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將青年之思融入時代

編者按:唱響時代主旋律,傳遞「好評」正能量。6月14日,專家學者、參賽作者、青年代表齊聚星城,通過感同身受的視角、深刻獨到的思考、溫暖人心的話語,與大家共同領悟思想的力量,共同感受網絡評論的魅力。紅網、時刻新聞推出系列報道,讓繽紛夢想閃耀方寸屏幕、信仰光芒輝映網絡空間。

渤海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校生路芳。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楊 攝影 徐士潔 龔子傑 長沙報道

6月14日,2023「好評中國」網絡評論大賽結果發佈儀式在長沙舉行,渤海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校生路芳創作的《讓傳統戲曲文化在「守圈」與「破圈」中發展》,獲得了2023「好評中國」網絡評論大賽文字評論類優秀作品。活動現場,路芳分享了自己憑藉對新聞的熱愛和執着,從零開始的評論創作歷程。

「大一的時候,我堅信自己是一個『有態度』的人。」路芳回憶起初入大學時的情景。面對複雜多變的新聞事件,她決定嘗試寫新聞評論。第一次將評論交給老師後,她收穫了一整頁的「開門紅」,滿是邏輯不合理、觀點偏頗、用詞不當等紅字批註。

這一打擊並未讓她退縮。為了提升自己的評論寫作水平,路芳第二天便去圖書館借閱了幾本關於評論的書籍,細心地記下每一句啟發性的句子,並反覆翻看,加深理解。在閱讀和實踐中,她逐漸掌握了評論寫作的要義。

路芳發現,剛接觸到一則新聞時,人們往往會直覺式地形成一個觀點。但她認為,事件的多面性意味着可以以不同的視角挖掘出更多元的觀點。她學會了如何冷靜分析、深入剖析問題,如何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論證中以理服人。路芳認為,這是鍛煉初學者評論寫作能力不錯的方式。

談起獲獎作品《讓傳統戲曲文化在「守圈」與「破圈」中發展》的創作過程時,路芳回憶道,自己曾關注過一個關於商丘四平調的報道,作為曾經廣受歡迎的地方劇種,隨着時代的變遷,卻面臨著觀眾流失的困境,劇團團長近10年沒有戲唱,只能靠做其他工作謀生。

「隨着網絡直播的流行,劇團將舞台搬到直播間,吸引了數千名觀眾在線觀看。當看到已經54歲的團長激動得紅了眼眶時,我被演員們的熱愛與執着深深地感動,同時,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感到擔憂。」路芳說。

於是,路芳就此事件寫下了《讓傳統戲曲文化在「守圈」與「破圈」中發展》的評論文章,「我希望我的聲音能被更多人聽見,引起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與思考。」

對於路芳來說,撰寫評論的過程是一種深入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我主動了解傳統戲曲文化,把這些知識運用在評論中,不僅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更讓我深切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雖然一篇評論的讀者是有限的,但每一篇評論就像作者在讀者心中埋下的一粒種子,會在某一時刻生根發芽,激發他們對時代的思考與熱愛。隨着評論數量的增加,它們的力量也在不斷匯聚,最終成為引導社會「向上、向善」的強大動力。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路芳認為,傳統文化的發展需要創造更多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需求點」,不斷推陳出新,吸引年輕人的注意,讓傳統文化與廣大群眾雙向奔赴。同樣,新聞評論也應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為其注入新的活力。雖然初學者的語言或許還帶着青澀與稚氣,但每一次的嘗試與思考,都是成長路上的寶貴經歷。

朋友們總是感嘆路芳的勇氣,而在她看來,真正的「勇敢」是在每一次「發聲」時的理性與冷靜。「好評中國」活動為她以及更多的年輕人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將青年之思融入時代脈搏。通過文字,他們有力地傳達觀點,擔當時代責任,擁抱未來挑戰。

從最初的熱情洋溢,到困惑迷茫,再到如今的從容自信,路芳的成長之路充滿了感慨與收穫。「我希望今後的評論能形成個人風格,能夠言之有味,用勇敢與熱情迎接未來的每一個挑戰。」路芳說。

(參與記者:王嫣 汪衡 王詩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