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觀快評:「南方小馬鈴薯」爆梗,是愛稱還是刻板印象?

娛樂頭條 7283℃

元旦假期,哈爾濱旅遊「燃爆」全網,從各地特別是南方飛往東北賞冰樂雪的遊客絡繹不絕,「南方小馬鈴薯」這一稱呼也在網上走紅。

1月3日,「南方小馬鈴薯刻板印象」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在北京日報微博發起的投票「你怎麼看南方小馬鈴薯這一稱呼」中,53%的網友投給了選項一「可可愛愛」,14%的網友投給選項二「非常反感」,12%的網友投給選項三「不太好聽」,21%的網友投給選項四「我無所謂」。

「南方小馬鈴薯」是指在東北遊玩的南方人,身穿淺色羽絨服,頭戴可愛帽子是他們的特徵,又因其平均身高比北方人低,便有了這個形象又親切的叫法。同時,這也蘊含著當地居民對「小馬鈴薯們」勇闖東北的「寵溺」注視。

正觀快評:「南方小馬鈴薯」爆梗,是愛稱還是刻板印象? - 陸劇吧

然而,有人從中讀出了其他含義。「南方小馬鈴薯」的叫法,既有歧視南方人身高「矮小」之嫌,還可能暗含地域歧視,即南方人第一次見到冰雪時「土氣」的誇張表現。

不僅如此,這一稱呼還帶來刻板印象的問題。當目光被聚焦在體格嬌小、憨態可掬、以女性為主體的「南方小馬鈴薯」身上時,一方面,地域特徵與性別特徵混雜,遮蔽了身材高挑女性、南方男性遊客等形象,淹沒了遊客真實體驗的聲音表達;另一方面,叫法本身在萌化處理中被不斷放大,類似「想養個南方小馬鈴薯」等話語讓人感覺不舒服,超出了調侃的範疇。

本質上,「南方小馬鈴薯」就是一個身份標籤。即便它沒有嚴格邊界,更多依靠人們的心理認同,但其屬性也決定了,必然有人不認可、不接受被「一概而論」。從這一點上,「南方小馬鈴薯」究竟是愛稱還是刻板印象,可能不存在統一答案。鑒於此,公眾討論應保持理性,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包容不一樣的聲音。

標籤不宜過度解讀,玩梗也要適可而止。現在,過半數網友投出稱呼「可可愛愛」一票,但如果盲目跟風、過度玩梗,人們的感受就會趨於反感。到時候,熱梗變成了爛梗,地區間的差異溝壑將在接近性對話中更加難以彌合。把握好尺度與邊界,應是對待一切網絡熱詞、熱梗的態度與底線。

不可否認的是,「南方小馬鈴薯」摸索出了跨地區交流的新模式,也拉高了冰城的「溫度」。南方遊客在東北花式被寵的背後,折射出當地用心服務的正向觀念。

拋開大大小小的爭議,這場雙向奔赴落到每個人身上,不都是最獨特生動的記憶嗎?城市地鐵化身免費「擺渡車」,市民開私家車接送遊客,司機用溫柔「夾子音」跟乘客對話……每個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的都是質樸熱情。即便一座城市火起來後,並不代表着「十全十美」,但至少從目前看,哈爾濱已然接住了這波「潑天的富貴」。

南北交流不止一種敘事模式,無論是「南方小馬鈴薯」還是「廣西小沙糖橘」,讓我們珍惜這份跨越地域界限的情感鏈接,挖掘更多真誠優質的旅遊服務,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正觀評論員 韓靜)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