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雨姐一個月「翻車」2次背後:4場直播總銷售額超2500萬元

近日,打假博主「大娃」稱曝光網紅東北雨姐售賣的紅薯粉沒有紅薯一事時,遭東北雨姐毆打。

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稱,他們已得知此事,正在調查。「紅薯粉條產品中具體含木薯粉成分多少,現在尚不清楚,如果真的有問題,我們肯定追究他們的責任。」

【1】東北雨姐帶貨的紅薯粉被質疑沒有紅薯成分

9月24日,「東北雨姐帶貨紅薯廠承認含木薯粉」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源於打假博主「大娃」,其購買了東北雨姐售賣的紅薯粉,經檢測,紅薯粉里沒有紅薯。

其公布的由海關技術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顯示,名稱為「王守生紅薯粉條」的樣品,1袋2.5千克,生產商為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六河粉條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河粉條公司)。此樣品的檢驗時間為2024年8月9日至8月15日,檢驗結果為未檢出紅薯基因,而是檢出了木薯基因。

「大娃」稱前往東北雨姐家維權時被毆打,頭部出現傷痕。據現場音頻,東北雨姐稱:「貨要沒有問題,今天你就是污衊,我要不給你弄到傾家蕩產的。」

9月24日,「大娃」告訴九派新聞,對方「開局就動手」,後續會還原事實。

博主「大娃」展示自己被「東北雨姐」毆打時的傷痕。圖/視頻截圖

經視直播記者曾致電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稱,「紅薯粉條產品中具體含木薯粉成分多少,現在尚不清楚,如果真的有問題,我們肯定追究他們的責任。」

六河粉條公司在接受鳳凰網採訪時表示,紅薯粉條中確實摻了木薯,因為它有粘度,但不會像網上說的「一點紅薯成分都沒有」,兩者是一起用的。

天眼風險信息顯示,2022年9月,六河粉條公司因生產的粉條被抽檢出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項目不符合國標,被罰款5萬元。此外,2018年,該公司生產的粉條、紅薯粉條曾兩次被抽檢出二氧化硫殘留量項目不合格。

【2】東北雨姐曾因盤錦螃蟹被質疑擺拍

這並非東北雨姐首次「塌房」。9月4日,東北雨姐發佈了一條盤錦螃蟹豐收的視頻,引發爭議。

視頻里,東北雨姐和同伴白天在稻田中抓螃蟹,抓了滿滿當當的螃蟹,又大又乾淨。

東北雨姐抓螃蟹。圖/視頻截圖

評論區不少自稱盤錦當地人的網友稱,盤錦稻田蟹沒有視頻中這麼大;其次,抓螃蟹沒有白天去田裡抓的,都是天黑抓的;最後,盤錦螃蟹爪子和殼的縫隙里大多沾上洗不掉的泥漬,而視頻中的螃蟹白白凈凈的疑似洗澡蟹。

大眾質疑東北雨姐擺拍造假。東北雨姐在評論區回復稱,視頻是受某豐收節活動主辦方邀請拍攝,由於活動時間指定以及夜晚拍攝不便,才造成大家的誤解。

但大眾並不買單,越來越多的盤錦人、蟹農跳出來講述盤錦螃蟹的特點,疑似抗議東北雨姐的「造假行為」。九派新聞注意到,輿情發生後,東北雨姐已將該視頻下架。

9月7日,東北雨姐及團隊在直播中曾解釋稱,因豐收節主辦方希望9月初發佈視頻,所以團隊在8月底進行了拍攝工作。拍攝時,稻田蟹尚未成熟,所以將盤錦其他水庫的河蟹放入稻田場景中進行拍攝。相關視頻只是有劇本的段子,本意是宣傳家鄉的盤錦河蟹,並沒有掛出過售賣鏈接。

而在盤錦螃蟹之前,東北雨姐也曾因為帶貨大鵝被捲入輿論風波,網友質疑其用市場價較低的雁鵝冒充大鵝。目前,在東北雨姐的櫥窗里已經搜不到大鵝這個產品。

【3】最近一個月直播四場,銷售額超過2500萬元

2023年下半年,一個叫「東北雨姐」的博主迅速出圈。和普通認知里的女性形象不同,東北雨姐做事雷厲風行,甚至可以說「彪悍」。

扛半扇豬、壘豬圈、挑大柴……做事火急火燎,渾身是勁,再加上中氣十足的嗓門和節奏感很強的背景音樂,東北雨姐在短視頻開闢出一條新賽道,收穫了大批粉絲。

東北雨姐扛起半扇豬。圖/視頻截圖

網上還掀起了模仿東北雨姐的熱潮,本來無精打採的人,一聽到東北雨姐同款背景音樂就立刻打起精神瘋狂幹活。

東北雨姐的老粉絲小陽說,她特別喜歡雨姐呈現出來的幹練和力量感,「感覺她能一拳打死兩個我」。雨姐每次更新,她都反覆觀看,併到處向身邊人推薦。現在再談到東北雨姐,她的老粉絲小陽扼腕長嘆,而後選擇沉默。

第三方數據顯示,東北雨姐的賬號在2022年末到2023年初實現了極大增量,僅僅52天,她的粉絲就從100萬猛增到500萬。現在,該賬號一共有2403.8萬粉絲。

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東北雨姐一共直播帶貨4場,場均觀看人次500多萬,4場直播銷售總額在2500萬至5000萬之間。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數據平台的評價中,東北雨姐被劃分到「頭部達人」一欄。

據藍鯨新聞報道,東北雨姐21至60秒的短視頻報價100萬,60秒以上視頻報價120萬,名列頭部必選榜三農周榜的第1名。6月以來,東北雨姐共發佈了3條星圖視頻,涉及電商平台、電動車、脫毛儀等。

東北雨姐一個月內「翻車」兩次,網上有支持她的人,但整體風評已經有所改變,更多人覺得她和「那些網紅」沒什麼不同。

近期,網紅主播帶貨問題頻發,網購時代,消費者權益該如何保障?多位專家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主播帶貨屢屢被曝售假,凸顯了直播帶貨存在主播責任劃分、法律滯後、監管難等系列問題。建議將頭部主播作為監管重點對象,建立更為嚴格的處罰機制,通過引入第三方質量評估機構,對頭部主播帶貨的產品進行事前篩查;完善主播、平台、商家等各方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給帶貨主播套牢法律責任「緊箍咒」。

九派新聞記者溫艷麗 綜合報道

編輯 王佳箐 肖潔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