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江湖,秩序難再!

多年來基本已落定的投行江湖排位,正面臨被顛覆的可能。

曾經「三中一華」是中國最頂級的四家投資銀行的代稱。

曾經包括廣發、國君、海通、國信、光大、東方等的前十排位都是不可挑戰的。

但你看看。

經歷了這幾年的新銳機構的奮力崛起,老牌機構的各有「家事」,券商投行業務的秩序早已被沖刷的只剩「半壁」。

但現在,可能這「半壁」的排名,也是要動搖了。

根據資事堂對各家券商投行業務的盤點,2024年上半年可能是近年知名大型券商「被更替」幅度最大的半年。

而且,可以想見,隨着未來行業整合加速,這個「顛覆」的趨勢恐怕會繼續。

哪怕是「三中一華」,稍有懈怠,恐怕就很容易被顛覆。

「三中一華」:隨時準備被顛覆?

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華泰證券(即業界所稱「三中一華」)這四家券商一度被金融人視作投行的「頂端」,亦是諸多畢業生嚮往的「夢中投行」。

但如今這個版圖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首先是,三中一華和其他機構的排名位次迅速接近。

且不說,四家機構中早已插入了國泰君安(以承銷收入排名論,下圖,統計來源:wind。)

後面還緊緊跟着海通、東方。

甚至前幾年「休養生息」的中泰證券、國金證券也殺將出來。

整個承銷市場的秩序,相比2023年幾乎被顛覆了一半。

頸部券商也迅速洗牌

如果把業界前五名看做頭部機構的話,那麼五到十五名,就是頸部機構。

這塊的變化更大。

上文已經提過,東方證券、中泰證券、國金證券在2024年上半年表現相對出色,業界排名迅速提高。

其中尤其是,中泰、國金和光大,三家券商承銷凈收入(投行業務貢獻)已經佔到公司總營收的10%。

尤其是國金證券,佔比高達17%,在前十名投行業務領先機構中位列首位。

業界眾望所歸的投行強棒中金公司,位列次位,佔比超過14個百分點。

回頭看,業內還有一些行業的承銷收入佔比較高的機構。

天風證券以44%的承銷收入佔比高居榜首。

此外,華金證券、民生證券、東海證券和開源證券,且佔比均超20%。

排名顛覆早有「苗頭」

如果回看歷史,2020年-2023年的證券承銷前十名排位,更加可以發現,一些老牌機構的名字在迅速後移(下圖)。

在上述四個年度中,穩定在行業投行業務前列的,只有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

同時,海通、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是前十大的常客,此外都是「過客」。

而這個競爭形勢,在2024年上半年發生了微妙變化:國泰君安「闖進」前三強,中信建投則被暫時「擠出」前三強。

最頭部的序列洗牌了?

你上我下趨勢明朗

我們以機構角度看,這種機構之間,你上我下的趨勢更顯清晰(下圖)。

細分業務也在「嬗變」

年內ipo首發家數,中信、中信建投和國泰君安均為7家,並列行業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和民生則各完成了6家ipo項目,而華泰和中金分別「僅」有5家和4家。

在增發項目中,中信證券以16家的數量遙遙領先其他同業。

對比2023年上半年的數據(上圖):中信、中信建投和海通各完成23家、18家和11家公司的ipo項目。

股權融資進入「低溫期」

導致投行排名動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融資家數和規模的減少。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場首次發行股票的規模人民幣1729.73億元,同比下降73.90%。

a股ipo企業數量及發行規模均有下降,全市場合計44家企業完成ipo,同比下降74.57%,

全市場企業融資金額同比下降84.50%。

再融資發行規模同樣下滑,跌幅近七成。

暫時來看,股權融資市場進入了一種「低溫地帶」。

這可能對所有參與機構都是考驗,而且,目前市場份額還有集中化的趨勢。(cr5、cr10明顯在上升)

背後已有 「火藥味」

但當行業的熱度下降,同時頭部券商的整合不斷時,秩序的變化就帶了些許競爭的「火藥味」。

一方面,各家機構都在積極的「精簡瘦身」,策略不同的「廣進計劃」可能帶來效果完全不同的戰鬥力。

另一方面,當機構開始更多的整合與協同時,其核心團隊的變遷也會帶來非常重大的業務表現上的起落。

再者,未來經歷了整合後,各家的激勵機制會往何處變遷,也頗引人關注與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