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遠離「造神」陷阱|娛是乎

在2024年入冬前的第一場雪落下之前,53歲的刀郎可能也沒想到,時隔多年回到公眾視野,輿論的喧囂還是追着他跑。

一段時間以來,刀郎2024個人巡迴演唱會席捲演出市場,「刀郎落淚」「伴唱救場」「刀迷陪哭」等話題多次登上熱搜榜。刀郎上一次開演唱會還是2012年「謝謝你」世界巡迴演唱會,2013年結束巡演後,他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一別就是十餘年。去年,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引發了解讀狂潮,被網友奉為年度「神曲」,至今餘溫猶在。今年8月,他以一場線上演唱會「殺回」音樂圈,高熱話題不斷刷屏社交平台。

截至目前,刀郎演唱會已經官宣了7座城市,演出延續至明年1月。二級票務平台摩天輪上,正在售票的澳門站、廈門站門票溢價至2700元起出售,廈門站票面680元的看台票標價3053元,澳門站內場有些vip座位標價高達22000元,溢價之高堪比當紅偶像。

與此同時,圍繞刀郎本人的熱議持續不斷:與歌手雲朵的「師徒關係」,作品再陷「落俗」爭議,演唱會視頻被造假剪輯……紛紛擾擾,難以平息。實際上,從20年前刀郎憑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火遍大江南北開始,人們聊起他的話題就不僅僅是音樂了。

《2002年的第一場雪》還包含了《情人》《衝動的懲罰》等傳唱度極高的作品,在彩鈴盛行的時代,這張專輯的正版銷量達到270萬張,盜版不計其數。

「是你的紅唇粘住我的一切」「用你那火火的嘴唇,讓我在午夜裡無盡的銷魂」,粗獷、赤裸、直白的風格讓刀郎自成一派,但並不被當時的主流音樂圈認可。在千禧年初的精品唱片時代,刀郎的大白話戀曲被冠上了「土」「網絡歌曲」的印象,一些音樂人言辭犀利地批評刀郎審美不足,沒有藝術性,是流行音樂悲哀的表現。

那之後,被視為草根出身的刀郎在歌壇留下了燦爛深刻的一筆,又淡然離開,「歸隱」十幾年以《羅剎海市》歸來,再次掀起風暴。起起伏伏的境遇滿足了廣大群眾對於「草根逆襲」「復仇爽文」的想像。

那些早年恩怨被網友「扒墳」成了《羅剎海市》解讀狂歡中關注度最高的內容,輿論從一首歌的解讀,上升到對其他歌手的巨大討伐,那英某社交平台的一條視頻評論區湧入了1132萬條留言,幾乎全是嘲諷。後來,刀郎無論是新專輯的熱賣,還是演唱會的成功,都被粉絲視為「庶民的勝利」。

於是,刀郎被想像成了一個蟄伏多年的世外高人,一個代表平民百姓批判精英的「神」。

尤其是在巡迴演唱會開始之後,很多人將對刀郎的關注帶向了極端,短視頻平台上出現了「刀郎登上《紐約時報》」「十里長街迎刀郎」「霉霉、阿黛爾、席琳·迪翁翻唱刀郎的歌」「100萬人助威刀郎演唱會」「田震韓紅是刀郎演唱會特邀嘉賓」等大量移花接木的造假視頻,用刻意「神化」或過度娛樂化的方式消費刀郎。

實際上,這些造假視頻中很多鏡頭來自其他知名歌手的演唱會,在自媒體誇大剪輯的推波助瀾下,雖然看上去相當離譜,卻讓很多缺乏網感和辨別能力的中老年粉絲信以為真,獲得了高流量傳播。造假視頻里,刀郎被追捧成了「世界級刀神」,影響力「輻射全球」,甚至能「引領人類文明精神」。

除了演唱會,刀郎和雲朵之間的師徒關係也不斷引發熱議。此前,雲朵在個人演唱會上表白:「我雲朵永遠是刀郎的徒弟。」這一舉動引發了部分刀郎粉絲的不滿,指其「蹭熱度」,隨即牽扯出來一堆「背叛師門」「背信棄義」「在恩師低谷時離開」的奇情八卦。

10月29日,歌手雲朵的經紀公司發表聲明稱,有部分網絡用戶捏造、散布有關雲朵(本名:謝春芳)的不實信息。其中提到,2014年刀郎的版權公司主動提出希望雲朵獨立發展,雙方友好解約,不存在「背叛師門」等情況;雲朵商業演出的全部歌曲簽署了相關協議,均獲得了版權方的授權許可,從未牽涉任何版權糾紛,闢謠「雲朵霸佔歌曲版權」至訴訟的傳言。

對於這段「師徒關係」,刀郎的版權公司和巡演主辦方曾經發表過聲明回應爭議,其中同樣提到了「雙方友好解約」和版權歌曲的授權期限等。但在粉絲濾鏡下,這些回應成了「刀神」體面、大義、心軟的表現。

在這場「造神」鬧劇中,不明真相的粉絲振臂歡呼,路人對刀郎的態度從去年回歸時的「真香」逐漸轉變為「過度營銷」的質疑。「造神」是一種陷阱,往往下一步就是「毀神」。

喧囂之外,刀郎本人做了什麼?去年年底,他宣布停更社交平台,稱還有兩三張專輯計劃,需要大量時間去做田野工作;今年開啟演唱會以來,刀郎在台上除了唱歌,其他所有表達幾乎都關於音樂和創作。面對狂熱的粉絲,也只是發表了一則「倡議書」,引導歌迷遵守秩序而已。

如果將視線回歸到刀郎和作品本身,會發現他其實跟20多年前一樣,還是那個腳踏實地,熱衷採風創作的音樂人。創作前期,除了那些愛戀「神曲」,刀郎一直在西北地區汲取民族音樂的養分,採樣了不少當地的民歌小調,《西海情歌》《喀什噶爾胡楊》《沙棗花兒香》等歌曲既有民族樂器的節奏,也有民間故事的印記。

可以說,採風一直是刀郎貫徹的創作法則,民歌一直是刀郎的靈感來源。這種創作習慣也延續到了他淡出大眾視野的那段日子,《彈詞話本》採風於蘇州的傳統曲藝彈詞,包含《羅剎海市》的《山歌寥哉》應用了全國各地11種民間歌調。

無論是早期作品,還是最新專輯,其實都能夠看出刀郎的志趣——從土地來,到民間去,將民歌唱出新調。

這樣的刀郎,人們的視線不該只盯着那些緋聞軼事。對於粉來說,更應該熱愛真實的刀郎,而不是「信奉」想像中的「刀神」。畢竟,能20多年保持個性不變,踏實做音樂的歌手不多見了。

記者:李睿 編輯:周全 校對:劉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