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對現在的青春劇失望

猶記得青春疼痛文學最流行的那幾年,我們常常能夠在各色的青春小說裏面看到各種各樣的悲傷,家庭破碎,懷孕流產,那個時候的我們並沒有覺得這樣的情節有多麼的脫離實際,有多麼的三觀不正,彷彿所有的悲傷都是青春該有的顏色,郭敬明的那些小說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只不過一晃過去快十年,曾經中二的我們也開始三三兩兩地長大了,回頭在看這些小說,雖然都是青春,但是更多的感覺都是在無病呻吟。

郭敬明的這本《悲傷逆流成河》,幾乎集齊了郭敬明小說特有的所有悲傷元素,幾個主角無一倖免,死的死,傷的傷,放在十年前拍出來肯定也會有很多人看。但是恰好這部劇誕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把青春片懷孕流產幾件套當做一個梗來調笑的時代。

也看過一點《悲傷逆流成河》的影版,不得不承認,它的改變是聰明的,但是它抓住了原著中值得被放大的一個點,就是校園暴力,這也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可惜電影還是拍砸了。

回過頭來看劇版。在經歷了幾個小時兩個主角的輪番口胡之後,我實在忍不住退了出來。看了看電影的豆瓣評論,長評中最置頂的那幾個都有吐槽演技,台詞,而最讓我心寒的恰恰不是這些,而是它糟糕的改編,糟糕到可以作為小說ip影視化失敗的典型案例。

首先,小說設定是在高中,劇直接因為改成了大學,然而故事還是那個故事,於是我們不可思議地看到讀着大學的男女主還住在家裡,學校的床位居然要申請,大學居然可以轉校,女主疑似懷孕居然可以傳的人盡皆知等等根本不可能發生在大學校園裡的事。

原著存在的那些情節發生在高中,因而很多事情也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儘管主角們的生活離我們很遠,但是對於高中生而言,懷孕的確是可以達到人盡皆知,廣為流傳的效果,但是大學不會。

我們都知道編劇肯定上過大學,所以不存在不了解大學生活的問題,然而在不得不得將設定改在大學的時候,最後出來的居然是這種效果,說到底不是不可以,只是懶而已。因為就算沒有口碑,有流量撐腰,依舊可以有錢賺,所以為什麼要費盡心思改編呢?

這麼多年,我們看到的好的作品屈指可數,遠不及爛片的零頭,我們觀眾又做錯了什麼呢?缺乏原創劇本,翻拍的很多都是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的小說,經典老劇,很多電影電視劇與其說是電影電視劇不如說是粉絲福利。影視行業愈發顯得畸形,如今一部豆瓣上六分的劇就在國產劇中算不錯的了,一個年輕演員有着還可以的演技就能夠被不停誇讚了,這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