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音樂會《澳門意象》奏響北京

  中新社北京8月2日電 題:大提琴音樂會《澳門意象》奏響北京

  中新社記者 朱賀

  大提琴深沉細膩,嶺南樂器胡琴悠揚抒情,中國大鼓聲聲恢弘……2日晚間在北京舉行的「我和我的祖國」·《澳門意象》大提琴作品音樂會演出現場,20餘位來自澳門大提琴樂團的青年藝術家將一幅絢麗多彩又具歷史厚度的澳門圖景呈現在觀眾面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原創音樂作品《澳門意象》作曲方崬清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作品以大提琴室內音樂的形式展現澳門風土人情、人文精神及25年來的滄桑巨變。

8月2日晚間,「我和我的祖國」·《澳門意象》大提琴作品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中新社記者 朱賀 攝

  以「澳門八景」串聯的八個樂章中,開篇「鏡海長虹」深沉恢弘,伴隨樂聲,澳門所經變遷若畫卷在觀眾面前徐徐展開;到了第三樂章「媽閣紫煙」,中國樂器胡琴、笛子交織其中,與西洋樂器相得益彰,聽者好似跟隨樂手走入媽閣廟,領略澳門民俗風情;「黑沙踏浪」部分,打擊樂器溫暖而厚重,推動樂章積蓄力量,觀眾如踏浪海上觀旭日東升,波光粼粼、弘麗壯觀……

  演出結束,台下掌聲經久不息。「意猶未盡!大三巴、媽閣廟等澳門標誌性建築彷彿就在眼前。」家住北京望京的唐先生冒雨來聽音樂會,他受訪時表示大飽耳福,期待帶家人走進澳門感受音樂所呈現的實景。

  「舞台表現很有新意,12把大提琴的演出形式頗為新穎,獨具匠心。」音樂人曾偉具有豐富的演出策劃經驗,他為演出呈現形式感到驚艷;也認為這部作品宏大中不失貼近性,例如「三巴聖跡」樂章,令他聯想到曾在澳門大三巴牌坊旅遊的場景: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這恰是方崬清的創作初衷。這位青年作曲家常到澳門採風,用眼記錄、用心感受,實地觸摸澳門風土人情,並將所見融入作品,希望觀眾能感同身受。方崬清介紹,作品以音域寬廣、頗具張力的大提琴為主要樂器,樂曲中既有大氣恢弘的旋律,又有展現澳門「小而美」的細膩小調,既具東方氣質又有世界性,「就像澳門,獨具特色又融匯東西,十分包容」。

  鼓聲陣陣,笛聲悠揚,大提琴低沉,演出現場的中西混搭產生了奇妙化學反應。澳門大提琴樂團藝術總監周遊認為,這是「天才的一筆」,正如傳統的中國人文景觀和充滿異國情調的西式建築在澳門交相輝映。

8月2日下午,澳門大提琴樂團為當晚舉行的「我和我的祖國」·《澳門意象》大提琴作品音樂會作排練,圖為樂團藝術總監周遊。中新社記者 朱賀 攝

  該場音樂會是《澳門意象》繼珠海、廣州等大灣區城市巡演後的北京首演,接下來還將走進上海、鄭州等地。周遊希望,內地觀眾透過音樂可感知澳門的可愛和回歸祖國後的嶄新面貌,生出「必須到此一游」的衝動。

  談及去年8月將作品首演地選在珠海,周遊認為「水到渠成」。珠澳地理接近,人文相通,有天然的親近感,不少澳門觀眾也過口岸到珠海欣賞演出;加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兩地民眾的心也更靠近。

  作為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音樂家專委會主任,周遊觀察到,如今到澳門演出的內地藝術團體也呈繁花似錦的景象。他更期待,澳門的「藝術之花」不僅開在灣區,還要向更多內地城市延伸,「這樣的『雙向奔赴』既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與發展,也讓我們更好地走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