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部太空實拍電影《挑戰》海報。
一位宇航員在空間站突發意外,傷病嚴重無法支撐返回地球治療。一位女外科醫生臨危受命,登上太空完成了一次太空手術。這是3月15日在內地上映的俄羅斯電影《挑戰》的故事梗概。按照常規,這就是一部科幻片,太空戲份用視效就能完成。然而,這部電影卻實打實地將導演和女主角送上了太空,成為全球首部在太空實拍的電影。
據悉,好萊塢著名演員湯姆·克魯斯曾計劃要與nasa、spacex合作,前往國際太空站拍攝電影。所以有網友評論:「俄羅斯人搶在湯姆·克魯斯前面,拍出了人類首部太空中的故事長片」。
2021年10月5日,導演克里姆·希彭科和飾演女主角外科醫生的演員尤利婭·佩爾希爾德,以及一位真實宇航員安東·施卡普列羅夫乘坐「聯盟ms-19」飛船抵達太空,在歷時12天的駐留期間,完成了太空戲份的拍攝,這些戲份在電影中約有35分鐘時長。
演員尤利婭·佩爾希爾德、升空組長安東·施卡普列羅夫和導演克里姆·希彭科。
此次太空拍攝得到了俄羅斯國家層面的高度認可和支持,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自接見了《挑戰》劇組,對他們在推動人類航天文化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稱讚,劇組成員更因此獲得俄羅斯國家榮譽勳章表彰。
該片女主角尤利婭,之前憑藉在電影《女狙擊手》中的精彩演出,獲得了2015年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女主角。在《挑戰》上映前,尤利婭來到北京為新片宣傳,她抽空去爬了長城、逛了什剎海和南鑼鼓巷,踢了毽子、吃了冰糖葫蘆,坐了人力三輪車,還被很多俄羅斯遊客認出來,合影留念。在俄羅斯,她被視為英雄電影演員。新京報專訪《挑戰》女主角尤利婭,請她講述在太空拍戲的珍貴幕後細節。
測試抗載荷時,她的成績已經超過戰鬥機飛行員
尤利婭是從3000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幸運兒。上太空之前,經過各種身體檢查之後,她經歷了三個半月的訓練。
比如,有一個轉椅子的訓練項目,人坐在椅子上,讓椅子朝同一個方向轉動,訓練人的前庭器官保持平衡的能力,尤利婭可以在轉椅上坐22分鐘。還有一個離心機抗載荷測試,一般戰鬥機飛行員能抗住6g不暈視為合格,而尤利婭則完成了兩次8g離心力挑戰。
之前曾有人跟尤利婭說,劇組沒有必要去太空拍攝,在飛機上也可以模擬出失重的感覺。但尤利婭說,飛機上的拍攝成本太貴了,可能比上太空還貴。通過飛機模擬失重狀態是這麼產生的:飛機升到一定高度,然後把發動機關掉,讓飛機自由落體,有23秒的極限下降時間,這23秒就是失重時間。
然而,這23秒對於電影拍攝來說,時間太短了。並且,飛機一次起飛,只能做10次模擬失重,要完成電影中的拍攝,不現實。片中,有一個飛機失重訓練的鏡頭,尤利婭和團隊先是在地面排練了一周,之後讓飛機起飛4次才完成這一點鏡頭,是特別難的一個過程。
尤利婭在片中飾演一位外科醫生,需要去外太空給受傷宇航員做手術。在去太空前,她看了很多關於胸外科的書,一位外科醫生給了她一個硅膠似的東西,讓她訓練縫針。尤利婭在餐廳里、的士上都在訓練縫針的動作。那個時候,尤利婭家裡有點超現實,屋子裡一面牆上貼的是太空站的圖片,另一面牆上掛的是肺、支氣管這些外科用的器官圖片。
電影中的手術鏡頭,基本上跟真實的手術一模一樣,拍攝幕後是請來俄羅斯最好的胸外科醫生擔任顧問,他們不僅是為了電影設計的這台手術,而是真的考慮到,如果真的在太空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該怎麼辦,該怎樣完成這個手術。
尤利婭在《挑戰》中,飾演一位優秀的外科醫生。
去太空拍電影的想法,最早是俄羅斯航天局提出的。之後,俄羅斯航天局聯繫到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台合作,導演克里姆·希彭科也加入該團隊,開始寫劇本。然而,這並不能保證導演一定會上太空,他也要一起接受各種訓練,和女主角一樣都有備選。直到兩位坐上火箭準備上太空之後,兩人的備選人才撤走。
尤利婭說,宇航員有一個傳統,就是從離開他們訓練的地方到發射地,要有一個告別儀式,穿着航天服,隔着玻璃,跟家人告別。作為一名演員,她一聽到「告別」這兩個字就有反應,這個告別對她來說是最難的。
在太空實拍,「千萬不能出現差錯」
2021年10月5日晚,尤利婭和導演克里姆·希彭科,以及一名真實宇航員到達太空站,這是歷史上首次發生三位同時上太空的人中,只有一個是專業宇航員的情況。
如今,以遊客身份,花錢去太空已成為現實,但這些太空遊客並不用操作任何東西,都是由幾位專業宇航員操作就行。但尤利婭和導演卻要會實際操作,比如如何開閥門、抽出濕氣、控制氧氣等。「當你開閥門的時候,想一下有800噸燃料在你屁股底下,千萬不能出現差錯。」尤利婭嚴肅地告訴新京報記者。
能在太空順利拍攝,尤利婭很感謝當初訓練中心對她的訓練。因為訓練中心的環境比真實太空站的條件還差,訓練特別嚴格痛苦。工作人員還經常給尤利婭講一些在太空站可能遇到的恐怖故事。比如,在太空間上廁所上錯了,就可能導致整個太空間報廢。這就讓尤利婭和導演在訓練中一直保持非常認真的態度,不能犯任何錯。
尤利婭和導演在太空展開了為期12天的駐留。對於拍攝來說,12天時間太短了,根本不夠用,但他們只能待12天,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在太空站10天不運動或者運動量很少的話,肌肉就開始萎縮。
《挑戰》劇照。 尤利婭飾演的外科醫生透過太空艙舷窗,凝望地球。
尤利婭睡在一個小的睡眠艙里,10月6日,她醒來睜開眼睛,打開窗口的遮光板,看見了太空站外面的構造,看見了太陽能板,還有地球。在她眼中,地球就像一個特別無辜的孩子,自從那一天起,她一邊隨着太空站在太空飛行,一邊唱蘇聯時代的一首老歌《愛情的回聲》(影片《命運》的插曲)。後來導演剪輯的時候,將那首歌放在了尤利婭着陸地球的那段戲中。
去太空拍戲之前,對於在太空站內戲份的拍攝,導演請了這個行業里最頂尖的人畫了三個版本的分鏡頭,但最後在太空實拍的時候,一個版本也沒用上。
尤利婭去太空站拍攝的第一個鏡頭,就是檢查受傷宇航員的肺部。實拍的時候,尤利婭發現,她可以很舒服地在空間站里漂浮、旋轉,但在地球上就根本沒有想像到可以這麼設計,所以就完全推倒了以前的計劃。
太空站的空間特別小,整個攝製組壓縮到了極致,只有尤利婭和導演2人,但對於拍攝來說,也是不方便。因為這部電影的拍攝,俄羅斯提前兩個月發出了一個太空艙,加進了太空站。據尤利婭透露,這個太空艙20年一直沒有發射,一直在完善,因為這部電影才發射上去,取名「科學艙」。這個「科學艙」還有一個目的,為了實現一個長鏡頭的拍攝——尤利婭從一個太空艙,穿到另一個艙,攝影機穿過了整個空間站。
《挑戰》劇照。 尤利婭正在太空站拍攝手術鏡頭。
這個長鏡頭排練了好多次,由導演和其他幾位宇航員接力攝影機幫忙配合才完成。因為艙門很窄,不論排練還是實拍,他們的胳膊和膝蓋都會撞到艙門,拍攝的時候,他們只能咬牙忍着,直到拍攝結束之後,太空站便響起一片罵聲。
《挑戰》在北京舉辦首映禮時,有位觀眾問到尤利婭一個問題:如果還要拍第二部的話,你還會第二次上太空嗎?尤利婭回答:「我是兩個女兒的媽媽,上太空之前,我擔心萬一回不來,就給兩個女兒寫了一封告別信。十天前錄製我出的那個書的錄音,那個時候兩個女兒第一次看到了這封信,她們哭得特別難受。我覺得如果再有一次機會的話,我當然想去,但是因為這兩個閨女對我的愛,就想還是留在地面。但是說實話,我特別想念太空站,特別想念失重的感覺,很樂意再次去。」
【對話】
在失重狀態下拍戲特別爽
新京報:你第一次讀完劇本的時候,是什麼感受?
尤利婭:我是經歷過身體體檢、訓練,被選中了以後才看到的劇本。讀劇本的時候,讀到手術成功的那部分,我就開始哭。第二個讓我感動的點是,女主角將老公送的耳環,扔向了外太空。女主角失去了愛人(死於車禍),一直帶着悲傷活着。這就是為什麼她這麼希望救受傷的航天員,為什麼這麼理解航天員的親人,因為她自己失去過親人,所以她就想把航天員救回來。而完成太空救援之後,也讓她找到新的愛情,新的生活。
新京報:片中有一個女主角走出太空站,飄在外太空的片段,拍這場戲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尤利婭:我們沒有出太空艙,因為考慮到安全問題,不光是演員的安全,還有其他宇航員的安全,所以這部分是特效完成的。有一部分太空場景是真的,是宇航員之前拍的,但拍到女主角臉的時候,是合成鏡頭。
《挑戰》劇照。 尤利婭的太空出艙鏡頭是藉助特效完成。
新京報:相比在地面拍攝,在太空失重狀態下拍戲,是更消耗體力還是會更省力一些?
尤利婭:在失重狀態下拍戲特別爽,因為你不需要各種設備,你可以把機器鬆開,它就一直飄。差不多快拍完的時候,導演開玩笑說,要不讓航天局再發一個太空艙作為攝影棚,可以在太空一直拍戲。
新京報:導演在太空中,喊「卡」的次數多嗎?
尤利婭:是很多次,但是你再喊也沒有用,因為上面特別吵,你再喊也無所謂,反正是聽不見。不過,我還是要感謝導演,因為他可以24小時一直在工作。他可以不吃不喝,一直在拍,包括我們要着陸了,他還是拿機器拍,補鏡頭,因為12天(太空拍攝時間)確實太少了。
尤利婭表示,她特別想念太空站,「特別想念失重的感覺,很樂意再次去。」
新京報:你兩個女兒看完電影之後有什麼反饋?
尤利婭:在電影上映之前,我自己也沒有提前看過電影,是和女兒在電影院第一次看。孩子們非常喜歡,她們看到火箭起飛的時候,就開始哭。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