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新: 《我和我的祖國》證明中國的電影基礎比過去好了

11月16日,由中宣部電影局指導主辦、浙江省電影局、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天鵬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世界電影人高峰論壇在杭州西湖山莊舉行。會議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為主題,圍繞「浙江故事國際講述」之「走出去與請進來」展開精彩討論。

浙江擁有可供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肥沃土壤,正不斷優化影視產業的發展環境,提供充沛的陽光、雨露,全力打造中國影視產業副中心。這次論壇,將開闢更多的渠道讓中國故事發聲,讓中國文化「走出去」;也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優秀文化「走進來」。

亞瑟·薩金斯安是《尖峰時刻》系列製片人,他提出,中國與美國的電影交流,是建立在「理解彼此」的基礎上的:「成龍剛開始來美國跟我們見面討論劇本的時候,我們聊到一半,成龍突然單獨把我叫了出去,說自己可能拍不了這個電影,他聽不懂在場人員說的話。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跟他去溝通,真正去理解彼此的文化。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我們每天住在一起就理解了,我們要理解中國人跟家人相處是怎樣的,成龍也要理解我們是什麼樣的,我們才能夠去製作《尖峰時刻》。在中美合作上,我們要思考,什麼樣的方式兩國人民可以共同接受?這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故事,是共同的思考,而不是強制輸入。」

包攬奧斯卡三項大獎、影片《斷背山》的製片人邁克爾·考斯提甘同樣認為,不管是優秀文化「走進來」,還是中國文化「走出去」,都有需要有共通的情感。「拍攝《斷背山》的時候,李安的父親剛剛去世,他的心情悲痛,不得不離開現場一段時間。為了紀念父親,李安導演還是拍了這部電影,電影的主題是隱秘的愛、不能與公眾分享的感情,他把自己人生中的經歷、背景代入了電影中。」

「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最大的障礙是內容上的障礙,我們要找到合適的、雙方都能接受的、最後是給人希望的故事。」金雞獎、華表獎最佳導演黃建新提出,中國故事的「國際講述」,也需要以中國電影的高質量發展為基礎。「《我和我的祖國》是去年10月決定要拍的,我和陳凱歌商量了打算做7個短的故事。但拍什麼是個問題,最後我們決定邀請中國最成功的位導演,拍一些普通人,把『我』放在第一位,彰顯個體生命的價值。電影上映後熱度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現在票房已經超過4億美金。由此我們發現,一個國家的電影要有自己國家自己的風格。」過去中國電影票房前十被好萊塢大片佔據,現在有9部都是國產片了,黃建新也由此認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引進來」已經有了更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