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沈騰、馬麗主演的電影《抓娃娃》爆火,據專業機構統計,截至7月27日20時20分,該片票房突破21億元。隨着越來越多的觀眾走入影院,影片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問題也引起了熱議。
小編本來是奔着麻花團隊和閆非、彭大魔導演去的,畢竟他們曾經創作出《夏洛特煩惱》這樣的「神作」。然而有《夏洛》這樣的珠玉在前,《抓娃娃》有點讓人失望。
個人覺得,如果你已經提前大概了解了劇情,你甚至可以只看影片的最後十幾分鐘,那段略顯突兀、生硬的父子對話(主要是父親)可以說把本片所要表達的意思都集中地呈現出來。整部電影就像是個長版小品,結尾一定要把主題點一下,來個升華,但顯得有點用力過猛。
不過,也正是影片結尾馬繼業打開他們家地下暗門這一段高潮劇情給了我不小的觸動。「我們(家長)操控了你的人生,你也操控了我們的人生啊!」言猶在耳,道盡了這位「用心良苦」父親的無奈。為了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為自己的合格「接班人」,他可以違反人性,讓全家人裝窮十幾年;他也可以使用「詭計」,逼着孩子放棄成為跑步運動員的夢想……
我們很多家庭中的父母、家長不就像是片中的馬成鋼夫婦嗎?不管有沒有「馬總」那樣的萬貫家財、一呼百應,他們都心甘情願地傾盡全力為自己的孩子創造各種條件,營造他們認為最好的學習環境。他們給孩子密不透風的關注,就像是影片中那無數的監視器,還有掛在牆上的「成長助力團隊」,他們盯着孩子的一舉一動,讓孩子時常感到喘不過氣來。
然而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家庭教育太過用力了。這樣的父母最缺乏的,正是作為家長的「鬆弛感」,而失去了鬆弛感的家庭,也很難培養出獲得感、幸福感強的孩子。
前一段時間還有一部熱播劇《我的阿勒泰》,裏面也涉及到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劇中的張鳳俠不管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持淡定,積極解決問題,不亂髮泄情緒,被網友們稱作「媽媽天花板」。她讓女兒在後來的人生路上,能夠一直堅持自己的寫作夢想。
這份難得的鬆弛感,是值得很多父母學習的教育方式。生活中,不乏焦慮、容易情緒失控的父母。父母如何做到不內耗,給孩子營造有鬆弛感的家庭氛圍呢?
分析
不做焦慮父母 尊重孩子個體差異
特邀觀察員 鮑鐵燕(北京教育學院附屬大興實驗小學校長,正高級教師)
如何做一個智慧父母,給孩子營造有鬆弛感的和諧家庭氛圍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家長要深刻思考自己焦慮的緣由。教育內捲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導致家長對子女教育的無限焦慮,家長把自身的精神內耗展現得淋漓盡致,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一定要深刻思考,我們因何而焦慮、這樣的焦慮到底帶來了什麼?焦慮讓父母和孩子的幸福感大打折扣。據我的觀察,很多家長焦慮的緣由是相互攀比或內心的虛榮。孩子的成長不應該在比較之中,大樹有大樹的偉岸,小草有小草的風姿,最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家長活在在攀比中,一定會越來越焦慮,家庭氛圍也會越來越緊張。其次,家長要尊重個體差異,合理定位孩子成長。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正因為不同,才構成了色彩繽紛的大千世界。每個孩子都需要被接納、被理解。所以,家長一定要努力尋找孩子最適合的成長點,尊重差異,合理定位孩子的成長方向。很多家長不了解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不懂一個孩子的成長最需要什麼,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別人孩子學英語,我們也要學;別人的孩子學編程,我們也要學……導致盲目從眾,不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從實際出發。不僅父母會焦慮,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必然造成一定影響。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關注點,然後加以引導,助力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再次,父母要修養自身,做好言傳身教。內心強大的父母是不會焦慮的,也不會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情緒失控,為人父母一定要讓自己心境平和、遠離焦慮,給孩子成長提供最和諧的環境,提供自然而溫馨的家庭氛圍,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東西。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才有安全感,他們的潛能才更容易被激發出來。願每一個家長都直面現實,尊重規律,靜待花開。只有安靜的環境,才能讓每一朵小花綻放。
支招
家庭生活氛圍影響孩子終生
特邀觀察員 張俊(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研究員)
張鳳俠在面對困境時的淡定、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以及在女兒犯錯時的寬容和引導,都體現了一種成熟、理性的家庭教育哲學。這種教育方式不僅為孩子提供了成長的空間,也樹立了榜樣,讓孩子能夠在面對挑戰時保持自信和從容。現代腦科學的大量研究表明,家庭生活氛圍對孩子大腦發育有終生影響。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家庭環境,父母溫和地處理和調節孩子情緒,以及與孩子輕鬆、平等的交流方式等,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要在家裡營造鬆弛感卻並不容易,特別是當下,孩子的學習在家庭中複製和強化學校教育,往往成為家庭生活的核心事務,甚至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孩子的成長凝聚了祖孫三代的力量,包括財力、智力、時間和精力等全方位的家庭資源,很容易給父母帶來犧牲感、負擔感和焦慮感。同時,許多父母可能會因為工作壓力、社會期待等外部因素而感到焦慮,這種情緒有時會不自覺地通過對話、行為傳遞給孩子,形成一種緊張的家庭氛圍。首先需要明確,孩子不是被教育的,而是在經歷中通過自我教育而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家庭的整體性氛圍、父母的語言和行為是家庭教育產生作用的重要因素。家庭生活要有鬆弛感,父母首先要學會自我情緒調節,用健康方式表達情緒,合理地釋放自己的情緒,如冥想、閱讀、運動、向家人朋友傾訴等,避免在孩子面前發泄負面情緒。其次是父母應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支持,讓他們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要引導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情緒和行為,而不是在父母安排下去完成既定「練習」或由父母代勞。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求,引導他們尋找解決辦法,對努力和進步給予積極反饋和鼓勵,而不是批評和指責。最後,鬆弛感的家庭氛圍不是刻意營造,而是由高質量的家庭生活經歷組成的。家庭事務的坦誠溝通和共同決策、晚餐時父子間不經意地經歷分享、面對困難時的關心和相互支持,以及儀式化地開展家庭活動,如家庭閱讀之夜、家庭會議等,這些習以為常的家庭生活細節,才是家庭氛圍鬆弛感的本質體現。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生命狀態的傳遞
特邀觀察員 果海霞(北京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與素質發展中心負責人)
如何讓青少年們「內力十足」?功課更多在父母的榜樣示範和如何引導。當父母活出一份激情澎湃的生命狀態,你的孩子很難不被感染;當父母能夠堅定地認為我的「存在」對整個世界來說就已經是「有用」是「價值」,這份自我認同一定足以支持到孩子的生命狀態;當父母通過各種喜歡做的、應該做的事情去檢驗「有用」「有價值」,並積極分享這一過程帶來的感受,孩子也會願意去自己體驗嘗試這個過程。如何讓青少年習得這樣的生命狀態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智慧呢?首先,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傳遞豁達洒脫的人生狀態,這個狀態是能夠在生活中真實呈現出來的,不是裝出來的;其次,只有父母放手讓孩子去思考、去嘗試、去探索,孩子才有更多的體驗讓自己「在經歷中生智慧」;最後,父母把焦點放在自己這裡,關注自己的感受,關注自己的需求……父母要學會照顧自己愛自己。父母的這種狀態會影響孩子去愛自己,讓他們更有能量有智慧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和挑戰。劇中的李文秀雖然學歷不高,卻有着成為一名作家的夢想。她在打工時、在回到草原後,這個夢想一直在心裏燃燒着。同時,媽媽張鳳俠的支持,對李文秀給予了莫大的助推力量。一個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滋養是來自父母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當一個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他才會在夢想的路上為自己努力奔跑。真正的教育就是父母生命狀態的傳遞。父母活好自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活出自己,才是孩子最成功的引路人!
策劃:王小艾 楊旭
編輯:楊旭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