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做自己的觀影策展人——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個人觀影綜述

娛樂頭條 8637℃

觀影|做自己的觀影策展人——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個人觀影綜述 - 陸劇吧

剛剛過去的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是個人連續第二年參加的上海電影節。作為業餘進行影評和電影訪談寫作的上班族,我們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只能是周末,而上影節的第一個周末,剛好在南京又有共讀沙龍和話劇《浮士德》的演出要參加,於是早早鎖定了6月22、23周末兩天的觀影計劃。兩天時間,一共觀看了六部主題、氣質、國別各異的優質電影。當把這六部電影的觀影點評組合在一起的時候,發現這恰恰構成了一個從個人觀影趣味出發的小小的展映組合單元。從這個角度來說,每一位參與上海電影節的影迷,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選片、策展與組合;「做自己的觀影策展人」,恰恰是影迷們每年制定觀影計劃時最大的吸引力之所在。

這次在上海電影節觀看的六部電影,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子單元:

周末兩天上午觀看的《建築元》《臉龐,高牆》這兩部電影,均可以視為帶有影像行為藝術性質的紀錄片。

《建築元》今年年初剛剛在柏林電影節首映,俄羅斯導演維克多·科薩科夫斯基將鏡頭對準人類社會的建築基石,從黎巴嫩的巴爾貝克神廟,到烏克蘭被戰爭摧毀的廢墟,再到2023年土耳其7.8級地震的遺迹——以這些建築基石與文明的崩塌跡象,奏響一曲人類文明發展的輓歌。

觀影|做自己的觀影策展人——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個人觀影綜述 - 陸劇吧

既是「輓歌」,配樂自然成為這部電影的一大亮點。材料、建築與自然之間的互動呈現,跟兼具電子和後搖氣質的配樂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生一種沉浸式的情境體驗效應,震撼人心。一邊是宏大而崩塌的自然與世界,一邊是建築師個體構造「生命之圓」的類「西西弗」之舉,兩者之間的對比蒙太奇,將時代之痛與個人之競構成的反差感呈現無餘。在虹橋藝術中心天山電影院優良視聽設備的助力下,確實是非常難忘的觀影體驗。

相比之下,法國攝影與行為藝術家jr繼跟有「新浪潮教母」美稱的瓦爾達合作的紀錄片《臉龐,村莊》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同類型主題的紀錄片——《臉龐,高牆》,就更具跟社會現實緊密互動的影像行為藝術氣質。名為紀錄片,實際上更接近於jr為自己在美國這座重型罪犯監獄的臉龐藝術項目所做的宣傳片。這部電影之所以特別,大致有三個方面的重要看點:

一是影片記錄的臉龐藝術項目,實實在在地改變了監獄的日常生態和罪犯們的生命軌跡。這種以媒介的記錄與傳播,改變人與社會發展進程的影像藝術嘗試,本身就是彼得·伯格等知名學者所謂「媒介與現實的社會建構」理論的生動呈現。

第二個有意思的點是,影片着重呈現臉龐藝術項目之於這些罪犯的改變與感化作用,而罪犯們在反思自身罪惡、拒絕幫派化和小團隊化的同時、又陷入對jr的感恩戴德與頂禮膜拜的場景,這實在具有強烈的反諷意味。

最後,作為一部紀錄片,身為導演的jr在片中,自始至終都以主角形式存在,甚至其在影片中的影像呈現,已經到了「非傳播不作為」(jr跟罪犯進行的任何對話,都始終在用手機進行自拍攝)的狀態。片中導演主動現身、甚至以主角視人的呈現方式,也讓這部電影,足以為紀錄片當中導演的位置與角色的討論,提供足夠素材。

文學跟電影,一直是最重要的近鄰。這次觀看的六部電影中,有兩部跟文學名家和文學名著緊密相關,分別是捷克電影《浮士德》和英國電影《先跳舞》。

《浮士德》是捷克殿堂級導演史雲梅耶問世於1994年的一部名著改編電影,這也是個人接觸過的《浮士德》所有戲劇影視改編版本里,最為前衛、大膽和最具藝術性的一部。全片始終在電影、戲劇、生活與神話的四重互文與迴轉敘事中推進,包括提線木偶、眾多面具等在內的意象與極具想像力的敘事寓意豐富。

結尾之處,以浮士德形象視人的男主角從戲劇舞台回歸社會現實,剛坐上小汽車,就死於汽車相撞的車禍;而警察打開車門後,卻發現駕駛座上空無一人。這樣的電影意象設定,把《浮士德》里之於理性與慾望之間張力的思慮,跟當代人「與時代脫節」的主體性缺失狀態,建構出一種古今相連的思想對話狀態。

片中的浮士德,反覆出現在誘惑中「生活24年」的的表述。考慮到導演的捷克人身份和電影的問世時間,這樣的時間設定關鍵詞,應該也有跟貝拉·塔爾、揚索、安哲等東歐導演類似,觀照「布拉格之春」等東歐當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時代變遷的寓意可能。

相比於史雲梅耶對《浮士德》原著改編的大膽與肆意,作為一部關於愛爾蘭殿堂級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傳記電影,《先跳舞》全片自始至終幾乎沒有直接提及貝克特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等待戈多》,然而從敘事設計、主題立意和意象營造等各個方面,卻無時無刻不在跟《等待戈多》做互文式對話。這樣的對話的構建基礎,是之於存在意義的反思,是之於命運波折的無解,是之於愛戀與控制的終生博弈,是之於本色生活與成名光環之間的取捨與躊躇。無論是劇情敘事的精巧設計、出色的蒙太奇和光影聲語言的綜合運用,還是基於深刻理解貝克特生平與文學創作的思想內核的意象表達,都讓人印象深刻。

觀影|做自己的觀影策展人——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個人觀影綜述 - 陸劇吧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部電影,既是貝克特的傳記電影,也可以視作另一部當代語境下的《等待戈多》電影版——貝克特的本我與自我,在「追憶逝水年華」的生命回憶與對話中,回溯自己生命旅程中的每一個重要人物,等待自己生命歸宿的最終到來——這樣的影像立意,詩意而動人。

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電影節的差異化定位與取向,一直為人關注。本屆上海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的最佳影片、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這三項最重要的獎項,均授予了非中國本國的電影,這三部電影均出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樣的電影授獎導向,本身就是上海電影節越發國際化的電影視野與越發明晰的差異化定位的體現,值得喝彩。

以個人觀看的最佳導演獎獲獎電影《院中雪》為例,這是一部由兩個有密切歷史淵源關係的國家——格魯吉亞和俄羅斯聯合拍攝製作的電影。影片以兩位生活在近乎平行空間、僅僅通過網絡相連的老同學的對比蒙太奇敘事,來講述無論職業、教育背景與所屬社會階層如何,都同樣面臨的老無所依與百無聊賴的生命境遇。而在這種影像敘事的推進過程中,我們也足以洞悉蘇聯解體之後的格魯吉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狀態,以及格魯吉亞與俄羅斯之間、仍然緊密的國家與民間交流關係。

影片之所以能榮獲最佳導演獎,個人看來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動物與人共通生命境遇之間的互文式敘事;二是超越人的社會屬性、關注人性與生命本原的人本主義關懷;三是在極度克制與生活化的敘事當中,仍然通過配樂、交通工具、生活狀況等方面的對比,來呈現兩位老同學之間既相通、又不同的生命狀態。這種敘事範式,能讓人想起魯迅名作《故鄉》里、主人公「迅哥」跟兒時玩伴閏土時隔多年之後、物是人非的重新相遇,從而激起中國觀眾的廣泛共鳴。

放在最後討論的,是本次上影節個人觀看的唯一一部中國電影——劇情片《扎賚諾爾》,也是時隔多年之後、跟當年中國最好的獨立電影作者之一趙曄的再次相遇。

觀影|做自己的觀影策展人——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個人觀影綜述 - 陸劇吧

跟趙曄另一部在南京中國獨立影像展上備受讚譽的電影《馬烏甲》類似,這部《扎賚諾爾》,也是講述兩代人之間的情感關係。衰敗、蒼茫、凜冽到極致的自然、鐵路與廠礦攝影,在後搖配樂和精心調色的助力下,營造出一種悲情而又隱忍的電影意象,跟兩位主角簡潔對白、即興歌唱與豐富身體語言互相映照,將這種不是親情、而又超越親情的依戀關係刻畫無餘。而作為他們二元關係發生背景的鐵路、火車、廠礦與工人的群像,又讓如今已成文藝熱門議題的「東北」,被有緣的觀眾看到更為豐富的面向。

看完這部問世於2008年的電影佳作,最大的遺憾,就是趙曄這樣一位極其優秀的中國電影作者,最近十多年裡,除了兩部近乎「無聲」的警匪題材電影外,已經從中國電影界近乎消失,實在讓人扼腕嘆息。而每年上影節精心設置的這些「老片重溫」的單元,也正是幫助廣大影迷重溫、發現與打撈優秀的老電影作者和優質的老電影作品的用心之舉,值得讚賞。

行至文末,還是很有必要說一說對本屆上影節觀影的整體感受:

首先是影院。這次觀看的六部電影,是在位於上海各區的五家電影院里完成的。這五家電影院,均拿出最好的廳來投入上海電影節的影片放映,因此六部電影聲、光、影等各方面的觀影體驗都很好。這樣的放映條件,對得起這麼好的電影。也對得起上海電影節延續三十年的品牌形象。

其次是觀影秩序。上海電影節參與影迷的觀影秩序,實在讓人肅然起敬。部電影觀影過程中,影院各處幾乎都沒有手機亮光出現,攝屏現象更是絕無發生。身邊幾位影迷開場前還在看手機或聊天,電影一開場都迅速收起手機,認真觀影。這種之於電影的虔誠感與儀式感讓人感動。

觀影|做自己的觀影策展人——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個人觀影綜述 - 陸劇吧

最後,就是電影節創造的人與人之間相遇的可能。電影節是集體化的藝術活動,儘管相鄰的影迷很少有直接交流,更不太可能交換聯繫方式,但觀影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動人的細節發生。周六晚上在世紀匯廣場的橙天嘉禾影城看電影《先跳舞》,片中主人公載歌載舞時,我左邊的影迷也在自然晃動雙臂,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呈現與享受一種自由的舞動感。周六上午在虹橋藝術中心的天山電影院看紀錄片《建築元》,我左邊的影迷因為空調溫度較低,鼻子有輕微的不適,我掏出包里的紙巾袋,輕聲示意她是否需要,她揮手謝絕,並抱以友好的微笑。周日晚上在上海影城、電影《院中雪》之前、上洗手間,迎面就跟老友、也是上海知名影評人「獨孤島主」撞了個滿懷,彼此簡單交流這兩天的觀影感受,非常愉快。所有這些點滴連接與互動,都讓人感覺溫暖。

期待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下一個三十年,期待跟下一屆上海電影節的再次相遇。

2024年6月26日晚作於竹林齋。

(本文於2024年6月27日刊發於文學報,刊發時略有刪改,此為原文,配圖來源於文學報公號刊發版本。)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