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丨大學從學醫改學藝 費翔回憶成長經歷

近期,費翔作為電影人在中國和國際上頻繁亮相。他為自己主演的電影代言,同時也為中國電影代言。

不久前,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的當天,擔任評委的費翔如約而至,接受《面對面》欄目的專訪。電影節結束後不到一個月,費翔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母親去世的消息。在《面對面》的專訪中,費翔是一個樂於談論母親、樂於陪伴母親的63歲的孩子。

在社交媒體上,費翔這樣發佈母親去世的消息:我親愛的母親畢麗娜已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我現在就在她身邊,此時,我雖然心碎了,卻依然為她的一生感到無限的驕傲和感恩。她永遠在我心中,在無數人的回憶和懷念中。

北京電影節的開幕式上,大幕拉開時響起的歌名叫《讀你》。因費翔演唱,在上世紀80年代末廣為流傳,成為時代記憶的一部分。歌聲不老,身為明星的費翔,也被賦予了不老的光環,但他本人並不諱言自己的年齡。

費翔:我是一個63歲的人,所以從我的傳統角度來說,我會特別想要保留電影藝術的一些特別珍貴的傳統的東西,情感、演員、人物、真實。現在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變成數字化了。比如說最簡單的例子,要買一件衣服,以前也許是帶着家人或者是帶着朋友上街,逛逛街,到商店裡去看,穿到身上給朋友看,好不好看,不好看再進去換一件。不管怎麼樣,這都是一種跟真實世界、真人、真的東西在產生共鳴和交流。可現在買衣服每一個人在家裡刷,喜歡的放到購物車裡。最後它寄來了,一個人在家裡試穿、照鏡子,或者家裡有人給他看一下。可是很多東西就變得每一個人就變得單獨了。

記者: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費翔:我不能用我的價值觀,我的價值觀是一個1960出生的人,我的價值觀會認為不好,可是我不願意駕馭我的價值觀到現在的世界上說這個不好,不是,所以我只能盡量保留我想要保留的空間,比如說我不玩微信,甚至於我在美國沒有臉書,我不玩推特,我不玩任何這些東西。

記者:故意的?

費翔:我有意的,我出門的時候經常是不帶手機,我拍《封神》的整個過程,手機沒有帶到拍攝現場。我現在正在拍的這部喜劇是一個1940年的時代,一整天我就盡量在這種氛圍里。不要中途拿起手機又把我帶入到現代這種比較隔離的心態。所以我自己會調劑,就是怎麼樣保留我自己的生活方式還有習慣,不是給每一個人,我自己給自己做的選擇。

1987年的春晚舞台上,來自台灣的費翔用兩首歌奠定了頂流偶像的地位。36年後,隨着電影《封神》的上映,費翔的粉絲群顯而易見地急劇擴張,喜歡他的人,不止有生長於上世紀80年代的人,年輕人也加入其中,他們一邊說費翔是「初代男神」,一邊喊着「媽媽的品位你永遠可以相信」。

身世和經歷,決定了費翔對東西方兩種文化都有深刻的了解。他的媽媽畢麗娜是出生在哈爾濱的北京人,1949年去往台灣。而費翔的父親是一個到台灣學習中文的美國人。

1987年,中國觀眾透過當時的小屏幕——電視,不僅欣賞到了費翔的歌舞,也看到了費翔用很西方的方式表達對外婆的情感。

從兩種文化的縫隙中走出,最終達成微妙的融合,這是費翔人生一段重要的旅程。他27歲的時候,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外婆,在一篇回憶外婆、討論中國文化的文章中,費翔寫道:我非常感激在我的生命中體會到了真正的中國文化,也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

1987年春晚之後,費翔成為國民偶像,他的專輯在大陸的總銷量突破3000萬。他開啟全國巡演,足跡遍及十三個城市。然而,1990年,他卻決定去美國從頭開始。

在百老匯,費翔得到「世界音樂劇教父」安德魯·洛伊·韋伯的認可,成為其專場音樂會的主唱之一。他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莎拉·布萊曼同台演唱《歌劇魅影》的主要曲目。費翔的名字開始被許多美國人所熟悉。

1997年7月1日,慶祝香港回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名為《回歸頌》的大型晚會上,費翔再次唱起了《故鄉的雲》。

費翔:那個時候我已經有七年在國內沒有任何亮相,我可以說我現在唱《故鄉的雲》,比以前還要好。所以我覺得去美國想要的是這些,我知道我那個時候需要擴展,要不然走的路會越來越窄,一定會的。

1997年之後,再次回到中國的費翔推動了百老匯歌劇進入中國市場。2001年,費翔的母親選擇在上海定居。費翔本人則在紐約、倫敦和上海之間輾轉停留,過着一種始終在演藝圈活躍,同時又保持着舒緩節奏的生活。社交媒體興起後,人們從費翔的自媒體賬號上了解到他的動態,一個人在倫敦過春節時,他會吃速凍水餃。和母親在一起時,會包餃子,一起看春晚。2012年,他寫文章回憶初次上春晚的經歷,認為春晚應該成為被珍惜的傳統。

記者:為什麼你這麼珍惜?

費翔:我會珍惜那種經歷,還有那種共鳴點,我覺得特別重要。

記者:什麼共鳴點?

費翔:共鳴點就是讓我們所有人,還不一定只是中國,比如說奧運,會讓全部的人能夠團聚在一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很珍貴的,我能傳達的就是這個東西值得保留。

記者:為什麼反而是兩種文化共同結合的一個人,卻這麼看重自己這一半的中國的文化。

費翔:我可能年輕的時候會比較自私。西方的文化尤其是美國,它提倡的是個人,你個人的快樂,你個人的自由,你個人的滿足,中國文化可能提倡的是先考慮別人,我個人會越來越偏向一個人自私活着,全部為了自己,其實是很空洞的。

記者:剛才講年輕的時候還是有點自私的,就是年輕人,當時不學醫,學藝,算不算?

費翔:我覺得是。其實小時候一直覺得如果有任何人問我,你長大要做什麼,我第一回應就是醫生,所以我進大學,第一年是學醫。可是那一年我特別不開心,因為所有的課程,物理、生物學、數學,沒有辦法做我真正熱愛的東西,我跟爸媽就商量了,我說真的,我好像有點不開心,我能不能轉戲劇系?對於父母來說,這多恐怖,原來想我兒子沒問題了,他當醫生了,可以放心了。他要當演員,這多恐怖,可是我父母就是無條件的,說沒問題,你要轉戲劇系,就轉吧。

記者:我覺得這不叫自私,這叫自主。

費翔:可是確實我知道我父母會想要我當醫生,他們也是為我在考量,可是我那個時候就是年輕,就是比較自私。

費翔所謂的「自私」的選擇,說的是他在大學時放棄學醫,轉而學習戲劇的經歷。但學習戲劇的他在演藝圈出道後卻因唱歌而成名。他也曾演過電影,但影響力相對平淡。直到2018年,導演烏爾善邀請他出演《封神三部曲》中商紂王殷壽這個角色,他欣然接受。正式開拍前,他要學會馬術、武術、禮儀、擊鼓。同時,為了符合角色的形象設定,他要進行嚴格的體能訓練。其間,飲食也受到嚴格的限制。

2023年,《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上映,高大、俊美、驍勇、威嚴的紂王說服了觀眾,可以說,自稱是電影新人的費翔以演員的身份再度走紅。

費翔:人要主動去選擇你生活中的一條路,對於你這些選擇,你就不要責怪別人,你得負責任,你得承擔責任。

製片人丨劉斌 王惠東

記者丨董倩

策劃丨黃瑛

編導丨郭佳

攝像丨楊帆 劉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