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劉敏:傳承苗綉是一種責任

娛樂頭條 6821℃
技能人才劉敏:傳承苗綉是一種責任 - 陸劇吧


每一位勞動者都值得被尊重






挑花刺繡、飛針走線......4月29日,記者來到青山苗族鄉貴陽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劉敏的家中,只見她正坐在窗邊專註地繡花,一根根線在她的巧手下化作綉布上美麗的圖案,一幅幅靈動各異的綉品,彷彿訴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技能人才劉敏:傳承苗綉是一種責任 - 陸劇吧
技能人才劉敏:傳承苗綉是一種責任 - 陸劇吧

劉敏出生在苗族文化濃郁的息烽縣青山苗族鄉,自幼受母親影響,從14歲開始跟母親學習傳統苗族刺繡,綉了四五十年,她的苗綉技藝名揚省內外,苗綉作品漂洋過海。劉敏創作的 《張燈結綵》 《苗族服飾——桓衣》《刺繡服》等作品獲得貴州省群眾藝術館承辦的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刺繡、剪紙作品一等獎。2017年由馬耳他中國文化中心與貴州省文化廳部省合作的「2017年馬耳他-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暨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馬耳他聖詹姆斯國家藝術中心舉行,劉敏帶着自己的苗綉作品參加了此次活動。憑藉高超的苗綉技藝,她被評為青山苗族鄉苗綉手工藝作品傳承者、貴陽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貴陽市首屆「築城工匠」。

技能人才劉敏:傳承苗綉是一種責任 - 陸劇吧





技能人才劉敏:傳承苗綉是一種責任 - 陸劇吧

我從事苗繡起因也很簡單。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母親說姑娘要學會苗綉,不然以後沒有嫁妝,會被別人笑話的。」劉敏說。「所以我從14歲就開始學習苗綉,學了一年就可以自己綉出綉品,利用一年多為自己綉了兩套嫁衣,其中一套賣了一萬多元維持家用,一套現在還珍藏在家中的儲物櫃里。」


技能人才劉敏:傳承苗綉是一種責任 - 陸劇吧


1979年,劉敏初中畢業後,在修文縣久長鎮刺繡學校得到了專業的刺繡工藝學習。她孜孜不倦地鑽研苗族刺繡技藝,因少年學藝,有紮實的運針、用色的基本功力,又在刺繡學校受正規老師指導,綉藝日趨成熟。




技能人才劉敏:傳承苗綉是一種責任 - 陸劇吧
年來,村子裏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學習苗繡的青年人越來越少。劉敏想着,她要把這門技藝傳給年輕人,承擔起傳承苗繡的責任,否則以後這門技藝會失傳。於是,她便把附近年輕的姑娘、媳婦召集起來學習苗綉。「她們白天做農活,晚上我就召集她們來我家,教她們苗綉。」劉敏利用休閑時間慢慢將苗綉從家中擴大到整個村子,現在村寨里二三十名婦女都被她培訓為綉娘。她還利用自己村婦聯主任的優勢,召集越來越多的婦女加入傳承苗族文化的行列中來。
為傳承好苗綉文化,將「指尖技藝」轉變為「指尖經濟」。2022年開始,青山苗族鄉用好用活苗族文化傳習所,積極開展苗綉技藝培訓,吸引當地苗族婦女參加。劉敏被聘請到現場指導教學。

技能人才劉敏:傳承苗綉是一種責任 - 陸劇吧


「如今,來我們青山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的綉品也很受外地遊客的歡迎。小的綉品每幅可以賣七八百,大的可以賣上千元,也為當地村民增加了收入。」劉敏說,除此之外,苗族文化傳習所里也擺放着不少綉娘們製作出來的苗綉工藝產品,有荷包、小香包、麻布西裝等,方便遊客參觀和購買。

今年,青山苗族鄉還利用傳習所開啟了青少年培訓課程,劉敏作為授課老師,每周都會到傳習所開展扎染、蠟染、苗語等教學。

苗族刺繡源遠流長,一針一線都飽含深意,承載着重要的地方歷史文化。劉敏說:「未來,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門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融媒記者:楊  爽  宋安慧

一審(校):張若瑩

二審(校):吳培玲

三審(校):羅國愛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