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追看期待大結局!《上甘嶺》高開暴走!我預言收官會是頂峰

最近有個特殊的日子,或許是我們擁有民族共同的記憶,這一天,也發生了一件十分特殊的事。

都知道《上甘嶺》快播完了,但在10月25日抗美援朝紀念日這兩天,《上甘嶺》也迎來了另一個巔峰。

它拿下平均2.3752%的收視率,暫列2024年劇集平均收視率第一名,也就是全國所有電視劇的第一。即將大結局,全民都在追看期待大結局的到來!

編劇汪海林也專門髮狀態祝賀《上甘嶺》,誰能想到,這樣一部短平快,細節嚴謹,製作精良的戰爭大劇,會受到所有觀眾的喜愛。

我現在追劇都追成習慣了,不知道這部劇完結之後再看什麼。

相信跟我一樣觀感的觀眾,可太多了。

甚至有網友開始反向催自己追劇的老爸睡覺。

在抗美援朝戰爭74周年之際,電視劇《上甘嶺》以其嚴謹的歷史態度、精準的細節還原和深邃的人文關懷,為我們呈現了這場改變戰爭進程的關鍵戰役。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軍事題材作品,《上甘嶺》不僅完整記錄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過程,更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深入展現了志願軍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在70年後依然能夠感受到那段熱血歲月的震撼力量。

尤其最近播出的這幾集,看完後感觸很深。

這幾天的劇情,上甘嶺的部隊進入了反擊作戰,想要一舉拿下所有的陣地,為此秦基偉不惜打破原有的計劃,將反攻日期延遲了兩天,為戰士們準備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1952年10月30日,註定是上甘嶺戰役的轉折點。

劇中完整還原了這場扭轉戰局的決定性反擊戰,展現了志願軍精湛的戰略戰術水平。

第一次在一部電視劇中,看到如此精確的沙盤推演和反擊戰術時間確定,就連反擊戰的時間節點安排得恰到好處:

12:00開始的預先炮火準備,

17:00完成準備工作,這段時間的持續轟炸讓敵軍逐漸麻痹大意

21:00,大反擊正式打響

21:10,實施巧妙的佯攻,成功將敵人從工事中引出

21:25,炮火延伸

22:30,步兵反攻全面展開

次日02:00,反攻取得決定性勝利

這場反擊戰的細節還原,完美體現了志願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軍事思想精髓。

正如劇中段顯峰的感悟:"當大反擊的火箭炮摧枯拉朽地轟炸在敵人陣地上時,我突然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整體的戰局和部署是由眾多的戰術組成,陣地爭奪戰、堅守坑道、後勤運輸,都有不同的戰術部署,而大反擊,是全軍上下多兵種、多部門、多種戰術的默契配合。"

志願軍打仗的章法,就這樣躍然熒幕,即便是個軍事小白,也能看清楚,看明白。

另外,在段顯峰的指揮下,炮兵部隊展現出驚人的火力打擊能力。

步炮協同作戰在這場反擊戰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喀秋莎"火箭炮的齊射,不僅摧毀了敵人的陣地工事,更打擊了其預備隊,為步兵的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些細節的還原,也讓我們真實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與戰術的精妙。

截至目前,劇中最令人動容的情節,莫過於八連在坑道中14天的頑強堅守。

當連長馮百勝在30日大反擊勝利後清點人數時,那句令人心碎的報告讓無數觀眾落淚:"報告軍長,一三四團八連集合完畢,八連原有一百三十八人,增兵三百三十五人,從陣地上下來的,總共八人,請首長檢閱!"

這個真實的歷史場景,展現了志願軍將士為保衛陣地不惜生命的決心。

段顯峰在劇中說過一段極具分量的台詞:"這不只是紅旗,這是我們八連的魂,是四百多犧牲在這裡的戰友,拿獻血和生命鑄就,我們一定要把它帶回去,我們要把他們帶回家。"

這句話不僅道出了對戰友的深切懷念,更展現了志願軍將士對信仰的堅定和對戰友的情誼。

劇中大家最喜歡的戰士,應該是雙喜吧。

雙喜成長很快,迅速從一個戰士,成長為班長、排長、副連長,可以說一戰成名,他也展現了年輕戰士在戰爭中的蛻變。

最初的雙喜雖然聰明大膽,卻因為莽撞和冒進犯了不少錯誤。

但在戰爭的考驗中,在指導員和戰友們的影響下,他逐漸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一名有擔當的副連長。

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真實反映了志願軍中年輕戰士們的普遍成長軌跡。

在真實的歷史中,確實有許多像雙喜這樣的年輕戰士:劉興文不滿16歲就加入志願軍;楊金柱18歲就在戰場上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孫占元25歲入朝參戰,27歲壯烈犧牲;孫子明從21歲參戰到22歲犧牲......

這些年輕的生命,用熱血詮釋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

《上甘嶺》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對歷史真實的執着追求。

從戰役進程的還原,到具體戰術的展現,再到人物對白的設計,處處體現着創作團隊的嚴謹態度。特別是對10月30日反擊戰的細節描寫,完全符合歷史檔案記載,這種對細節的尊重,讓整部劇具有了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上甘嶺》對戰爭場面的展現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創造了國劇中戰爭場景的巔峰。

但視覺效果,並不是它追求的唯一目標,除此之外,《上甘嶺》更注重挖掘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

無論是八連僅存8人的悲壯,還是年輕戰士們的成長,都被賦予了深刻的人性內涵。

正如劇中段顯峰所說:"火力和戰術固然重要,但奪取勝利,更重要的是執行戰術的人。"

看《上甘嶺》,最深的感觸,是對先輩們的敬仰之情。

在這場舉世矚目的戰役中,志願軍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秦基偉說過:"十五軍,是永遠打不完的。"這種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正是志願軍精神的真實寫照。

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

《上甘嶺》不僅是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電視劇,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透過這部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着志願軍將士們前赴後繼、視死如歸。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

站在和平年代回望那段歷史,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的和平,銘記歷史,傳承志願軍精神。正如劇中所展現的,戰爭的勝利不僅僅依靠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力量。

這種精神,永遠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

《上甘嶺》的播出,讓我再次回望那段崢嶸歲月,讓我們永遠銘記那些用生命守護和平的英雄們。

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啟示。

願和平永駐,願英烈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