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長視頻會員的關鍵是幾個大劇……過去那些小杆子撐不起來,頂多當個電線杆貼廣告用,價值不大。」
過去半年,「最大牌劇評人」這個頭銜,非小馬哥莫屬——「電線杆論」濃縮了他對劇集品質的拆解。
這番話,來自小馬哥在騰訊2024年1月年會上的演講。除了說「中位劇」(指品質一般的)頂多只能「電線杆貼廣告」,他還着重強調——有口碑大劇「貴是非常值得的」。他提到的三部劇——《繁花》《漫長的季節》《三體》,半年後,悉數在白玉蘭上大放異彩。
時間快轉到6月28日,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頒獎現場,《繁花》大贏,囊括最佳電視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術5個獎項,《漫長的季節》獲得最佳導演,基本上,包圓了所有核心獎項。
如果要再加上《繁城之下》的最佳男配角(寧理獲獎),10項「中國電視劇單元」獎項里,騰訊佔據七個(另外3獎由愛奇藝獨播的《不完美受害人》《南來北往》獲得)——70%的勝率!要知道,2023年白玉蘭上,還是由愛奇藝獨播劇斬獲6獎。
風水輪流轉。
白玉蘭並非全部,卻是一個重要指標。騰訊視頻在劇集業務上,從去年初開始,突然全面雄起,為什麼?從量變到質變,又有什麼秘訣?
答案是:人。
當然,財大氣粗是一方面,重點還是團隊做項目的能力,以及因此帶來的越來越具厚度的壁壘。
那麼,如今的騰訊視頻劇集業務是誰在主導?
王娟。
她曾在《繁花》獲得白玉蘭最佳電視劇時上台,並作為出品方代表致辭。
事實上,在兩年前,王娟還不直接負責影視製作業務,而是擔當「總編輯」職責,以平台運營為重。2022年9月,輪崗接替原影視劇負責人韓志傑,而韓則轉為綜藝、紀錄片等非虛構業務(原來負責綜藝的馬延琨轉為主抓運營)。
說起來,「輪崗」這種行為很早之前就在阿里、華為極為普遍,但在2020年底才在騰訊試點。一年多後,騰訊視頻所在的pcg,開始於gm一層進行大範圍輪崗。
王娟是媒體人出身,2003年孫忠懷創建騰訊網時,就加入,擔任娛樂內容負責人。十年後,孫忠懷接手騰訊視頻,當時已晉陞為騰訊網副總編輯的王娟也隨之轉入。所以,她算是追隨孫忠懷20年的老部下了。
因而,王娟擔綱劇集業務,某種層面而言,讓騰訊視頻的劇集製作有了很強的媒體思維——這和純粹的影視製作基因不同,能帶來一定程度的「重構」,加之有十多年網絡內容平台運營經驗,也極為了解用戶側,的確也是不二人選。而其前任韓志傑,則是市場營銷出身,更多是從版權合作切入。
其他長視頻平台的劇集口第一負責人中,具備娛樂媒體、網絡運營經驗,然後再轉型影視製作的全鏈條人才,幾乎沒有。
王娟之下,分設天璇、天芃、天行、天然四大工作室(嚴格說來是3個工作室群+1個獨立工作室)。而四位負責人,也都是女將。
其中,負責天芃的方芳,同樣是娛記出身,2011年入職騰訊網,擔任娛樂中心採訪部主編。2013年,跟隨孫忠懷、王娟等轉入騰訊視頻。在騰訊的一篇內部採訪中,她透露「一直對娛樂圈和電視劇很感興趣,便決定接受新的挑戰並加入影視內容製作部」。
方芳是騰訊視頻自製劇板塊的早期負責人,協助建設了自製劇的團隊。她是《鬼吹燈》系列在騰訊視頻製作劇集的幕後主力,最早在2016年推出首部劇集《精絕古城》,以抗衡愛奇藝的《盜墓筆記》。在上述內部採訪里,方芳談到《精絕古城》的製作過程,為了說服導演孔笙加盟「承受着巨大壓力」,終於等到對方同意時「喜極而泣」。
之後,方芳擔當製片人,陸續推出《陳情令》《慶余年》《夢華錄》《開端》等爆款劇集。2017年,騰訊視頻創立工作室制度,方芳當時即為「天璇工作室」負責人,不過該工作室後來改為李爾雲負責,另行創立天芃工作室。
天芃工作室群下設星漢、星和、星辰以及星翼等團隊組成,而「星漢」的團隊名稱,應該來自方芳主導過的《星漢燦爛》。這些小的工作室團隊,又由高級製片人領銜,如《夢華錄》製片人張志煒、《父輩的榮耀》製片人劉明麗等。劉明麗以前曾在搜狐視頻,製作過《法醫秦明》《奈何boss要娶我》等系列劇集。
李爾雲也是騰訊「老人」,2005年加入,最初任職產品經理,在總部的無線部門工作,負責彩鈴業務,2007年之後轉型到數字媒體業務,擔任音樂、視頻業務的市場拓展經理——也就是版權合作。她在2012年就進入騰訊視頻業務,任職版權總監,在孫忠懷接掌後,晉陞為版權中心總經理,2018年前後轉任天璇工作室負責人,從版權採購過渡到了製作。
白玉蘭大贏的《繁花》,就是李爾雲的天璇工作室負責。此前,李爾雲也曾主導推出《三體》《掃黑風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都挺好》《玉骨遙》等。
李爾雲是從方芳手中接下的天璇工作室,所以,過往不少方芳負責的部分項目及製片人團隊也挪移到了李爾雲手中,如《慶余年第二季》及「鬼吹燈」系列的《南海歸墟》等。
天璇工作室群由5個團隊組成,分別名為飛行器、火車、輕舟、春嬌和啟年,旗下負責人有——《繁花》製片人黃星、《三體》製片人汪悍賢、《與鳳行》製片人胡泊、《黑土無言》製片人楚飛等。黃星和楚飛以前都是娛樂媒體人,後者和方芳一樣,也是騰訊娛樂的記者;而汪悍賢也算媒體出身,曾任央視編導,後加入騰訊網視頻中心擔任記者。
天璇工作室後續較為引入矚目的是余華最新小說《文城》改編項目,6月底曾亮相上海電視節,明年開機。
另一個工作室群天行,由黃傑負責。黃傑也是娛樂媒體人,在加入騰訊視頻之前,曾在搜狐娛樂任職,做過記者、主編等。進入騰訊視頻後,黃傑一開始也是做內容運營,對外職務為副總編輯。所以,在過往很多騰訊劇集中,都會看到「總編審黃傑」的署名,這可以理解為傳統媒體的「總編室」,正是因為她負責把控內容的運營。
2022年騰訊視頻進行輪崗後,黃傑轉而擔任天行工作室群負責人,所以直接擔綱製片人的作品還不算多,主要有《長相思》《春色寄情人》《問心》《神隱》《承歡記》等。
天行有6個團隊,包括火星、星圖、紅豆、星瞳、藝珈以及s,相應負責的是《長相思》製片人李黎明、《春色寄情人》製片人陳蕾等。
最後一個獨立工作室為「天然」,負責人為張娜,製作了《漫長的季節》《繁城之下》等口碑劇集。所謂獨立工作室,是指她雖然僅負責一個製作團隊,但也直接向王娟彙報。
張娜是個「老電視人」,2001年就在光線傳媒做發行工作,5年後離職創業,創建了一個名為「都市童話」的影視公司,2008年發行過一部寧財神編劇、何念執導的《防火牆5788》;不過,2014年,張娜結束了創業生涯,入職華策,製作過《創業時代》等劇。
2018年,張娜入職騰訊視頻後,在兩三年間,推出的作品都反響平平,據說在內部遭受過質疑,但被高層安撫了下來。去年5月推出《漫長的季節》後,又接連有《繁城之下》接檔,這才大放異彩。
除長劇集部分,騰訊視頻也有一個微短劇條線,負責人為李啦,今年推出了品質和聲量都很突出的《執筆》,從無數狗血微短劇里,殺出重圍。
李啦最早在騰訊的遊戲部門,負責遊戲ip授權業務,比如推動王者榮耀與各大品牌的合作。2016騰訊遊戲嘉年華上,她的title已是騰訊互娛ip授權業務部門總經理。後來,陸續調崗至區域內容生態總經理、騰訊影業副總經理等職位。
2019年微視重啟後,李啦擔任短視頻社區產品部副總經理,自此開啟短劇內容的製作之路。2021年,微視合併到騰訊在線視頻業務後,再度調任到現崗位(事實上也是騰訊在重啟3年後放棄了微視的發展)。
從上述團隊來看,騰訊視頻劇集板塊有很明顯的特點——
·女將領軍。從王娟到四大工作室及微短劇部門負責人,悉數為女性。對於依賴外部合作的行業,在管理上,有優勢——對內,思維足夠綿密,對外,則有較高柔軟度。
·具備媒體思維。嚴格說來,是有娛樂媒體思維。放眼整個影視圈,由娛樂媒體人轉型的不在少數,這種現象,不是偶然。主要是媒體人作為第三方觀察者的身份,能夠洞悉產業格局,有先天優勢。除了王娟,四大工作室里兩位都是娛樂記者出身,李爾雲雖然是產品經理出身,但手下幾位資深製片人也多有娛樂媒體人背景以作輔助。
當然,不可忽略的是,孫忠懷本就是媒體人出身,據知,騰訊視頻的基層中層管理者,多是前娛樂媒體人擔綱。所以,將其稱為最具媒體思維的長視頻平台,不過分。
前陣子新京報掀起了一波「新聞業務大退化」的討論,心有戚戚焉。 媒體衰落了,但媒體人開枝散葉。幸甚。同為娛樂媒體人出身,為他們加油打氣自是應有之義。這是題外話。
回到本文開頭小馬哥在年會上的發言,那段話的結論是——「最好的產品就是渠道」。就和以往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算得上一體兩面,只不過,化為了產品經理的互聯網語言。
從netflix發展史來看,正契合小馬哥的理論——大劇托起一片天。從十年前的《紙牌屋》,到近年的《魷魚遊戲》《黑暗榮耀》《三體》(美版)等,都是口碑與流量齊飛的「最好的產品」,也讓netflix成為影視圈的「破壁者」,市值超過迪士尼7成(前者2900億美元,後者為1700億美元)。
因此,可以這樣說,長視頻平台劇集業務發展的如何,基本上能定生死(芒果除外,它是以綜藝托起來的,但在其他平台,綜藝則屬錦上添花)。
在過往的長視頻領域競爭中,逐漸變為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雙雄」格局,其他平台悉數位於第二梯隊之下。2023年11月,「文娛春秋」曾撰文《一個搖滾中年,和清華博士的戰爭|長視頻十年江湖史》,剖析過這一局面。
而「雙雄」之後,必然是「寡頭」時代的來臨。如同在海外netflix獨大一樣,國內長視頻也會迎來一個「霸主」。接下來的幾年裡,「愛騰」誰會贏得這場寡頭之戰?
此番白玉蘭獎項的歸屬,似乎,是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