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幸孕,閃婚老伴寵上天》《五十歲的我懷了二十歲霸總的孩子》《保潔老媽無極歸來》……近幾個月以來,一批相當炸裂的中老年題材短劇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批評。11月初,多個平台和短劇製作機構反映稱已收到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針對中老年題材微短劇的管理提示,引起業內討論,多部內容誇張的中老年題材短劇也已陸續從平台消失。
根據當前發佈的中老年題材微短劇管理提示,提示一方面肯定了中老年題材微短劇滿足中老年群體情感需求,也提到了部分短劇為吸引眼球故意製造衝突、設計狗血情節,傳遞違背時代潮流、不符合時代精神的價值觀念,引發輿論關於中老年人沉迷、微短劇收割中老年人的擔憂。同時對中老年題材微短劇創作提出了要「扭轉突出表現重男輕女、貪財算計、狠毒蠻橫的『惡婆婆』『惡奶奶』的模式化創作傾向」「扭轉刻意製造衝突和價值觀撕裂的創作傾向」「扭轉過度將中老年人形象邊緣化、臉譜化的創作傾向」的要求。這份提示的出現或與近幾個月來在瘋癲道路上一路狂飆的中老年題材短劇所引發的批評與擔憂分不開。
近幾個月以來,中老年題材短劇成為短劇市場的香餑餑,其內容大多為中老年「瑪麗蘇」劇情,比如中年保潔阿姨與年輕霸總談戀愛,劇情接着驚人反轉中年保潔阿姨竟然是隱世首富,又比如兒媳婦將年輕貌美的婆婆誤會成霸總老公的情人,沒想到婆婆的真實身份竟是財團董事長……這些瞄準了銀髮族的短劇情節沒有邏輯只有「爽點」,而且批量製造,換湯不換藥的抄襲作比比皆是,這樣讓「國產短劇已經瘋了」這樣的話題頻頻引起熱議。
但時間往回倒流幾年,早期的中老年題材短劇還不是這個樣子的,2021年,短劇《大媽的世界》引爆網絡,這部以兩位退休大媽超級豐富幽默的退休生活為主要內容的短劇俘獲了不少網友的心,也讓觀眾們看到了以中老年人為題材的短劇創作在市場上的可行性。但隨着短劇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的下沉,部分短劇的創作方向開始偏離,劇本不再精打細造,而是以「爽點」為唯一風向標,大批低質量短劇湧入市場。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微短劇市場中40歲到59歲的用戶佔比高達37.3%,60歲以上的用戶佔比也有12.1%。根據民政部發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2.97億。
與此同時,老年人觸網的比例也在增加,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新增網民群體中,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佔比20.8%,短劇市場的中老年用戶佔有半壁江山,為中老年用戶量身定製的老年瑪麗蘇和老年爽劇自然應運而生,部分浮誇、離奇、低俗的中老年短劇開始上線了,比如此前引起了廣泛討論的《保潔老媽無極歸來》,其中出現了「男主被下藥女主捨身相助」「女主絕境中真實身份曝光其實是世界首富」等離譜情節,令網友目瞪口呆。
付費短劇引發的消費維權問題更多,2024年5月,艾瑞諮詢調研了1022名微短劇用戶,同時發佈了《2024年中國微短劇行業研究報告》。報告顯示,40-59歲用戶占微短劇用戶的37.3%,60歲及以上用戶佔比為12.1%;而「短視頻直播電商發展洞察」顯示,抖音、快手上41歲以上用戶佔比 36.3%,51歲以上用戶佔比也有18.9%,其中三成月度線上消費能力超2000元。為吸引更多用戶付費,許多app設置有續費陷阱,沉迷在爽劇中的中老年人一個不留神充值就成百上千,而當子女想要維權時才發現想要退款沒那麼容易,中老年短劇變成了「精神殺豬盤」。有短劇行業人士認為,從管理提示來看中老年題材短劇的創作依然是受到鼓勵的,但創作方嚮應當要發生轉變,短劇創作整體都在探索走精品化路線,中老年題材自然也不例外,只追求滿足爽點出口惡氣的短劇不是滿足中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正確打開方式。
文/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編輯/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