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冷靜、狠辣且不斷犯案的職業犯罪人,心急如焚的武英德急到發燒數天不退。
面對不斷現的重大殺人搶劫案件,身為一局之長的顧保雄卻無論如何不肯與昀城方面併案共享信息。
當秦川真正坐鎮溪城試圖將幾起案件併案偵破時,當秦川為了糾正兩地將偵破方向鎖定胡中興時。
才明白這不僅僅只是一場他與犯罪嫌疑人之間的較量,更是一場他無法憑藉一己之力讓兩地放下嫌隙的鬥爭。
本以為《我是刑警》只是一部單純到通過大案要案,突顯一線刑警工作與生活不易的電視劇。
誰曾想竟然在主要角色還未悉數登場之前,便有了這樣一場敢於說出實話、道出實情的內部體制之爭。
毫不誇張地講,無論胡明所飾演的張克寒在第十四、十五集中有多麼出彩,無論一眾老戲骨們有着多麼精彩的表演,都無法與這場兩個城市之間的相互拉扯相提並論。
《我是刑警》果然是一部無愧於「王炸劇」稱號的電視劇,一部敢於直面體制內部問題的電視劇,一部敢於通過武英德與秦川講出合併辦案有多困難的電視劇。
當我看到昀城的副局長楊鳴不接受武英德建議時,還以為有着豐富刑偵工作的楊局有自己的一套辦案思路。
可當我看到溪城的顧保雄副局長對秦川推三阻四時,才明白秦川為何遲遲下不了決心接受武英德接手這個燙手山芋。
因為面對昀城與溪城兩地的嫌隙與不配合,面對雙方各自都對彼此充滿戒心,即便是由省廳做後盾的秦川與趙飛,也只能在兩位副局長面前不斷妥協。
因為一旦秦川與兩邊撕破臉,不僅無法完成老師武英德託付的重任,更無法面對兩地百姓對他們的期望與重託。
作為先與武英德扯皮,又與秦川拉鋸的主要人物,由石文中所飾演的顧保雄副局長,幾乎將官場文化中的各種「不堪」表現的淋漓盡致。
他雖然沒有刻意醜化副局長這個形象,卻用自己那皮笑肉不笑的淡定與從容,徹底展現出了混跡官場多年之後,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滴水不漏的本事。
面對顧局長的各種拖延與推脫,無論是泰斗級的武英德,還是有省廳為其背書的秦川,幾乎完全發作不得。
即便是武英德曾經怒斥過顧局長,可面對宛如泥牛入海毫無波瀾的顧局長,一腔熱血的武英德也只能內火攻心高燒不退。
相對於《我是刑警》前期集中某個角色上的光彩,這一次的精彩之處卻並不限於石文中所飾演的顧保雄一個人。
而是通過一系列對體制頑疾和人情世故的描寫,通過無數小角色面對顧局長馬首是瞻不敢多言的表現,一點點將秦川勢必會在這裡被「扒層皮」給做實。
《我是刑警》演出破案雖然難,卻永遠都難不過沒有良好工作環境的窘境,更難不過無法有效調配資源的無奈。
當魏局長看着秦川辦公桌上的案件詳情時,心中明鏡似的魏局長,知道秦川想要接手這個案子,卻因為懼怕「條塊分割」這個大難題而止步不前。
此時即便是位高權重的魏局長,也只能望向窗外無奈的長嘆一聲。
而不得不服老的武英德,面對自己這不爭氣的身體,面對內心那團無法熄滅的熱火,只能以老師之姿懇求秦川接下這個案子。
即便他知道這一次肯定會讓秦川舉步維艱,即便他知道這一次的困難不在案情本身,而在於自己同志內部無法做到信任與協同。
「一個人對社會的最大貢獻,就是把個人行為變成國家行為,最後再變成歷史行為。」
這句武英德給秦川的教誨,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極度困難,正如當初他與胡兵之間的隔閡,若不是胡兵出了車禍,他們二人之間真能相視一笑泯恩仇嗎?
而昀城與溪城這兩地之間的隔閡,要遠比秦川與胡兵之間的隔閡更加難以解開。
甚至可以說只要制度上沒有做出根本的改變,這種隔閡與不信任將會永遠都存在下去。
而這也是為什麼要為《我是刑警》點贊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我是刑警》做到了別人不敢說的他說了,別人不敢做的他做了,別人不敢演的他演了。
他敢於將那些並不光彩的一面真實的展現出來,也敢於對這些頑疾提出批評並試圖想要去解決它。
作為實驗顧保雄副局長的石文中,更是犧牲了自己的形象,將這個在某種程度上比宋小軍、張克寒等反派更「惹人厭」的角色演活了。
他演出了別人不敢演的戲,他講出了別人不敢講的詞,他成為了擺在秦川面前最大的一座山,也成為了《我是刑警》堪稱「王炸劇」的重要角色。
關於《我是刑警》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裡,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