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凡人歌》自開播以來,網上熱議就沒有停過。
這部改編自小說《我不是廢柴》的電視劇,講述了三對主人公,面對不同境遇下,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追求。
短短三十七集,寫盡了中年人的掙扎與無奈,狠狠地戳中了每一位觀眾。
很多觀眾都在說,這部劇是給我們打預防針。
劇中的中年失業、投資爆雷、裁員降薪現象,在現實中也時有發生。
如果你不想面臨跟他們一樣的命運,主動給生活降級,才是最好的突圍之法。
01
消費降級
劇中,那偉和沈琳是一對典型的中產夫妻。
他們在望京有寬敞的住房,並育有一兒一女,一家四口可謂是其樂融融。
那偉也通過多年打拚,坐到了公司副總的位置,收入很高,所以他們家花錢一點都不含糊。
為了匹配自己的身份,那偉50萬的寶馬說買就買;
沈琳就在家當全職太太,手戴6萬的鑽戒,穿的用的也都是名牌;
他們家孩子辦周歲宴,同樣是花錢如流水,一下就用去了好幾萬。
由於花錢從不節制,那偉遇到部門大裁員後,他們全家立刻就陷入了困境。
一家子過着緊巴巴的日子,只能被迫消費降級。
他們把望京的房子以1.2萬的價格租出去,全家搬到燕郊居住,用中間的差價補貼每個月房貸。
把名牌衣服、包包,能賣的便宜賣,不能賣的送人情,換成了平價用品。
最後那偉還把寶馬低價出售,換了輛二手大眾。
薩迪曾說過:「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饑寒。」
所謂三年豐,三年歉。
人的境況就像自然界的收成一樣,時好時壞。
如果沒有準備存糧,隨便一場意外、一樁變故,都能輕易地擊垮你。
所以在未來幾年,你一定要管住自己的錢包,少剁手,多儲蓄。
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出門消費要習慣性地看看餘額。
02
就業降級
人到中年,突然失業,卷不過年輕人,適應不了新環境。
為了養家,只能把工作期望和工資要求一降再降。
這就是最近很火的一個新詞——就業降級。
《凡人歌》中,幾個中年失業的人,就將這一個詞體現得淋漓盡致。
沈琳最開始是人力資源總監,年薪稅後高達20萬。
之後在家庭的支持下,她選擇辭職,成為全職太太。
但很快,家庭的變故接踵而至,她也不得不再次踏入職場。
她以為,憑藉著她過往的資歷,再找個好工作應該不成問題。
事實是,曾經的高管身份已然成為過去,她面臨的是一個接一個的面試與拒絕。
在現實的打擊下,沈琳只得不斷降低自己的期望,先後干起了住家月嫂、賣鹵貨的工作。
那偉也同樣如此。
在被公司辭退以後,這位曾經叱吒職場的大佬,為了維持家庭,只得放下自尊,去跑外賣、賣鹵貨。
劇中的另一位前高管秦峰,也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放下身段去店裡搬貨送貨,幹得跟個臨時工似的。
為什麼他們能做到如此?
因為中年人的世界,前有狼後有虎,一場突如其來的裁員、一次意想不到的風險,都可能壓垮一個家庭。
正如俞敏洪所說:
「當一個人面臨生存問題,先活下去再說。只要這份工作不玷污你的人格,只要可以給你帶來一份收入,你可以先做。」
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降低預期,先活下去,再談未來。
03
投資降級
最近有個網絡熱詞「中產不要命三件套」:投資商鋪、辭職創業、全職炒股。
許多投資者高估自己的能力,盲目投資,最終連原本安穩的生活也賠了進去。
自媒體人@納爺講過一個故事。
教培行業興起時,她手底下的有一個員工,因着自己工資高,老公也有點錢,便把家庭積蓄全部都投了進去。
結果血本無歸,孩子教育的錢,一家人生活的錢,一下子都打了水漂。
作家連岳有句話說得一針見血:
「投資的標準是,你要有本事先安置好家人的生活,此後還有閑錢,才能用來投資;投資失敗後,還要保證家人豐衣足食,不能遵循這個標準,就會被投資害死。」
如果不能保證這一點,普通人最好還是少投資。
《凡人歌》大結局時,那偉前老闆王睿智還俗,那偉去找他要回墊付的80萬。
王睿智說自己打算東山再起,讓那偉直接把這80萬投進來,入股新公司。
還說到時候分紅了,這錢能翻好幾番。
那偉被說得又有點心動。
但回到家,看到一家人掙扎在溫飽線上,那偉也終於投資夢醒,第二天就找王睿智強勢要回了那筆錢。
現實中,很多人總以為投資賺大錢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殊不知,成功的機會實在渺茫。
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還有無數人被拍死在了沙灘上。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一切還是要以穩妥為上。
未來幾年,一定要謹慎大型投資。把錢攥在手裡,永遠要比投入市場來得踏實。
04
教育降級
有人說,中產父母的教育靠兩個字,一個是「砸」,一個是「刷」。
砸錢,砸學區房,砸補習班;刷級,琴棋書畫各種考級考證。
然而,你越用力,越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叛逆平庸的孩子。
那偉的女兒那卓越,上的是外國語小學,平常有奧數班,鋼琴班等,還有補習班的費用。
劇中有這樣一幕,沈琳在女兒上學之前,一邊給她梳頭,還要一邊檢查她的古詩背誦。
送孩子出門時,又殷勤叮囑:在車上再背兩遍。
可女兒根本不願意學習,她惦記的只是要如何成為學校里的悠悠球大王。
後浪研究所,也記錄過一對母子的真實故事。
母親唐婉一直遺憾自己沒念過好大學,生了孩子後,便一門心思撲在孩子的教育上。
從幼兒園起,她就砸錢讓孩子上各種興趣班。
上了中學後,她又辭掉自己的工作,在學校附近租房,監督孩子學習。
可付出了這麼多,最後孩子還是只考上了一個普通二本,畢業後還是苦哈哈地去外面打工。
盲目砸錢雞娃,最後的結果大概率就是這樣:你費盡時間金錢,卻培養出了一個平庸的孩子。
而聰明的父母,早已決定給孩子的教育降級。
砍掉不必要的興趣班,減少教育上的支出。
減輕家庭負擔的同時,也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
經濟學教授何悅曾說:
「主動給生活降級,是自救;被動給生活降級,是掙扎。」
劇中那偉一家,很不幸地淪為了後者。
他們從繁華的望京搬到燕郊,從高薪白領到擺攤、送外賣,過程中的艱辛不必多說。
事實上,很多中產離破產也只有一步之遙。
面對未知的明天,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捂緊錢包,主動給生活降級。
請相信,你對生活的每一次低頭,都是為了以後更好地昂首。
你當下的每一份積累,終將換來命運的厚待。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