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再出海!英國倫敦連演12場

去年中秋節,深圳原創舞劇《詠春》開啟海外演出的首秀,受邀到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連演4場。今年,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前往英國倫敦開啟第二次「出海」演出。於當地時間8月30日至9月7日在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演出12場。讓我們再次跟隨《詠春》一起去感受深圳文藝精品所包含的氣象萬千,共赴一場文明交流互鑒的藝術盛宴!

如果此刻你身在倫敦,那麼在倫敦街頭、地鐵等地都可以看到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的演出預告海報。其中,英國倫敦購物聖地和韋斯特菲爾德購物中心持續在廣場大屏投放海報為舞劇《詠春》即將在英國開啟演出進行預熱。在社交媒體上倫敦華人華僑、留學生紛紛表達對《詠春》的關注與期待,還有網友曬出門票表示靜待《詠春》倫敦之約。

據悉,8月28日出發的《詠春》演職團隊已是「第三批」,第一批、第二批《詠春》演職團隊已抵達倫敦。北京時間8月28日凌晨5點多,舞劇《詠春》第三批演職團隊從深圳出發,預計在英國當地時間28日傍晚6點抵達倫敦希思羅機場。

深圳歌劇舞劇院首席舞者、「葉師傅」常宏基說:「希望更多海外觀眾和僑胞感受青春深圳的青春團體呈現的青春作品。希望通過我們熱情的舞蹈呈現在海外颳起青春中國的藝術風潮。」

對於第二次「出海」的感受,常宏基此前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詠春》講述的是一個中國的故事,它的『出海』可以向海外傳播屬於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另外,我認為舞劇這種呈現形式也有利於進行跨文化傳播,雖然外國觀眾聽不懂我們的語言,但是他們能看懂我們的肢體動作,能感受到我們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的情感。希望在未來的巡演中,國外的觀眾能通過我們的表演感受到中國武術的精神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深圳歌劇舞劇院青年演員馮浩然提到,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此次將通過《詠春》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好地講述深圳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也是對自己和團隊最大的挑戰。

深圳歌劇舞劇院青年舞者王沅琳表示,無論是面對台下熱烈的掌聲,還是跳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希望自己保持清醒,才能有更好的發揮。王沅琳說:「希望英國的觀眾會喜歡這部武術和舞蹈結合的作品。」她告訴記者,《詠春》利用雙線敘事的故事結構和舞劇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利於進行跨文化傳播,相信海外觀眾通過舞蹈語言,能夠感受到中國武術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家將以飽滿的狀態,給海外的觀眾帶來不一樣的中國文化認知。」舞劇《詠春》巡演經理王阿麗說。據介紹,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快適應當地環境,出發之前團隊還將歐洲巡演的日程、當地氣候及周邊的環境等內容做了詳細的攻略,並製作成手冊發放給大家。

不僅如此,她還提到,今年團隊還特別定製了統一的服裝,這不僅代表着《詠春》演職團隊的形象,也能讓海外朋友們感受到《詠春》不一樣的風采。據悉,此番《詠春》赴英演出12場,總演出場次將刷新至202場,將首次在海外迎接200場演出節點。

本次《詠春》演齣劇院沙德勒之井劇院位於著名的「倫敦西區」,是一座擁有300餘年歷史的知名劇場。8、9月正值倫敦西區「演出季」,由平均年齡僅26歲的深圳歌劇舞劇院青年舞者集體呈現的《詠春》將與幾十部來自世界各地的舞台劇「同台競技」,在國際演藝市場、國際傳播上打開了「一扇門」,向世界展示東方舞蹈之美與中華英雄氣概。

舞劇《詠春》講述了一個關於中國功夫的故事,也是講述中國文化傳承、創新、和平、包容精神的故事。劇中的「燈光」是鏈接兩個時空的紐帶,象徵著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的傳承。該舞劇以獨特視角切入,將戲外同懷奔赴山海夢的《詠春》劇組與戲內葉問赴香港打拚的故事並行展現,雙線交織,同時呈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香雲紗」,將國家級非遺與嶺南民俗文化創新融合於劇中,帶來兩個時代的同頻共振。以「舞」演「武」,舞蹈與武術的融合,是舞劇《詠春》的一大亮點,也是演員面臨的一大難點。在該劇中,五大功夫門派詠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極拳、太極拳中的武學招式,與古典舞、現代舞的舞蹈特質相結合,這些打鬥片段深受觀眾喜愛。

圖片來源:深圳特區報

內容來源:張羽淳、深圳特區報

記者:張羽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