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知名導演小檔案--頂級大師超級冷門, 你知道幾位?

本期超級冷門,全部電影大師中的大師,知道三位就是資深影迷了!

電影從誕生以來,短短百年時間,已成為續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繪畫、建築、雕塑七大藝術類別之外的成為第八藝術。這是與眾多導演大家及其電影分不開的,優秀的電影導演也必須成為一名優秀的藝術家。

這一百年時間中,全世界知名導演及其代表作無數,小編大致列了一些有影響力和藝術成就很高的名演導出來。列出導演的簡單點評、代表作及主要成就作為一個小檔案。由於人數很多,筆者分期發佈,盡量按國家或地區排,每期十位。我想每期前面幾位導演大多影迷都知道,不過最後三位雖然是影史上的名導,知道的就可以算資深影迷了。

部分資料及點評來源於時光網上方應元老師的教案,在此表示感謝!

八、埃米爾·庫斯圖裡卡(Emir Kusturica) 南斯拉夫 1954年11月24----

點評:他嘴角總是掛着一絲嘲笑,剖析着同胞身上並存的溫良與冷酷、正直與邪惡,以至於很多東歐評論家痛斥他把自己國家的人民全描繪成小偷和騙子。其實這是對庫斯圖裡卡的一種誤解,忽視了他笑鬧諷刺背後所深藏的鄉愁與痛惜。看過《沒有天空的都市》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快結尾處演到在德國瘋人院里關了幾十年的伊萬跑進地下隧道,一輛經過的軍車問他去哪兒,他說,「南斯拉夫。」司機大笑着回答,「地球上已經沒有南斯拉夫了!」然後揚長而去,鏡頭裡只剩下伊萬瞪着一雙乾澀的鼓眼泡發獃。這時,我們看到的難道不正是庫斯圖裡卡本人嗎。

代表作:《地下》、《流浪者之歌》、《黑貓,白貓》、《亞歷桑那之夢》、《生活是奇蹟》

成就:迄今導演17部電影(含電視電影),在3大藝術電影節獲得16次提名。2005年擔任第58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七、阿侖·雷乃(Alain Resnais) 法國 1922年6月3日----2014年3月1日

點評:他是法國電影史上最重要,也是最難界定的導演之一。他至今已經85歲了,從1936年開始拍攝短片,已經過去了70年,他拍攝的電影不多,但這些作品充滿了想像力和反叛的精神,是電影歷史上不可錯過的佳作。他是「左岸派」的代表人物,無數次被寫入教科書,他在電影史上的位置絲毫不亞於戈達爾。他就是阿倫•雷乃。在雷乃的電影里,有着對世界、對人類深不可測的敬畏,有對心靈永不停息的探索。

代表作:《廣島之戀》、《夜與霧》、《去年在馬里安巴德》、《心事》

成就:Resnais完成了16部長故事片;20多部短片。在三大電影節獲得提名十餘次,但是他的成就不是可以用獲獎來概括的。1995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Career Golden Lion);1998年獲得柏林電影節終身成就獎(Silver Berlin Bear For his lifetime contribution to the art of cinema.)

六、路易•布努埃爾(Luis Bunuel),法國,1900年2月22日----1983年7月29日

點評:路易•布努埃爾出生在西班牙東部德爾埃附近阿拉貢省(Calanda, Teruel, Aragó)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和虔誠的天主教家庭。他的家鄉階級劃分明顯,所有人的身份都是世襲的,民俗根深蒂固而且十分神秘,宗教信仰氛圍異常刻板,布努埃爾的四個妹妹都選擇了在此地以一種奇特的宗教儀式自殺。幼年經歷深刻影響了布努埃爾日後的創作。

西班牙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布努埃爾,以他的才華,完全可以為自己換來榮華富貴,但卓爾不群、毫不妥協的天性讓他總是處在流亡之中。這是一個終生與政府、教會、整個中產階級、甚至與自己為敵的人。

布努埃爾更與眾不同的榮譽恐怕就是他的「不受歡迎」,他曾經幾乎被所有他去過的國家視為不受歡迎的人,種種責難不僅來自於政府、教會,也來自於媒體、民間和個人,甚至包括他的朋友,可貴的是,面對如此多的不理解,他始終可以保持清醒。

代表作:《一條安達魯狗》、《黃金時代》、《無糧之地》、《被遺忘的人們》、《納薩林》、《沙漠中的西蒙》、《維莉迪安娜》

成就:導演32部電影;編寫39部劇本。4次在戛納獲得大獎;2次在威尼斯獲得大獎;一片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第43屆戛納電影節首次設立路易·布努埃爾特別獎。

五、謝爾蓋·帕拉讓諾夫(Sergei Parajanov),蘇聯,1924年1月9日----1990年7月21日

點評:戈達爾說:「曾有一座電影的神廟,那裡有光,有影像和現實,這座神廟的主人就是帕拉讓諾夫。」但是直到今天,帕拉讓諾夫的名字在國際上幾乎無人知曉,甚至沒有關於他的一本英文著作。

蘇聯「最後一位天才導演」帕拉讓諾夫一生多災多難,僅以四部劇情長片呈現於國際,但他那結合詩、繪畫、民俗志的獨特影象風格,卻使得他成為無法被電影史忽視的藝術巨匠。

帕拉讓諾夫的獨特風格更傾向繪畫,來自於他的亞美尼亞(Armenian)血統,那屬於高加索的神話傳說,以及回教與基督教交錯的宗教聖靈,是他所有創作汲取的靈感源泉。他的作品將高加索的草原復活在中世紀的時空下,隱隱透露出一個着魔的宇宙,神秘而詭異,並充滿強烈的儀式感,抒發著難以名狀的詩情。

代表作:《被遺忘的祖先的影子》、《石榴的顏色》、《蘇拉姆城堡的傳說》、《吟遊詩人》

成就:一生拍攝了17部電影,其中有7部長片,能被看到的只有4部;帕拉讓諾夫不只專擅電影,對詩與畫也十分嫻熟。他一生集詩人、短篇作家、畫家、和導演於一身,各類作品都相當豐富。他去世後的隔年,亞美尼亞共和國埃里溫EREVAN市政府將他故居改成博物館,開放給公眾,陳列他的繪畫、拼貼、手稿、傢具、海報等,展現他一生不尋常的創作經歷。

四、埃里克·侯麥(Eric Rohmer),法國,1920年4月4日----

點評:Rohmer是法國新浪潮中最細緻入微也是水平最穩的影人,他是這次運動中年紀最老卻最晚贏得國際注目的電影作者,他為數不少的作品之間多數存在着密切的內在聯繫,這種特色酷似大文學家巴爾扎克,因此Rohmer也被稱為是電影界的「巴爾扎克」。和新浪潮其它大導演一樣,他出身自《電影手冊》的影評人身份。

Rohmer可能是唯一一位不必和商業妥協而能贏得票房的「作者論」導演,他終身都在堅持「以簡單的方法拍電影」的想法,他那些看似散淡的電影形式,卻在「記錄時代的社會意義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代表作:《克萊爾的膝蓋》、《綠光》、《貴婦與公爵》

成就:迄今導演了52部電影。13次在3大電影節獲獎。2001年威尼斯電影節授與他終身成就獎。

三、費爾南多·索拉納斯(Fernando E. Solanas),阿根廷,1936年2月16日----

點評:阿根廷電影的旗幟人物費爾南多·索拉納斯是戛納、柏林、威尼斯電影節的常客。不過按照當下中國的說法,他在阿根廷的處境,應該算是個「老憤青」。他表達自己的方法是拉美文藝中的「魔幻現實主義」,他的電影用荒誕離奇的情節,深刻諷刺着這個經濟不斷退步的國家。

索拉納斯也是「第三電影」電影流派的開創者,他一直在為第三世界國家的文化生存而努力。

代表作:《他人的眼光》、《探戈,流亡者的加德爾》、《南方》、《旅行》、《雲》、《一場浩劫的回憶》

成就:1986和1992年兩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成員。2004年獲得柏林電影節終身成就獎(Honorary Golden Berlin Bear)。在3大藝術電影節獲得16次提名,13次得獎。

二、羅伯特·奧爾特曼(Robert Altman),美國,1925年2月20日----2006年11 月20 日

點評:羅伯特·奧爾特曼與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一起,是迄今僅有的兩位囊括金棕櫚獎、金獅獎和金熊獎的導演。他一生42 部電影里的每一部都是對奧斯卡所代表的美國電影工業秩序和好萊塢電影美學的抗爭與反動。Altman 似乎一輩子都在反對好萊塢,但他同時一步也沒有離開過這個龐然大物,而僅是作為好萊塢的一個特例,一個邊緣人物。從這個層面來判斷,一些媒體將之稱為「美國最偉大的獨立導演」。

代表作:《陸軍野戰醫院》、《納什維爾》、《西塞英雄譜》、《高斯福德莊園》

成就:一生導演了89部作品。製片41部。編劇40部。8次奧斯卡提名,1次獲獎。7次柏林電影節提名,5次獲獎。8次戛納電影節提名,2次獲獎。3次威尼斯電影節提名,2次獲獎。12次Emmy Awards提名,1次獲獎。1996年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02年柏林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06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一、奧遜.威爾斯 Orson Welles 美國 1915年5月6日--1985年10月10日

一句話點評:奧遜.威爾斯是電影史上的天才導演、編劇和演員!他27歲的編導演的《公民凱恩》是電影史上堪稱第一偉大的電影。他一輩子都在與製片商和票房戰鬥。奧遜·威爾斯對於電影的貢獻,令無數後人景仰崇拜。

代表作:《公民凱恩》、《上海小姐》、《歷劫佳人》、《簡愛》(出演)

成就:作為演員,他參與了一百多部電影(包括配音);作為編劇,他寫了42個劇本;作為導演,他執導了近40部影片。1975年,AFI授予威爾斯終身成就獎。然而,奧遜.威爾斯的偉大絕不是這幾個數字可以描繪的,他就是電影史上的泰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