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編劇遺作,上映46年,99%的影迷沒有看過

李小龍巔峰期只拍了四部半電影,即《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以及只拍了47分鐘的《死亡的遊戲》。

但是,死亡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他想要拍攝的作品有更多,像《奪命書生》《年羹堯》《李元霸》等等,試妝照都拍過了,最終卻沒能實現。

李小龍作為編劇,早期寫作過《戰士》《功夫》等劇本,在好萊塢投石問路,尋找機會,但是針對他的黃色面孔,沒人敢用他。這就導致了《功夫》(1972)儘管投入了製作,但主角由白人大衛·卡拉丁主演,明明是少林故事,偏偏由白人來演,這就是那個種族歧視盛行的時代的特色。別說黃種人,甚至黑人都由白人「塗黑臉」(blackface)進行表演。

至於《戰士》,則直到2019年,好萊塢才將這個劇本搬上了屏幕,主演是日本裔。

以上兩部都是電視劇。至於電影劇本,李小龍其實也創作過,那就是《靜笛》(翻譯不同,也稱《無聲笛》/《無聲蕭》)。

對於這個劇本,前文已經講過,是李小龍與他的徒弟兼好友詹姆斯·柯本一起打造的,完全按照李小龍的設想創作,他們信心勃勃,覺得這部片一定能夠讓他們一炮而紅。

按照李小龍的構想,這是一部講武學修鍊歷程的電影,整個故事都發生在印度,講一位習武者,為了成為天下第一,一心想要去尋找一部武功秘籍,於是踏上了尋覓之路。一路上,會經歷各種坎坷與挑戰。

為此,李小龍與詹姆斯·柯本還一起前往印度、尼泊爾勘察外景地。可是,李小龍最終放棄了這個劇本,覺得它並不是一個絕佳的故事,進而將其修改成了《死亡的遊戲》,故事發生地也由印度改成了韓國。這是因為在尼泊爾王宮廣場,李小龍對其中的塔樓非常感興趣,決定將《死亡的遊戲》里至關重要的佛塔,就按照這個塔進行搭建。後來,他又發生在韓國有一個類似的佛塔,正好可以拿來用,於是索性將故事改編為發生在了韓國。

但是,在李小龍拍攝《死亡的遊戲》中間,又收到了好萊塢投來的橄欖枝,邀請他去好萊塢拍攝《龍爭虎鬥》。結果,李小龍就擱置了《死亡的遊戲》,計劃先拍攝《龍爭虎鬥》,然後再回來繼續拍攝《死亡的遊戲》。

可是,李小龍在《龍爭虎鬥》上映前突然去世了,意願沒能達成。

後來,李小龍成了一個icon,徹底紅遍了全世界。太多人想要利用他的遺產,去分一杯羹。據統計,各種打着李小龍旗號的山寨版電影,最多時市場上有200多部,大多粗製濫造,醜陋不堪。但問題是李小龍太火了,能賣錢啊,像唐龍、巨龍、呂小龍、盧小龍、黑龍等等,都在cosplay李小龍,甚至梁小龍、成龍、洪金寶等模仿過李小龍。

對於李小龍真正的遺產,擁有版權的嘉禾也開始進行發掘。香港那邊,將《死亡的遊戲》留下的35分鐘(47分鐘全版是後來才發現的)已拍完的片段,重新創作劇本,剪成了11分鐘用在影片里,以死亡遊戲(1978)正式上映。

好萊塢那邊,則翻出了李小龍放棄的劇本《靜笛》,正式拍攝了出來,上映時片名叫《沉默的長笛》(circle of iron,1978)。男一號是傑夫·庫珀(jeff cooper),這一名純新人,毫無名氣,之前與之後都沒有叫得上名字的作品。但配角里則隱藏了幾位大咖,一位是大衛·卡拉丁(david carradine),他也是另外一部李小龍編劇的《功夫》的男主角。卡拉丁在《沉默的長笛》中一人分飾四角,也是沒誰了,屬於隱形大佬,戲份比較吃重,風頭也壓過了男一號。

因為《功夫》,大衛·卡拉丁還成為了好萊塢第一代打星代表之一。昆汀·塔倫蒂諾作為李小龍的死忠粉,就對大衛·卡拉丁印象深刻,專門拉來他出演自己的作品,在《殺死比爾》里卡拉丁飾演的就是比爾,而且還專門cosplay了自己在《沉默的長笛》裏手持長笛的造型。不過,大衛·卡拉丁最後的死法挺搞笑,2009年死於自慰時的性窒息,為人所笑。

《沉默的長笛》里另外一位中國觀眾熟悉的演員克里斯托弗·李 (christopher lee),他也是《指環王》系列裏白袍巫師薩拉曼的飾演者。

另外,參與出演的羅迪·麥克道爾(roddy mcdowall)也是一名資深演員,出演過《陽光下的罪惡》《靈犬萊西》《青山翠谷》《最長的一天》等作品。

拿出這樣的卡司,好萊塢也算挺有誠意了。

但是,《沉默的長笛》依舊是一部讓人一言難盡的作品。畢竟,這是李小龍放棄的劇本,他覺得這個故事不夠接地氣,有些故弄玄虛,還不如不拍。

實際上也是如此,《沉默的長笛》顯得非常古怪,不中不西,不印不洋,搞得莫名其妙,看得人一頭霧水。

對於故事,簡單講就是一個西遊記式的故事形式,就像西遊團隊一路西行,歷盡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了真經。《沉默的長笛》,也是這樣,是一部標準的公路片,講一位武術亞軍,一心想要成為冠軍,於是決定去尋找一本武功秘籍。然後,他踏上了尋訪之路,路上經歷個系列事件,經受了各種考驗。

第一關,是要經過一個猴子王國,必須要打敗猴王才能繼續前行。當然了,那個時代的特效太差,猴子及猴王全是人扮演的。

第二關,是遇到一個苦行僧,為了摒棄性慾,將自己困在一個大瓮里10年,只為將丁丁融化在油脂里。片中瓮中的中年人可不是修行僧的模樣,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年人,就那種一直待在大瓮中。瓮中人由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獲得者、西部片《黃金三鏢客》中的「醜惡之人」伊萊·沃勒克飾演,不尷不尬,毫沒意思。

第三關,是遇到一個部落首領,對他進行盛情招待,並安排一位美女陪他。結果,第二天醒來,他發現自己躺在沙漠里。原來,這也是一場挑戰,那位美女是部落第一猛女,原本是要猛女榨乾他,要了他的命。可是,他勝了,那麼猛女就得死。

第四關,男主回到部落,要與部落首領pk。結果。兩個人打來打去,很久很久,卻是一個平局。

第五關,男主與持笛者共同遭遇了一夥強盜的追擊。結果持笛者在他面前做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無辜打破了一位小帥哥的臉,然後還破壞了渡河唯一的船,明明可以打敗強盜,卻兜來兜去。

最終,男主終於到來了秘籍的面前,那是一本厚厚的書籍。等他打開,卻發現每一頁上,都是一面鏡子,翻來翻去,男主也只能看到自己。

然後,男主心領神會了,哈哈大笑而去。

全片完結。

問題是這個劇情,看得人一頭霧水,簡直都什麼跟什麼啊,莫名其妙,如果不是因為李小龍,根本就無法看完整。甚至,看完了,也理解不了這究竟是在幹什麼。無法想像這居然是李小龍的手筆

尤其是動作場面,既然是李小龍作品,總得打鬥精彩一點吧,可是片中所有的打鬥戲全部都是過家家一樣,既荒唐又可笑,幼稚的可笑,不提也罷。

總之,這《沉默的長笛》到底在講搞什麼鬼?

前文再三講過,李小龍拍攝的幾部電影儘管都是動作片,但是他心底里對於傳統動作片壓根就不太喜歡,只想要拍自己想拍的動作片。

李小龍是一位習武者,但是他不是一名單純的習武者。他是一名擁有華盛頓大學哲學系畢業證書的高材生,他對於武術的理解,就在這個劇本里,就是講武術也是一場修行。第一關,打敗猴子,其實就是要束縛住自己的心猿意馬。第二關與第三關,都是情慾關,就是不要受感情的束縛,要擺脫慾望對自己的干擾。到第四關時,已經是摒棄仇恨恩怨,要化敵為友。第五關里,持笛盲人打了一系列啞謎,其實都有暗扣,打破漂亮小男孩的面孔,是讓他在以後的人生的苦日子裏臉蛋反而是拖累,他破壞掉船隻是不讓隨後將至的強盜坐船,在打仗的間隙居然去騎牆是因為牆裡藏有百姓的錢財不能讓強盜發現,躲來躲去去為了借力,尋找更好的出手時機。

總之,《沉默的長笛》本質上是一個寓言類的故事,每一關都內涵玄機,就像猜啞謎一樣讓觀眾去悟。問題在於,猜謎題也得謎題本身很好玩才行,你那個謎題佶屈聱牙,看得人尷尬症都犯了,誰還會有興趣再去猜謎呢。這部好萊塢製作的影片,就存在這樣的問題,應該是沒有讀懂李小龍的劇本,或者是不懂東方的含蓄文學,將影片拍攝的直直白白,生冷乾澀,毫無寓意可言,也沒有朦朧美。

就像《西遊記》一樣,它最初就是一部勸人修行的書籍,像「斜月三星洞」、「鎮元子」、「束心猿」、「女兒國」等都是在講取經(修鍊)途上要逐漸收斂自己,強化意志,摒棄雜念,摒棄慾望,摒棄不必要的干預等等。後來,經過說書人的不斷添磚加瓦,取經故事變得越來越龐雜,反而不太像修鍊的過程了,成了一個地道的神魔小說,失去了根本。但是,仔細讀的話,還是很容易就能看出來這種痕迹來。

李小龍用一個寓言化的劇本,講述的也是武術修鍊的層次問題。但是他自己也覺得太寓言了並不好,不接地氣,觀眾很難理解。所以,他將劇本改成了《死亡的遊戲》,變成一個功夫高手要去闖一座五層寶塔,頂樓上擁有一個秘籍,男主需要逐層打敗一名頂尖守樓高手,並在打鬥過程中,將武功的玄機通過動作、通過台詞表現出來,將艱澀的哲學轉化成一眼懂的故事情節,寓教於樂。就像在《龍爭虎鬥》里,李小龍與洪金寶、董瑋等人的交手過程中,就很自然地加入了他對武學的理解,看懂的人會恍然大悟,看不懂也沒有關係,覺得好玩就行。

所以,《死亡的遊戲》絕不是一個簡單的闖關遊戲,而是一個隱含了李小龍功夫哲學的武術修鍊問題,就像《西遊記》,看不到玄機的人只看孫悟空如何過關打妖怪的故事就夠了,看懂的人就可以去參悟玄機。

但是,天不暇年,李小龍在只完成了《死亡的遊戲》1/3的片段,就不幸去世。而他因為太過於自信,並沒有留下完整的劇本,這就造成了他所有的構思,所有的細節,以及故事框架,全部隨着他的離世而消失不見,再也無法見到真容。

所以,研究李小龍的朋友,可以去好好看一下那個47分鐘版本的殘片,然後再去結合一下這部《沉默的長笛》,綜合著去理解一下李小龍功夫哲學的內涵,應該會有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