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導演]專訪顧曉剛: 用電影繪製一張時代畫卷

作為閉幕影片,顧曉剛的影片《春江水暖》在剛剛過去的「映見時代——致敬現實主義電影」2019年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受到廣泛關注。

此前,影片已獲得多項國內外電影節的殊榮,2019戛納電影節第58屆「影評人周」閉幕影片,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獎項,德國漢堡電影節「影評人選擇獎」、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與「最佳音樂」兩項提名。

《春江水暖》海報

《春江水暖》是顧曉剛的首部劇情長片,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總監查爾·泰松評價電影「最出眾的地方就是將當代中國和古代中國的迴響融合在了一起,一個藝術和詩中捕獲的中國。」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期間,導演幫對顧曉剛進行了專訪,隨他走進那幅《春江水暖》描述的時代市井畫卷。

從服裝設計與營銷專業一路走來的電影人

顧曉剛專業學的是服裝設計與營銷,大學的影展經歷讓他產生用電影記錄時代的衝動。

影展的經歷豐富着他電影的認知,畢業前顧曉剛去中國美術學院影視廣告系做旁聽,積累自己在藝術和影像的知識。畢業後顧曉剛先後去栗憲庭電影學校和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進修,向電影夢靠近。

同時,顧曉剛開始短片的實踐。2012年拍攝《自然農人老賈》,隨後做成《種植人生》,並斬獲2015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獎項。

《種植人生》海報

接着顧曉剛回到家鄉投入劇情長片拍攝。談及原因,顧曉剛回應自己一直想拍劇情片,只是新人導演先創作紀錄片更為容易,他能從中學習攝影、剪輯等專業知識。

「紀錄片,設備上更容易實現,它也不需要外界的資源與資金的介入。」

紀錄片和劇情片創作層面的差別,讓顧曉剛很快着手劇情片的工作。顧曉剛回應《春江水暖》早在2012年就有拍攝的一想法,「八年磨一劍,很早就想拍了。」

歷時三年,最窘迫的時候為拍電影去借網貸

《春江水暖》的創作充滿坎坷。

顧曉剛在2016年開始劇本創作。2017年七月份,正式開拍。顧曉剛將夏天的戲拍了一部分,並剪輯成短片。

在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這個項目獲得優秀青年導演創投優勝項目獎以及青年電影專項基金的資助。此後在創投會上,他的《春江水暖》也引來投資人和公司的關注,資金籌備變得順利起來。

對此,顧曉剛坦言,自己在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得到最大的幫助是信心,評委們對項目的認可讓他有把這個項目繼續做下去的心態。

顧曉剛憑《春江水暖》獲得FIRST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不過,拍攝過程中還是屢次出現資金的短缺,《春江水暖》多次因此停拍。為此,顧曉剛經歷了向朋友眾籌、發動團隊網絡貸等曲折經歷,直到工廠大門影業等公司的介入,這個項目才解決了資金的難題。

在資金困難之後,影片還要面臨時間的挑戰。「電影要記錄時代畫卷,但時代變化太快,一旦過去就永遠錯過了,包括拆遷、富春江上的場景,我只有搶時間。」

《春江水暖》劇照

環境本身的不可把控的特點,顧曉剛在拍攝上採取先把外景拍完,最後才回到室內戲的拍攝。「好在電影都及時把那些具有時代的風貌都給記錄下來了,因為現在的富春江已不是電影中的那個樣子了。我們沒有留下遺憾。」

一年的劇本創作,兩年的拍攝,《春江水暖》歷經三年才得以完成,拍攝團隊經歷兩個春夏秋冬,才得以捕捉到影片一年四季的時代面貌。

從中國山水畫出發,

用電影繪製一張時代市井畫卷

《春江水暖》的影片名有何寓意,和那首「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詩句有什麼關聯呢?

《春江水暖》的編劇、導演顧曉剛

顧曉剛解釋道,考慮這個片名有這兩個因素:他的家鄉有一條富春江,影片故事就發生於此;影片時間上橫跨了四季,他又想記錄家鄉在這個時代的風貌,於是就有這個名字了。「這部電影的英文名是『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原來的英文名為『Be cool Be warm』,翻譯過來就是冷暖人間,這更能解釋影片有冷有暖的整體調性。」

要完成這幅時代市井畫卷,影片用了大量的非職業演員,比例高達90%以上,「影片反映了富春江上的人像風物誌,把這裡的人們的生活、風土人情等全面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它不是靠演就能演出來的,它是需要人物在這幾十年的生活才可以做到。」

《春江水暖》劇照

影片選擇非職業演員,顧曉剛有着自己的用意,他認為可以更好地體現影片中純天然的部分,讓觀眾更貼切地感受到這些人物就是他們的一員。

當然挑戰也大,顧曉剛要跟「演員」講戲劇任務、表演,以及調度等,他要幫助這些素人要融入到劇本中的角色中,去完成劇情任務。

「非職業演員最大的問題就是懼怕鏡頭,我花了很大的精力才讓他們適應拍攝的環境,並進入演戲的自然狀態。包括影片中特別重要的大嫂角色,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完全釋放出來。」

《春江水暖》正片有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按照一年四季串起來,如果處理不好會給人由四個短片組成、彼此割裂的感受。

顧曉剛通過兩條貫穿的故事線解決了這一問題,「一條是四個兄弟養母親,面對老人贍養的問題;另一條是女兒經歷相親,面對戀愛婚姻問題。」

《春江水暖》的特點是引入中國畫「游觀」的概念,影片用了大量的長鏡頭,包括富春江長達12分鐘的鏡頭。而移動鏡頭拍攝中採用橫移和豎移,如中國傳統捲軸畫緩緩舒展。這既是顧曉剛個人的獨特美學風格,也是他有意將繪畫和電影語言結合。

左起剪輯師劉新竹,演員彭璐琦、孫章建,編劇導演顧曉剛,總製片人黃旭峰、張群,製片人珈菲,聯合監製周健森,製片人陳思羽、梁穎

「我想通過電影來展現中國山水畫的風貌,也可以理解中國山水畫有沒有通過電影的語言進行轉化。」

如今這幅「畫卷」已經完成。回想600多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歷經四年才完成了那副心血之作,將富春江的風土人情面貌鮮活地展現在世人面前;而今天顧曉剛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只不過這幅「畫卷」選擇了電影來呈現。

「做《春江水暖》時,我們企划了所謂的三部曲,即《千里江東圖》這個長卷的電影想法,這個只是我完成的第一幅『畫作』,就像影片結尾提示的卷一。接下來我會投入到杭州錢塘江這一部分,完成預計要到2022年。整個三部曲做完需要十年,這同時也是我接下來的電影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