇的觀眾是一樣的,面前的這些景,跟我想像的一樣,又不一樣,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空間。

02 過程

需要重新打破和結構

南都娛樂:兩位導演在置景、美術、演員的造型方面,有哪些對「宋式美學」的細節還原?

韓真:更加具體的體現是還原舞劇中的妝發、服飾、造型,這些功課我們在舞劇的過程中已經做完了。呈現到電影中,需要的是我們在構圖上去呈現古典美學的一種狀態。道具等等這些細節,都會有專門的老師和電影行業專業的老師來負責。我們更多的是給予一些提示,非常具體的一些延展和工作,還是由這些專業的老師們去完成。

周莉亞:舞台劇的創作有一些是沿用在了電影里的,比如三白妝、珍珠妝、青篦扇。

韓真:還有翰林圖畫院男子簪花,這也是那個時代非常重要的一個美學特徵。

周莉亞:包括在翰林畫院這一段的四大雅事。

韓真:在舞台上是不太看得清的,其實我們都有表現,但電影它的特質做了很好的發揮。特寫給到這些宋代四雅時,我想諸如此類的很多的點,應該可以喚起很多觀眾對於傳統文化的一些追溯和共鳴,也蠻有意思的。

《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電影是呈現想像的結果 - 陸劇吧

南都娛樂:電影《只此青綠》中的色彩是多元且豐富的,但又具有一種東方美學的統一感,能不能談談是如何建立電影中的色彩美學

韓真:色彩美學它的依託非常簡單,來源於《千里江山圖》。在整部劇中本身就有四季的概念,電影鏡頭裡把春夏秋冬更加強化。比如制墨的大雪、唱絲的春、整個環繞的生機的綠色,包括在夏天的雨等等,都是在四季當中包含了我們對於美學的一些表達。

更精準的是來自於《千里江山圖》給我們的這些美學分佈。比如織絹人,包括在織絹人片段當中呈現的垂釣者、划船人,都來源於這幅畫當中的小白人,所以他們的服飾顏色一定是和畫中的小白人是相匹配的。青綠的青綠色來源於這幅畫的山石當中的青綠,包括赭石,磨石人身上的赭石色,以及所代表的秋的感覺。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情緒的色彩和現實色彩的一種碰撞。

大雪的制墨部分,墨和雪它產生了一種色彩的濃烈碰撞。在此之外,大雪也包含了希孟最艱難的成畫過程,以及他嘔心瀝血到了他真正最痴迷、最忘我、也最艱難,就像是真正地看到了那幅畫之前最寒冷的時刻。所以他有對於情感描述的色彩部分,也有對於這幅畫的解讀部分,是由這兩個部分共同形成了這個美學基調。

南都娛樂:在電影拍攝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又是如何解決的?

周莉亞:最大的困難有舞台空間調度思維,和對畫面一種鋪展的思維,需要重新打破和解構。還有要去跟電影專業的老師,包括攝影組去溝通,包括對於畫面的銜接、剪輯等等。最大的困難是要去適應這樣的工作節奏,因為所有的工種都在等着,我們要非常快速地去調整演員的狀態、舞蹈、節奏,這些都需要和電影組的老師們用最快的速度去磨合與配合。

《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電影是呈現想像的結果 - 陸劇吧

南都娛樂:舞蹈演員在兩個不同的藝術形式里去完成這個舞蹈,是不是要去克服因為電影帶來的新的困難?

周莉亞:兩個方面,一個心理上的,一個是體力上的。心理指的是很多關於表演的度需要他們去掌握,需要他們反反覆復地通過電影的鏡頭,看監視器後慢慢地調整。體力上,因為電影分為文戲和動作戲,這部電影幾乎全程是動作戲,但我們的舞蹈演員是沒有替身的。還有一個在於他們並不是那麼有經驗,為了避免某一遍拍的節奏特別好,但可能動作沒有做好的情況發生,因此他們必須每一遍都做到位。對演員來說,他們的體力挑戰是相當大的,不同的段落都有不同的挑戰。

南都娛樂:經過影視化改編,在故事的幾個篇章里,最讓印象深刻的是哪個情節,為什麼?

韓真:翰林畫院給我的印象很深,也是我心目中他們學習的地方。電影把舞台上那個部分想像的東西實現出來了,我可以看到他們每一張燦爛的臉,如果在舞台上,我必須要坐得很近才能看到。

03 細節

「歌頌的其實是一個群像」

南都娛樂:可以分享一下幾個經典動作背後的含義嗎?

韓真:青綠開始到青綠腰,到一個小群體的青綠腰,再直到最後入畫時,觀眾們應該會發現其實前面是一個鋪墊。在最後入畫時,所有人在下青綠腰,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壯闊群山的形象。如果作為舞蹈動機來講,我們也在整個作品當中完成了這個動作的展示、展開,以及它的發展,到最後,它的象徵是一樣的,但所表達的氣韻是不一樣的。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青綠這個舞段之外,有更多的人同時去展現青綠腰時,那種表達群山的波瀾壯闊是觀眾可以感受得到的。

《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電影是呈現想像的結果 - 陸劇吧

南都娛樂: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還有用手做出的山巒的動作,這個的含義是什麼?

韓真:在舞蹈的表達中,繞不開的是肢體,我們當時就希望能夠有一個動作可以把他們的精神世界連接在一起。希孟在畫畫時,他感受到了山巒起伏的節奏,和展卷人從希孟的那個想像里去捕捉到的這個節奏,使他們真正緊緊地連在一起。這裡邊就像我們護住燭火的那個動作,在電影里會很清晰地看到,這裡邊也有我們對於薪火相傳的一個意象式的表達。如果代表的是兩個個體,他們之間的心靈相通,一種穿越千年之後的共情和共振,護住燭火是表達了一代一代的人,對於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一種決心,而且這個動作里也有一份守護在裡邊,是一種溫度。

南都娛樂:片中希孟、青綠、展卷人令很多觀眾印象深刻,您認為這三個角色的人物底色是什麼?片中還濃墨重彩講述了很多工藝人,想通過這些角色向觀眾傳達什麼?

周莉亞:整個舞台劇我們的結構是一個歷史的對望,在這個對望的兩端,它一定要有兩個代表的。希孟是代表這幅畫的創作者,展卷人是代表這幅畫的一個守護者,這樣達成了兩個時空的對望、歷史的對望。如何把這兩個人物真實地連接起來,就是這幅畫,所以青綠代表的是這幅畫的魂。因為有了這幅畫,這兩個空間和兩個歷史中的人物,他們聯結在了一塊兒,他們三個之間是有一種非常緊密的關係,最後構成了整個劇的一個邏輯閉環。

在創作初期,我們都知道希孟他的記載只有在這個畫的題跋中,就是:「希孟年十八……數以畫獻,未甚工。」我們在翻閱了很多資料的過程中,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千里江山圖》究竟出自誰手?在900多年前,《千里江山圖》是出自天才少年希孟的手,但900多年以後,我們還可以和它相見,它到底出自誰手?問出這個問句時,背後就出現了非常多的人物。

首先第一個是展卷人,也就是守護者,傳承者。我們知道《千里江山圖》是絹畫,我們了解到這些工藝時突然發現,在這幅畫的背後,有這麼多工藝人,有了他們才得以讓這幅畫傳承了千年。有了希孟的創作,有了他們的工藝,是他們和希孟共同完成了這幅畫。他們和希孟一樣無名無款,都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我們《只此青綠》表達、歌頌的其實是一個群像。

《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電影是呈現想像的結果 - 陸劇吧

南都娛樂:舞劇是沒有一句台詞的,電影也延續了這個方式,為什麼這個故事不需要台詞?會擔心電影觀眾看不懂嗎?

韓真:我曾經換位思考,替觀眾擔心,但實話講,我看完之後沒有這種擔心,因為這完全不影響我去看懂整個故事,去感受所有的人物帶來的情感衝擊。電影本來就應該是多元的,既然以舞劇作為本體和支點,那麼用戲劇、舞蹈、身體可以表達清楚時,我認為它已經包含了千言萬語在裏面了,這恰恰也是這部電影的勇氣和決心。

04 角色

「在我心中,張翰就是希孟!」

南都娛樂:在片場,兩位和演員(張翰、孟慶暘、謝素豪等)有沒有自己的一些特殊工作習慣?發生過哪些難忘有趣的事?

韓真:有時候拍到後半夜時,人會處於一種又疲憊又亢奮的狀態,我們會集體俯卧撐,仰卧起坐,然後你會看到一排人,導演、舞蹈演員在那「1234,5678」。(笑)

周莉亞:拍到後期時,我們每天叮囑張翰的就是吃!他的體力消耗太大了,本來他體脂就比較低,整個臉凹進去就顯得特別快。在拍電影前,他為了能表現得更少年的感覺,有吃胖一點點。但到中期時,你會發現他快速地在降體重,他每天的消耗大,又睡不好覺,累了以後又吃不下飯,所以我們每天最關心的事是:「今天張翰吃了嘛?」

還有他那一段在水中獨舞的戲,當時在水裡拍了一天,拍到後邊他整個人都有點失溫了,一直冷地抖,還在堅持拍攝。當時他的眼睛還感染了,第二天就開始紅腫,但還有正常的拍攝,所以每天都要讓他吃藥、去醫院,生怕眼睛發炎。我們一天都耽誤不起,拍攝時間非常緊張,每天都是16到18個小時,一點點都不能夠有閃失。對於演員來說,還是個前所未有、蠻新的挑戰。

南都娛樂:張翰演出了你們中十八歲的少年畫家希孟了嗎?

韓真:在我心中,他就是希孟!

周莉亞:我們曾經跟他說過:「張翰,不是你選擇了希孟這個角色,是希孟選擇了你。」

周莉亞:我覺得一切都剛剛好。

韓真:對,一切都剛剛好。

《只此青綠》導演周莉亞、韓真:電影是呈現想像的結果 - 陸劇吧

南都娛樂:將《只此青綠》搬上大銀幕,面向更廣泛的人群,是兩個行業、兩波受眾之間的「破圈」,如何看待這種融合與創新?

周莉亞:至少對現在的我而言,還沒有辦法非常客觀地跳出這個過程去總結最後的結果。最近我們都還挺忐忑的,就像當初舞台版的《只此青綠》首演之前是一樣的。你所有的經歷,最終都還是要呈現出一個結果,去和所有的觀眾見面。對創作者來說,這種結果是未知的。包括像當初希孟創作這幅《千里江山圖》一樣,他也沒辦法知道千年之後,這幅畫會被這麼多人所喜愛。創作的魅力就在這裡,像一次歷險一樣,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我很期待當它真正走上大銀幕時,真正被更多舞蹈圈以外的觀眾看到時,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反饋。

采寫:南都記者 林經武 王清晨

圖片:受訪方提供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