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高圓圓主演《走走停停》上映,北漂失敗的返鄉人能否產生共鳴?

胡歌飾演的吳迪這個角色,不得不讓人感覺走走停停像是電影不虛此行的姐妹篇(也是胡歌主演)。主角的職業都是失意的編劇,包括回到老家拍電影的這個設定,也容易讓某些觀眾審美疲勞。

因為會讓人想起《銀河寫手》《永安鎮故事集》這樣表現影視行業本身的那類電影。相關文章鏈接:胡歌在《不虛此行》里扮演的失意編劇,讓我看到了自己……

不過,和以上提到的兩部電影對比,《走走停停》要相對更接地氣一些。畢竟對大多數普通觀眾來說,看戲中戲,看電影中有人拍電影,也跟看其他行業故事沒什麼本質上的區別,不影響他們與角色產生共鳴,特別是類似吳迪這種北漂闖蕩失敗後返回家鄉的中年人。

在《不虛此行》里,難以繼續從事影視行業的編劇轉行寫了悼詞,而在這部電影中,雖然有拍攝電影的嘗試,但吳迪最終的選擇還是去做一名的士司機,很現實的一種選擇。而在某天開車拉活兒的過程中,旁邊一輛車副駕駛的座位上坐着和自己關係曖昧的女同學馮柳柳(高圓圓飾演)。

因為交通擁堵,兩個車走走停停中,總是有並肩說話的機會,但兩個人都沒有打招呼,沒有對視,而是在「並駕齊驅」時,一個人轉頭看了看另一個人,兩人都做了這個動作,但都目視前方,沒有回應彼此。這個意象倒是巧妙地呼應了電影片名的主題。

讓吳迪遇到女同學馮柳柳其實是比較刻意的安排,因為馮柳柳從事的是紀錄片行業,這就為吳迪把自己的劇本拍攝成電影提供了可能。而另一方面,電影拍攝的花絮,和之前對吳迪本人的採訪,最終也剪輯成一個對現實有啟發意義的紀錄片。

除了關於電影行業的各種角色和背景設定外,在拍電影時,吳迪和攝像師曹哥表現出的狀態,也是完全拍文藝片的電影人模樣,比如曹哥提到的按照小津安二郎的方式拍電影。這些其實都是剛才提到的那些容易讓某些觀眾感覺又在拿主創自己的行業痛處博同情的那類元素。

一個北漂中年男子的無功而返,是比較傷感的故事,所以要用幽默的方式來表現或者說抵抗。片中生活化的小細節讓人忍俊不禁。他不是東北小品式的幽默,有些甚至不是靠語言,而是行為和動作。

比如在意識到父親生氣時可能要扔東西,甚至掀桌子,母女二人就做好了充分準備。而吳迪的妹妹吳雙在父親要掀桌子時跳上桌壓了上去,這個場面無疑是本片最幽默的喜劇場景之一。

而在拍攝時,吹入河中的假髮,等待父親小便之後再開機的戲碼,也都貢獻了不同程度的快樂。其中穿插的黑白影像雖然是一種比較文藝的拍攝方式,但整體基調決定了本片還是一部輕鬆溫情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

既然是溫情,除了笑點,還有淚點。吳迪的電影女主是自己的母親,而拍片過程中意外去世,戲還沒拍完。本來不是很支持的父親在老伴去世後,男扮女裝,換上老伴生前在電影里穿的裙子,為影片補了一個背影,背對鏡頭的他,也學着老伴那樣忙着自製冰棍兒……