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見習記者 劉葉
【談藝錄·個人簡介】
高亞麟,演員、編劇、導演、出品人。2005年,在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中飾演的「夏東海」一角深入人心,被網友稱為「國民老爸」。2017年,擔任總製片人、總出品人以及演員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播出,該劇全網視頻播放總量超210億次。代表作品還有《亂世英雄呂不韋》《穿過寒冬擁抱你》《送你一朵小紅花》等。2024年3月30日,由其參演的電影《我們一起搖太陽》上映。
高亞麟
「沒頭腦」呂途(彭昱暢 飾)和「不高興」凌敏(李庚希 飾),是兩個身患重症卻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因為「生命接力」的約定,兩人陰差陽錯地踏上了一段充滿愛與力量的治癒之旅。
作為韓延導演「生命三部曲」終章,電影《我們一起搖太陽》講述了一個雙向救贖的故事,男女主角的患難真情,頑強而炙熱,引得眾多觀眾紛紛淚目:「處處不提愛卻處處都是愛」。
海報
除了雙向奔赴的愛情,影片中父母與孩子之間互相體諒、互相支持的親情,同樣感動眾生。劇里,實力派演員高亞麟飾演「凌敏」的父親,既有對女兒無法擺脫病痛的無奈和自責,也有父親特有的溫柔和脆弱,複雜而立體。
影片上映前夕,封面新聞記者面對面採訪到了高亞麟本人。
角色深入人心
成「國民爸爸」專業戶
《我們一起搖太陽》中的「凌父」,是高亞麟繼《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韋爸」之後,與導演韓延合作的第二個父親形象。其紮實的演技、走心的表演,獲贊「連背影都能催淚」。
「如果大家喜歡我演的,覺得我演得好,這對我是一個褒獎,我很開心,也是我的夢想。」高亞麟飾演過不同類型的「爸爸」,但在他的詮釋下,每個角色都各具亮點,深入人心。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電視劇《家有兒女》中的「夏東海」一角,幽默風趣又溫暖,是一代觀眾心中的「國民老爸」。
高亞麟直言:「『夏東海』改變了我的命運,也重塑了我對男人以及父親的認知,讓我重新認識了我父親,以及天下的父親。」《家有兒女》之後,「夏東海」和高亞麟開始了深度綁定,更多的劇本也開始賦予他「父親」的身份。「要是沒有『夏東海』,後來的『父親』角色我肯定駕馭不了,他讓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面對蜂擁而來的戲約,高亞麟保持高度的理智。選擇劇本時,他總會自問幾個問題:「劇本我喜歡嗎?角色我能理解嗎?我能演好嗎?」無論是《送你一朵小紅花》,還是《我們一起搖太陽》,片中的「父親」都需要表現出隱忍、堅強,以及無奈。「如果沒有對生活的感悟,沒有以前演繹『夏東海』的基礎,我想我沒法將『父親』形象刻畫得很好。」他通過不斷挑戰自己,嘗試不同類型的角色,展現出了自己的多面性。
人物海報
「能演父親」不代表「只能演父親」,在成為「夏東海」之前,高亞麟是電視劇《亂世英雄呂不韋》中的反派「嫪毐」;後來,他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演繹了一個大貪官「劉建新」;2023年,他還在《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扮演金安知府「黃凝道」,參演了《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念念相忘》《石俊峰辦案記》等作品,以精湛的演技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海報
「我喜歡四處走走看看,記錄生活,那是我物質、肉體的一個旅行,而演戲對我來說是心靈的一個旅程,因為我不可能真的經歷那麼多事情。」通過演繹不同類型的角色,高亞麟體驗到了不同的人生,感受到了生命的豐富多彩。他熱愛表演,享受與人溝通和分享的過程,這也讓他對演藝事業充滿了熱情。
少年心不泯
短劇新程再啟航
如今,這位喜歡走走看看的「爸爸」專業戶,又有了新的征程——進軍短劇市場,帶着一顆少年心,勇敢嘗試未知領域。「我有一顆少年心,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沒做過的事情,我都想去試試。」高亞麟希望通過嘗試新的形式和內容,不斷挑戰自己的創作能力。「節奏快、共情力強、自主性強的短劇,我都願意看,而且短劇的市場發展是不可逆的。我曾經錯過了網劇、又錯過了網大,現在可不能再錯過短劇了。我希望能學習到更多微短劇的創作理念,和我們長劇的經驗更好結合起來。」
作為短劇賽道上的「新選手」,高亞麟展現出了極高的敏銳度和學習能力。他深入研究短劇的玩法和規律,探索如何創作出吸引觀眾的精品短劇。他關注劇情的反轉和懸念設置,研究如何引導觀眾的情感投入。同時,他也注重短劇與觀眾的互動和付費模式,希望能夠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觀賞體驗。
劇照
「短劇製作周期短,資金風險相對來說比較小。過年的時候我也刷到一部不錯的年代劇,一改我對短劇粗製濫造的印象。」在高亞麟看來,短劇和長劇並無本質區別,他關注的是作品的價值取向和情感共鳴力。「一個好的作品應該能夠給觀眾帶來生活和情感上的共鳴,讓大家在觀看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和感動。」
高亞麟堅信,只有真正用心製作的作品才能贏得觀眾的認可和支持。「很簡單,你是否敢把你拍的作品給孩子看,如果敢,那這個作品就是對的。」在強調「內容」是留住觀眾、作品長存的核心的同時,他也明確表達了演員在短劇製作中的重要性。他認為,演員是作品的靈魂,演員的表演會直接影響到短劇的質量和觀眾的觀感。
高亞麟獲獎
採訪中,高亞麟還用「熟能生巧、笨鳥先飛」鼓勵年輕演員要勤奮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演技和表演水平。並告誡年輕演員要真聽、真看、真感受,用心去塑造角色,用情感去感染觀眾。「劇本熟讀了嗎?角色理解了嗎?有的演員甚至到了現場才開始看劇本,我都替他們捏把汗啊。」高亞麟說,「技術、天分,都沒有踏實努力重要。」
除了對短劇製作的深入探索外,熱愛旅行和美食的高亞麟還關注到了「文旅+短劇」這一新興趨勢。他希望能夠將短劇與文旅產業相結合,創作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作品,為短劇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
高亞麟
對話:
封面新聞:你飾演的「父親」形象,總是複雜而立體的。
高亞麟:每個人都是複雜的,面對的情況都不一樣。而且每個人的心境、閱歷、經歷、感知都在變化,所以當你碰到不一樣的事情,你的處理方式可能是不一樣,人為什麼會說「活到老學到老」,不就是這意思嘛。
封面新聞:在劇本選擇上,有自己的嚴格標準嗎?
高亞麟:也不能說是嚴格,應該說是遵從內心。首先我會看這個劇本我喜不喜歡,這個角色我喜不喜歡,我能不能理解?如果沒有「夏東海」,甚至包括我父親10年前去世的經歷,我也不能體會到《小紅花》和《我們一起搖太陽》中那種父親的無奈、隱忍,還有支撐家的種種複雜心理。
封面新聞:生活的閱歷給了你很多。
高亞麟:還要碰到好的團隊、好的導演,包括對手戲演員。韓延導演是一個對劇本以及表演有着極高要求的人,大家看到的呈現,不是我一個人努力。能參演這些作品,是我的幸運。
封面新聞:不管是長劇還是短劇,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高亞麟:還是所謂的共情,親情、友情、愛情。同時還要造夢、圓夢,它的價值觀是積極向上的,可以帶給觀眾精神上的愉悅的。
封面新聞:就像《我們一起搖太陽》?
高亞麟:韓延導演的「生命三部曲」都不錯,是難得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以前大家都喜歡看好萊塢大片,現在大家也意識到了好萊塢照樣爛片遍地。大家還是希望看到跟自己的生活有所關照的作品,不見得非要去迷戀所謂的技術手段。好好講一個故事,一個屬於我們中國的、大家能看懂的故事,照樣可以贏得觀眾。電影的發展就是各種題材的多元化,大家都可以去嘗試。
圖據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