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一個人的性格折射出他的童年。
父母在我們心裏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作者蘇珊•福沃德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這本著作通過18年的從業生涯中的真實案例,從原生家庭的角度,全方位剖析「有毒」父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為「中毒」的子女提供生活和心靈的出口……
「有毒」的父母,給子女造成長久的身體或精神痛苦,在漫長的人生中恐懼、責任和負罪感一直存在,並或輕或重的影響着生活。
「有毒」的父母是怎樣的?
要判斷你的父母是否或者曾經是否有毒,並不總是那麼容易。到底是否受到父母的虐待還是只是自己過於敏感,每個人的主觀判斷都不一定準確。所以在這本書里,蘇珊通過問卷的形式,用客觀真實的數據幫助每個人直面家庭的真相。
其中包括三大塊:
- 童年時期你與父母的關係
- 成年後你的生活
- 成年後你與父母的關係
其中沒一塊都分為若干個小問題,如果其中1/3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本書將會做出強有力的指導。
「有毒」的父母帶給孩子的傷害是一樣的,而是這類父母很可能難以改變,甚至有很多子女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選擇自欺欺人。其實,掌握一些方法,完全可以徹底擺脫父母的控制。
首先,要對家庭關係有正確的認知;其次,明確的想要改變現狀的意識;然後,必須具備重新掌控人生的勇氣;最後,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去面對。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不幸。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從八個角度介紹了有毒的家庭的行為模式。
- 一、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類父母以絕對的權威掌控着子女,甚至在日復一日的熏陶中,子女也會對事實進行否認,並幫父母找各種理由,使不可接受的事情也有合理化解釋。因為他們無法承認父母是錯的。
當父母被神化,他制定的規則都是不可打破的,父母對子女的負面評價會讓子女深信不疑,這種影響會持續若干年,哪怕父母去世也無法解脫。哪怕在一直自欺欺人的背後,作為子女明明知道被刻意無視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把神化了的父母拉下神壇,從一個普通人的是非對錯去評判他們,才能真正去尋求到力量的平衡。最難的,恰恰是子女的心態和決心。
- 二、不稱職的父母
當父母不作為,角色缺失時,子女不僅被忽視,更多的還會充當起照顧者的角色。這種角色的倒置,會讓孩子有無盡的失敗感,總認為家庭中的各種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
強烈的負罪感驅使子女的強烈責任感,成為小大人的子女以一己之力是改變不了什麼的,於是又產生挫敗感和負罪感。長此以往,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這類子女失去了父母的榜樣,被愛與感知愛的能力,最終導致模糊的自我認同感,以為自己足夠好,就能夠改變一切,得到愛。自我價值感依賴於父母的認同,只有把耗費在父母身上的精力用在愛自己,才能真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三、操控性父母
這些父母對於「空巢綜合征」(孩子離家後父母不可避免要經歷的一種失落感)有種病態的恐懼,他們會用各種辦法製造孩子的無力感,讓孩子必須處處依賴自己,去阻礙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大人。
操控型的父母還擅長製造內疚,使子女產生負罪感,達到讓子女做出讓步以取悅自己的目的。
這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有毒父母類型,被情感綁架的子女往往透不過氣來卻束手無策。如果父母不能放手讓子女成為獨立的個體,這種關係的剝離必須子女自己做出改變。
- 四、酗酒型父母
酗酒者成年子女的典型特徵:過度的責任感、救助父母的需求、自身安全感的缺失以及被壓抑的憤怒。
酗酒是一種人人厭惡的陋習,所謂「家醜不可外揚」,酗酒者的子女從小被動配合保守這個秘密,他們變得既痛苦又怯弱。
酗酒父母本身會對孩子造成忽視,孩子缺愛,壓抑自己的情緒,成年後也很難表達自己的感情。然而,更悲哀的是,子女一邊痛恨父母酗酒的行為,變得憤怒沮喪又敏感多疑。他們中的很多人也習得以酗酒應對生活的方式。雖然極度排斥,卻最終變成父母的影子。
這類父母是需要改變的,但卻很難。所幸,成年子女的幸福是可以自己把控的,這個並沒有必要仰仗父母。
- 五、身體虐待型父母
在身體上虐待子女的父母極度缺乏控制力,只要有負面情緒需要發泄,他們就會選擇對孩子動粗,並且意識不到對孩子的傷害有多麼大。子女每天生活在擔驚受怕的恐怖氛圍中。
這類子女故事變得害怕受到傷害,害怕遭遇背叛,在感情里十分敏感和沒有安全感,因為他們無法信任別人。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中國的家庭教育世代相傳,父母打子女都有「為你好」的理由,就算沒有主動成為施暴者,無視的那個父母一方的不作為其實也是幫凶。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糟糕的是,很多受虐待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施虐的父母;或者相反,他們會無原則的縱容自己的孩子。
只有直面自己的負面情緒,才能逐一擊破,真正克服自己心裏的不足。好的消息是,這是可控的。
- 六、言語虐待型父母
年幼的孩子常常會把父母的話當成真理,父母說的都是對的,當自己視為權威的父母在語言上虐待孩子,後果將會多麼嚴重。
什麼是父母的言語虐待呢?——經常對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為人的價值進行語言層面的攻擊。或者披上幽默的外衣,對子女長期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綽號,或是拐彎抹角的羞辱來對孩子發起攻擊。
很多父母通過打擊和否定孩子的方式意圖促使孩子進步,以為「忠言逆耳利於行」,有些父母單純無視孩子的感受,以尋開心、譏諷孩子為樂。
長此以往,受到言語虐待的孩子極度缺乏自信,對人際關係敏感,對自己的認知不清楚,在心靈上承受莫大的傷害。
- 七、性虐待型父母
亂倫對孩子的傷害是毀滅性的,不可饒恕。據調查,這並非小概率事件。
亂倫或許是最殘酷、最令人難以啟齒的經歷了,這背叛了孩子與父母之間最基本的信任,也摧殘了孩子的感情。
亂倫摧毀了童年最寶貴的本質——純真。
亂倫關係中的孩子必須保守秘密,對他人沒有信任感,並長期背負巨大的精神壓力,有的同時合併身體虐待,何況身處其中的子女大多本身就是不被喜愛的。亂倫的傷害會使子女產生強烈的自責,自我厭惡和羞恥感。
亂倫關係中的子女,無論是人前還是人後,都是絕對的孤獨。像是一座真正的孤島,荒涼,無望。他們會習慣帶上面具生活,假裝那些傷害不存在,假裝一切都好。
最主要的是,他們不敢面對亂倫的本質,因為對抗極有可能會導致家庭破碎。
某種意義上來說,亂倫是一種心理癌症,且治療過程相當痛苦。
只有承認問題的存在,勇敢求助,才能最終找回自我。
- 八、有毒的家庭體系
有毒的家庭體系的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最明顯的特徵是,有毒的父母以自我為中心,利己,拒不接受改變甚至顛倒黑白。
他們無一例外的給子女負面的評價,把自己有毒的扭曲觀念植入子女的腦海。長期的控制以磨滅一個人的精神自主性。
在有毒的家庭體系中,平衡建立在混亂的狀態上。父母製造混亂,全家人在混亂中保持平衡,又在平衡中製造混亂。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惡性循環。
當家庭的平衡被打破時,有毒的父母會這樣應對:
- 1.矢口否認
- 2.推諉指責
- 3.強行阻撓
- 4.三角關係
- 5.保守秘密
幸運的是,這本書不僅告訴讀者有毒的父母表現在哪些方面,他們會做出哪些回應,更重要的是分析有毒父母的行為原因,會對子女的心靈造成怎樣的影響,更多的是以此入手,讓子女最終理解自己的行為背後的根本原因。
應對有毒父母的策略,擁抱那個內在小孩
- 一、原諒的陷阱
很多時候,所謂的原諒和忘記不過是自欺欺人,那些傷害就算被弱化和抹殺,它卻真真切切地存在着或者存在過。單方面的原諒是無意義的。
在原諒前,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發泄憤怒。真正的解放,一定是始於把責任還給該承擔責任的人。
- 二、認清認清自己與父母的情感糾纏
理解你的觀念和感受之間的關係,是停止自我毀滅性行為的重要一步。
搞清楚在複雜的親子關係中,到底哪些才是自己真正的感受,這尤為重要。可通過兩個方面的問卷進行梳理:
- 1.在和父母關係中的感受:
這部分問卷能反應是否處於與父母情感的糾纏之中
- 2.在和父母的關係中的行為
這部分問卷可以確定與父母的糾纏關係是否是當前人生的難題
如果把父母的感受作為行事的標杆,將無可避免地被父母所控制。因此通過問卷的方式,一步步去探尋那個真正的自我,在深刻區分哪些感受是屬於自己的情況下,才能把錯誤的觀念和行為方式連根拔起。
- 三、自我界定
自我界定,即在照顧自我和關心他人中找到一種平衡。最最重要的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一直捍衛自己的情感完整性。
出現衝突時,學會使用非辯護性的回應。辯護常常是無效的,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這時候沉着冷靜、臨危不亂顯得更加重要。
自我界定最關鍵的在於選擇,即每個決定的背後是絕望放棄使然,還是理智分析的結果,這有本質的不同。要記得,作為一個成年人,可以承受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所有不快。
- 四、不再自我懲罰
重新審視讓自己痛苦的經歷,與內心那個背負內疚的孩子對話,把責任的包袱還給該承擔責任的父母,不再壓抑自己的憤怒。有毒家庭中的孩子,積累的憤怒比一般人,sjj心中的哀傷和悲痛也更多。
列出10件每周可以做的、讓自己高興的事作為「關愛合同」,幫助自己治癒悲傷。允許自己憤怒,並表達憤怒情緒,掌控自己的憤怒而非被憤怒左右,把憤怒轉化為自我定義的動力源泉。
停止對自我懲罰,是對自己負責,把自己從自我封閉中解救出來。
- 五、對峙:克服直面父母時的恐懼
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與父母對峙做準備——這將是最令人恐懼、也最具能賦予力量的事情。
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與父母對峙的目的是為了:
● 直面他們。
● 徹底克服面對他們時的恐懼。
● 告訴他們實情。
● 為你們此後的關係定位。
對峙的結果並非都能讓父母發自內心地道歉,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受傷害的子女已然與自己和解。有勇氣去直面父母,便是成功,意味着你不再是那個完全由父母控制的小孩,你有能力過自己的生活。
對峙有各種方式,適用於不同的情況,由於對峙可能會引發父母的各種反應,在書里蘇珊都一一做出清晰可行的指導。真正讓人不懼怕、有方法。
對峙是最需要慎重的一環,稍不留意可能導致前功盡棄或者更多的傷害。在做足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對峙,所有的對峙都是成功的,因為對峙才能最終將人從與父母的舊有關係中解脫出來。
- 六、專業的心理治療
有些傷害無法自愈,有些行為模式早已經根深蒂固,憑一己之力是很難打破的,這時就需要心理醫師的幫助,前提是他必須有過相關專業培訓並具備一定經驗。
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單獨或小組治療,通過寫信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所有情感。這是一個從負到正的神奇的過程。
學會試着改寫受傷的歷史,擁抱那個無助的孩子,去與父母對峙,放下偽裝,做完一系列的專業應對以後,冷靜而理智的決定將來與父母的關係。
你將看到越來越多的有關自己力量和健康的證明。你在觀念、情感和行為各方面的變化將融入你的人格。總而言之,你可以「畢業」了。
從絕望到健康,這是真正的浴火重生。
解救自己,也是塑造未來
有些創傷,真的是父母造成的,只有認清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傷害,才能真正的正視它並打敗它,從而改變自己被控制的人生。
更為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不僅僅意味着把自己從內疚、自我仇視和憤怒的家庭遺毒中解救出來,更重大的意義是也解救了自己的子女。
打破舊的家庭關係,承諾並做到不讓自己的悲劇重演,讓自己的子女能夠免受其害,這會是給自己和子女後代最好的禮物。
蘇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是一把鋒利的刀斬斷父母的鉗制,是一雙溫暖的大手引領絕望的人走向重生。這是每個受到原生家庭荼毒的子女的安慰劑,在不動聲色中通過文字滋潤缺愛的心靈,治癒生活和靈魂的傷口。
正如魯迅所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打破原生家庭的禁錮,固然難上加難,然而只要抱有希望並與其對抗,終將能夠打開新的大門,去感受愛和學會愛,賦予自己的人生新的可能。
*作者簡介:空中行雲,一個集愛與孤獨於一身的女子,在夢與現實之間自說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