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間,電視劇《九部的檢察官》播出了大結局內容。經過18集追劇之後,我感覺,它和《狂飆》有一個最為相同的地方,那便是,男主有良知,正義才到來。無獨有偶,這兩部電視劇作品,都是張譯主演。
在《狂飆》當中,反派角色之所以可以被繩之以法,實在是因為張譯飾演的男主角有良知。不少觀眾表示,在該劇當中,張譯角色被貶低下方,張頌文角色在路口開車經過,這部電視劇便可以結束了。這是腰斬水滸的路數。劇作當中,之所以可以最終求取到正義,實在是因為男主有一股子與生俱來的良知感,最終,贏取了真相。
在電視劇《九部的檢察官》當中,也存在類似的事情。倆終極大反派喝酒聊天的時候,其中一個跟另一個說,你應該把這件事情壓下來。到這裡,這部電視劇其實也可以在跟《狂飆》當中「路口見」相同了。但是,因為男主及其男主身邊的同志們有良知,所以,這件事情,它們不僅壓不下來,而且,它們肯定被繩之以法。
男主有良知,是《狂飆》和《九部的檢察官》兩部電視劇共同的敘事推動力。當然,在兩部電視劇作品當中,都相對輕視對於「男主為何有如此堅定良知」的劇情打造。普通良知,普通的善良,是天性使然。這種冒着生命危險而去實現的良知,則需要後天的培養的。《狂飆》和《九部的檢察官》在這個男主何以有如此堅定的良知方面,均沒有給出太多的劇情解釋。這是相對遺憾的事情。
良知,如何建立,是當下絕大多數電視劇都沒有辦法觸及的主題內容。而這個主題內容,放在當下題材的電視劇作品當中,則是最為有價值的。其實,很多有良知的編劇們,也可以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的良知道德,又是如何建立的呢?這種追問,若是能夠得到正確的回答之後,顯然有助於整個社會、未成年人群體等等,也建立這種有效的良知精神儲備。
《狂飆》這部電視劇,最大的硬傷,也是無法解釋,男主為什麼有如此堅定的良知。它重在講述張頌文角色為何會從一個賣魚的走向犯罪道路。這種講述,是有其價值的。反觀《九部的檢察官》,在對男主良知獲取途徑的打造上,還是有一定量的建樹的。這些建樹,也值得我們重新回味一下。
劇作當中,以講男女主角情感故事的方式,回敘了他們大學時候的一次辯論賽。這些橋段,還真的不是只停留在講情感故事。它更多的是講,男女主角在辯論賽的過程當中、以前和稍後等等,正在逐漸建立哲學的、邏輯學的思考能力。這些思考,是可以為良知建立打下地基的。人類經過有效的思考之後,肯定會走向更加的良善,而不是邪惡。
一句題外話,咱們很多大學裏邊,也搞辯論賽,但辯論的題目往往無關痛癢,非常奇葩。這便是非常丟人現眼的事情了。辯題只有觸及現實層面上的內容,才能真正引發學生們思考,才能讓他們有的放矢,才能幫助他們快速建立哲學邏輯學上的深入學習的動力準備等等。當下,很多大學辯論會上的辯題是憑空說物,自娛自樂,互相糊弄罷了。
此外,在《九部的檢察官》當中,男主角良知的建立,還有榜樣的力量。劇作大結局的時候,有個橋段,一閃而過,但是值得拿出來講一下。張譯角色要上台領獎了,他回憶起自己和已經犧牲的前同事之間的故事。這位前同事,登台領獎,男主角也上台,往旁邊蹭了一張合影。良知的建立,需要有榜樣的力量在,需要有德行的傳承人在。所以,一旦你成為良知的光,你的光,就可能會傳承到更多的人那裡。
《九部的檢察官》在男主良知建立前提的這件事情上,沒有作為敘事重點出現。它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抽絲剝繭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更具備故事性的。這是商業劇創作當中的必然。但是,一部電視劇要想成為經典,還是需要再「良知建立過程」、「良知被壓制」等內容上進行重點敘事才行。
基於此,我認為,《九部的檢察官》是一部相對優秀的電視劇作品,但它也可以實現更大的優秀。而要實現更大,則是老編我拿着世界經典文學名著的要求,來要求這部電視劇了。這似乎是苛責。(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