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逐鹿春節檔,蓄力發展仍是關鍵

娛樂頭條 4787℃

短劇逐鹿春節檔,蓄力發展仍是關鍵 - 陸劇吧

□王曉宇 (武漢學院)

微短劇在2023年爆火,在2024年春節檔又獲得不凡的成績,各類平台的短劇都受到了觀眾捧場。《光明日報》2月23日發佈的「數據精選」提到短劇在春節檔破八億;尤其提到《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這部劇,僅拍攝10天,後期投入8萬元,但爆紅之後觀眾的單日充值達到2000萬元,足見微短劇迎來了「破圈」的勢頭。但暫時的火爆之後,短劇要獲得長足發展,真誠的創作和精品的打造,仍是關鍵。

首先來談一談親身的體驗。短劇的蓬勃發展使得很多長視頻平台也進軍短視頻市場,並且都朝着精良的製作邁進,芒果、騰訊更是專門設立了短劇劇場和板塊。寒假期間,我在各大平台上觀看了不少於20部的微短劇,既有製作精緻、劇情合理的平台獨家劇,比如《招惹》《大媽的世界》《虛顏》等;也有出沒在微信廣告和視頻評論區的小程序劇。

小程序劇相對而言是最粗糙的,主打內容刺激和追求爽感,一集1-2分鐘,並且往往在關鍵時刻需要付費觀看之後的劇情,而平台的獨播短劇大多為精品製作。由於我看了很多短、快的短劇,再看傳統的電視劇就一直沒放過倍速鍵,恨不得只看情節矛盾和男女主的相處,結果便是看了和沒看一樣,體驗感不完整,情緒也沒有起伏,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刷」劇。而短劇給我的體驗感也是如此,我快速看完了一部短劇,當時感覺很滿足,第二天又沉浸在另一部里,成了刷短視頻的劇集版。整體體會就是:確實有少數的精品存在,一天就能看一部劇,但大部分短劇的內容和劇情都差不多,妝造和演員也很相似,而小程序上大量改編自霸道總裁小說、復仇小說的短劇更是讓我臉盲。所以短劇雖有優秀之作在不斷爆火,可仍有大量的及格或者及格線以下的製作混跡在其中。

其次從短劇的創作來看,短劇內容從哪來?大部分都是網文改編,最近又推出了電影或綜藝衍生的微短劇,比如《少爺和我》(《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中頗受歡迎的喜劇cp主演)、《超越吧!阿娟》(電影《雄獅少年》的衍生真人微短劇),也有創作者的自創等等。

看起來微短劇的種類似乎變多了,但大部分短劇還是圍繞着女頻展開,劇情發展要麼是一集一波折,要麼是永遠沒有波折,一爽到底。短劇的種類和內容是需要在有人投身短劇行業後進行創新的,觀眾的需求也會急速改變。比如騰訊「十分劇場」添加了武俠、男頻、懸疑的短劇類別,豐富了短劇板塊的內容。還有一部互動微短劇《摩玉玄奇2》,觀眾作為「仙官」,通過頁面的互動選項一步步指導女主角在後宮立足,這些都是其短劇出彩的原因。觀眾從追偶像劇和仙俠劇,到吐槽其同質化,從被短劇集的劇場吸引,到對內容創作不穩定的抱怨,似乎成了規律。那麼現在對微短劇的「上頭」的觀眾,也終究會在「短、快、爽」的狂歡後追求更加精緻、真誠、恰當的製作。所以微短劇今年雖然很卷,也逐漸邁向精品化的創作進程之中,但靜下來思考內容創作、蓄力產出精品,仍然是發展的關鍵。

最後從微短劇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從去年年末一直到現在,都有影視大佬、導演宣布轉戰微短劇市場,現在也可以看到一些老牌的演員開始演繹短劇,並且轉化得還不錯;但是長短劇集有別、電影與電視劇、微短劇的創作路線、劇情敘事、人物安排有別,創作完成作品的呈現和觀眾的接受度仍然是未知。另外微短劇的用戶畫像由原來的三、四線城市逐漸擴充到了一、二線城市,受眾越來越多元,原本復仇、霸道總裁、精英爽感的文本套路必然會受到挑戰。內容的創新、創作者多類型的審美、觀眾多樣的需求都意味着微短劇的重點不在「微」和「短」,仍然是以內容為王;在短劇未成為紅海之前,仍有發力的空間。

微短劇在春節檔出乎意料的表現,預示着接下來具有絕佳發展潛力,但是如何將潛力發揮到極致、將勢頭保持住,並且長久發展下去,內容創作的內核是需要緊緊抓住的。越來越多精品化的創作、國家對於粗製濫造劇集的嚴格管理、創作者們從同質化內容中的跳脫,一定可以讓未來短劇呈現出多元的審美和觀看體驗。

短劇雖火爆,但仍需蓄力發展。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