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陸川跨界執導,《天工開物》將登陸上海

讓《天工開物》這本記錄古代科技與工藝的百科全書「活」起來,導演陸川跨界執導舞劇《天工開物》,10月25日至27日將亮相上海文化廣場。「宋應星作為時代逆行者,肩負起文化重任。」陸川說,「我們希望用影像襯托他波瀾壯闊的內心世界,也希望家長帶着孩子們來看一看,300多年前讀書人怎麼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該劇8月22日開票。

從電影領域跨越到舞台藝術,二者在表現形式、敘事手法方面有着本質的差別,「如何讓《天工開物》記載的各種農技,活化為惟妙惟肖的舞蹈語言,用舞劇去呈現一部科學巨著和一位科學匠人的身影?」陸川及其主創團隊下足功夫。

《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宋應星苦考科舉六次,六次水陸兼具、長途跋涉趕考,讓他得以走訪南方水田、北方旱地,實地考察生產現場、手工作坊。在10萬字《天工開物》中,他通過123幅插畫、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30多個行業科學數據呈現中國農業、手工業、製造業實踐技巧。

《天工開物》

舞劇《天工開物》以趕考、著書、山河等為線索,通過舞蹈、影像和現代科技結合展現宋應星科考六次落榜後,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工藝的經歷。作為電影導演,陸川在《天工開物》中運用別出心裁燈光和色調。中場過後,色調由明轉暗,六次落榜如夢魘般纏繞。舞台前後雙層紗幕,象徵著宋應星逆行世間的空間,將舞台的實景與電影的虛幻和代入感融為一體。「錯落有致的書頁」不斷推移、旋轉、組合,帶來一個超現實的舞台空間。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

青年宋應星扮演者呂科鏑,舞蹈剛勁有力又極具柔韌性。老年宋應星的扮演者馬蛟龍曾榮獲荷花獎金獎。陸川希望通過舞台之美、服章之美、音樂之美、影像之美、裝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義「明制美學」。原書中123幅白描繡像的插圖成為貫穿全局的美學元素。

服裝設計參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飾特點,農夫工匠服裝設計靈感源於江西萬年出土陶器的花紋。音樂兼顧明代雅樂與中樂,以絲弦樂器為主,輔以笙簫鍾等。大量勞作的原始聲音素材比如打鐵、抽拉風箱、稻浪、澆築、耕作、勞動號子,被運用到音樂旋律,突出這是一部勞動人民之舞,一部工匠之舞。

《天工開物》上海站由江西文演演出院線公司與上海晶英文化傳媒集團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