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手繪電影海報回顧新中國成立75周年電影發展歷史

9月27日,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上海圖書館、上海電影家協會和普陀區檔案館聯合舉辦的「大手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手繪電影海報特展」,在上海圖書館東館開幕。

這場展覽是「紮根人民,與時代同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上海文聯繫列主題活動之一,同時作為第六屆上海圖書館閱讀季(2024—2025)國慶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電影海報的角度,帶領觀眾回顧中國電影的歷史,也從電影記憶中回溯一路走來國家和人民生活發生的點滴變化。

展覽現場

手繪電影海報,作為電影的宣傳手段,在電影誕生之初便已出現。海報不僅畫功精湛,更藏着巧妙的構思,濃縮電影的精華,加上影院美工師對影片的獨到理解,筆走龍蛇,妙筆生花。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量工作在放映第一線的美術工作者,堅持用手中畫筆為電影創作手繪海報,為中國電影留下許多堪稱「大手筆」的珍貴作品。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彙集了75幅不同時期的經典電影海報,以電影故事的時代背景先後排列,搭起一條既承載歷史足跡,又在藝術表現上精彩紛呈的電影畫廊。從《鴉片戰爭》起始,到反映建黨的《開天闢地》,從土地革命時期為背景的《紅色娘子軍》《閃閃的紅星》到以抗戰為背景的《鐵道游擊隊》《紅高粱》《51號兵站》,再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林海雪原》《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從解放初期的《霓虹燈下的哨兵》、抗美援朝的《英雄兒女》到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的《高山下的花環》,以及反映1949年後社會大眾生活的《今天我休息》《李雙雙》,改革開放後的《人到中年》《秋菊打官司》《股瘋》,還有新世紀拍攝的《生死抉擇》《戰狼》《湄公河行動》等,徜徉其中,我們會清晰地觸碰到新中國電影的脈律,感受到新中國電影曾經創造的輝煌。

開幕式上,導演鄭大聖回憶起年輕時受到的震撼:「不到影院時就能看到一面牆的海報降臨在大街上,而且同一部電影在各家影院張貼的海報也不一樣。不一樣的類型、風格,包括海報上選取的高光時刻都不盡相同,因為每一位畫師對於電影的理解、詮釋與設計不一樣。」

不同的海報背後是畫師獨特的風格,有的善於配比顏色,有的巧於塑造角色,還有的工於輕擦出某種特別的光影氛圍,鄭大聖也願為此跑去各家影院,追看各幅海報,影院門口的海報牆儼然變為屬於影迷的畫廊:「影院門口的大海報是美工師們的大手筆繪畫,海報展現的電影亦是電影創作者的大手筆作品,而共和國75周年的歷程更可謂是時代的大手筆。所以,我們以此致敬75年來為新中國電影發展作出貢獻的電影人,也以此獻禮共和國75周歲生日。」

開幕式現場,李樹德作為手繪電影海報美工師的代表,向大家介紹手繪海報的製作過程:提前三兩天進入影院觀看影片,然後回到案台開始創作,在巨大的尺幅上用畫筆一筆一筆勾勒、塗色,最後張貼在影院外,而後新的影片即將上映,再進行新一輪創作,周而復始。所謂海報,大概就是因為像大海一樣寬廣,寬廣到隔着馬路就能看到,觀眾被海報引着進入影院。

「區別于海報上所記錄的導演、主演等台前工種,其實我們美工往往不為人所知,大眾看來可能跟水電工一樣都是工人,我們的畫作可能在牆上張貼一周就會被新的海報取代。」李樹德談起自己的工作,認為它可能默默無聞卻滿腔自豪,「但我自認為我們美工是創造美與藝術價值的工匠。我從事海報創作直至退休,我們這一行基本都會幹到退休,正是對於電影與美的熱愛與嚮往支撐着我們專心創作,數十年來不離不棄。儘管我們美工只是小眾人群,但每周一幅畫作能為路旁成百上千雙眼睛提供美的感受,我相信我們的職責在於服務大眾。」

李樹德

隨後,李樹德將自己創作的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手繪海報贈送給了電影出品方。作為展覽開幕的啟動,領導和嘉賓們拿起畫筆,為現場正在創作的《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大幅海報上添上獨特的一筆,這幅海報也由兩位共同創作者李樹德和黃榮國捐贈給上海圖書館永久收藏。

贈送儀式

「現如今,隨着數字媒體技術發展,手繪海報逐步隱入歷史的河流,已經不多見了,但是老一代海報創作者的職業理想和藝術追求依然在賡續和發揚。」普陀區檔案館調研員徐勇軍講述起手繪海報的意義,「我們期待上海電影能再塑輝煌,不僅要出大手筆的電影、導演和藝術家,也要出大手筆的電影海報及其創作者,以守正創新的精神打造上海電影之城,以電影的高質量發展,助力上海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建設,為中國電影走入千家萬戶、躋身世界影壇作出新的貢獻。」

本次展覽將一直延續到10月20日,展覽期間,主辦方還將配套主題論壇,探討75年來中國特色經典電影的發展之路,同時開展青年電影人的「觀摩+沙龍」活動,挖掘電影海報背後的故事,探討新時代電影的創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